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民生活
軍民生活
《天空下的眼睛:我的家族與島嶼故事》
「民防隊」是執行演訓、夜間站哨勤務,遇到軍事演習、民防隊訓練,不管是不是魚忙期,都必須放下工作,執行演訓任務。
《天空下的眼睛:我的家族與島嶼故事》
高中畢業那年,牛角村的村幹事,找我幫忙整理村的檔案資料,我竟然看到有一位「指導員」在安全簿上記下,某某太太與某某人有染,這是那門子的安全紀錄?
《馬祖,世紀末的告別》
偶爾幫忙附近人家抬漁船、刷油漆、洗水塔,「港口班」的阿兵哥在不影響戰備任務情形下,多會主動幫忙。
《雷盟弟的戰地童年》
雷盟弟忍不住感嘆,當年對岸困著我們,我們彷彿也被自己的軍管困住。
《鄉音馬祖》
「指導員」是吾鄉特產,一度活躍在六零年代以前的鄉村,隨著時空丕變,物換星移,就像一切稀有物種,現在已經絕跡了。
《馬祖,世紀末的告別》
黎明營區裡的阿兵哥跟津沙村民就像鄰居一樣,平常有空還一起打球。
《馬祖,世紀末的告別》
北方遙遠的亮島有些孩子在那兒當兵,許多馬祖的媽媽們都沒去過,他們好奇地想去勞軍兼「探險」。
《馬祖.人.愛芹海》
於是,軍人將豆渣帶回營中製作成豆製品再送給你,而向來懂得苦命人疼惜苦命人的妳拿到後立刻分享給同樣日子過得窮兮兮地旁人。
《雷盟弟的戰地童年》
傍晚母親回到橋仔,只聽到依哺向士官長說明黃魚的遭遇,事後聽依哺說,人趕到塘岐,海產店的老闆已經在剖那些被沒收的黃魚了。
《馬祖,世紀末的告別》
沿路若有民眾索取,份數若足夠,報社總樂意奉送。
《鄉音馬祖》
部隊伙食一般比民間好,至少有香噴噴的大米飯,特別是炒菜時豬肉罐頭傳出的油香,會讓整個村子人心浮動。
《馬祖,世紀末的告別》
清晨七點,馬祖南竿山隴一家早餐店,煎鍋滋滋響著,滿桌碗筷來不及收,又來幾個阿兵哥。
《筆墨演藝》
看到黃牌、紅牌的吉普車要立正敬禮,一改可隨地吐痰或大小便的惡習,憲兵、警察沿街捉人,那些違法亂紀,服裝不整的阿兵哥與陌生面孔,都要盤查被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