1.古羅馬式建築:

代表年代西元前八世紀至西元 476 年

建築特色:拱型建築、嵌畫

屋頂形式:拱頂

2.羅馬式建築:

代表年代西元 1050-1200 年

建築特色:石造壁面、塔樓、半圓拱穹

3.哥德式建築:

哥德式建築,是一種興盛於中世紀高峰與末期的建築風格。它由羅曼式建築發展而來,為文藝復興建築所繼承。

發源於十二世紀的法國,持續至十六世紀,哥德式建築在當代普遍被稱作「法國式」(Opus Francigenum),「哥德式」一詞則於文藝復興後期出現,帶有貶意。哥德式建築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門、肋狀拱頂與飛拱。

哥德式建築最常見於歐洲的主教座堂、大修道院與教堂。它也出現在許多城堡、宮殿、大會堂、會館、大學,甚至私人住宅也可見其蹤影。

哥德式建築的整體風格為高聳削瘦,以卓越的建築技藝表現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強烈情感,對後世其他藝術均有重大影響。哥德式大教堂等無價建築藝術已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其也成了一門關於主教座堂和教堂的研究。

十八世紀,英格蘭開始了一連串的哥德復興,蔓延至十九世紀的歐洲,並持續至二十世紀,主要影響教會與大學建築。

4.巴洛克建築:


巴洛克建築起源於十七世紀的義大利,將原本羅馬人文主義的文藝復興建築,添上新的華麗、誇張及雕刻風氣,彰現出國家與教會的專制主義的豐功偉業。此新式建築著重於色彩、光影、雕塑性與強烈的巴洛克特色。

巴洛克建築的特徵包括:

寬闊的、有時是圓形的中殿取代了狹長的中殿

戲劇性地使用光線,強烈的光影對比,明暗對照效果(如威爾騰堡修道院教堂),或依靠窗戶實現均勻照明(如溫加滕修道院教堂)

大量使用裝飾品(通常是鍍金、石膏或粉飾灰泥、大理石或人造大理石)

巨大尺度的天花板壁畫外部立面的顯著特點是通常有戲劇性的中央突出部分

內部通常只是繪畫與雕塑的框架(特別是後期巴洛克)

錯視畫法般的虛幻效果,繪畫與建築的混合

在巴伐利亞、捷克、波蘭和烏克蘭巴洛克,普遍存在梨狀穹頂

天主教國家的聖母柱和聖三柱,通常因黑死病結束時的感恩而興建

5.洛可可建築:

起源於建築 十八世紀,富有日常性、裝飾性、不對稱性且輕巧、精緻

洛可可的建築外觀,與巴洛克的建築相似,著重內部繁複的裝飾。雕刻則與家具等成為室內裝飾的一部份,缺乏獨立的機能。繪畫方面以風俗畫為主,用色清淡、甜美,充滿了幽雅、華麗的感覺;描繪的題材,除了豪華的貴族以外,尚有肖像、風景、神話以及平民生活。

洛可可藝術流傳區域不廣,於十八世紀中葉逐漸衰微,而為新古典主義所取

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