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職文章分享

112/12 -班級親子教育文章分享

【教育最前線】信任孩子 學會自律

文/林彥佑   112/11/24,人間福報家庭版
    在芬蘭家庭中,孩子從小就是在父母的信任與自己的自律下,學習各種事,所以與其說是老師信任孩子,更可以說,因為孩子自律,所以可以判斷事情。
    前陣子,到芬蘭參訪,期間,和許多當地教育長官、老師、家長、孩子對話,深深發現,芬蘭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之處。參訪過後,我持續閱讀許多關於芬蘭的書籍與文獻,才發現,儘管有些是二○○○、二○一○年出版、撰寫的,但卻已經有如今二○二三年的思維與理念了。可見,芬蘭的教育,無論是家庭、學校、社會,都有著前瞻與遠見。
    整體來說,芬蘭這個國家給我的感覺,莫過於「信任」兩字;尤其那種無形的字義,散發於街頭、課室、家庭中的氛圍,極其舒服。我詢問芬蘭教育署的官員和我的芬蘭友人,關於台灣推動的新課綱、教材教法、親職教育這一類的議題,他們暢所欲言,而最常用到的語詞,便是「信任」,不僅如此,在許多講座及對談中,也大量出現「信任」一詞。我想,若把芬蘭的「親、師、生」用一個關鍵語詞來連結,那大概就是「信任」吧!
    秉持著「信任」的原則,在校園裡我觀察到,因為老師信任學生的學習,所以老師在課堂上,不會過度要求孩子,而是讓他們自己去完成,老師不會多管他們;因為教育署信任各地方政府、各級學校,所以也不會對學校的發展綁手綁腳,因為教育署或校方相信老師,所以不會有教師評鑑,也給予老師們極大的自治權。家長因為信任老師,所以放心把孩子交給學校,沒有聯絡簿,而是直接透過wilma系統來了解親師生彼此的互動情況。
    秉持著「信任」的理念,我走到芬蘭火車站,發現他們不需要剪票口,每個乘客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自己買票、上車;走到超市,我發現他們的蔬果,是自己按鍵、自己貼標籤,再去結帳,不知是否會有人不誠實的亂按,應該是少之又少。我到旅館享用桑拿設施,他們也沒有過問,看了我一眼,就直接讓我進去……當然,還有更多諸如此類的例子。
    在某堂六年級孩子的工藝課,每個孩子都專注地在製作自己的作品,因為材料是木頭,免不了要使用許多如電刀、老虎鉗等我們覺得危險的物品。然而,在芬蘭的教育下,包括烹飪課、縫紉課、美術課等手作課是重要的,是培養他們全人教育的起始。因此這堂工藝課,儘管老師在旁,但也是戴著抗噪耳機,協助一名小朋友完成成品。這時,我們心想,如果某一位學生真的出了意外,老師聽不到聲音,還來得及處理嗎?
    因此,我堅信,在信任前,師生間應該發展出「自律」的原則。老師會告訴孩子,該做與不該做什麼事,在給予一定的規範下,你可以自由行動。在芬蘭家庭中,孩子從小就是在父母的信任與自己的自律下,學習各種事,所以與其說是老師信任孩子,更可以說,因為孩子自律,所以可以判斷事情。
    回到自己的家庭,我們可以怎麼做呢?我覺得,父母可以試著放手讓孩子完成一件作品,只需從旁協助即可,不要過度介入;試著讓孩子檢查、整理書包,讓孩子自己勾選是否完成。父母平日多和孩子對話,營造溫暖的氛圍,讓孩子相信,自己有什麼話都能對爸媽說,父母不要過度詢問讓孩子有壓力的事,以免讓孩子產生畏縮、不信任的感覺。
    我們的一○八課綱是以芬蘭課綱為基礎,所以這幾年來的教育模式,也開始有一些轉變。包括,課堂教學的改變、教師學習的改變、評量的活化、學習選擇權的多元。在家庭教育方面,也看到愈來愈多家長,有著開放的理念,重視多給孩子信任的價值,意識到陪伴孩子的重要,體認到家庭教育、親子互動勝過一切……走訪一趟芬蘭,我們發現,台灣教育並不差,只是起步比芬蘭晚,而觀念的改變,總是需要時間,也許幾年後,台灣的表現也是指日可待的。

     ※作者林彥佑,目前為高雄市國小教師,長期分享語文教育、國際教育及親職教育,課堂採取寓教於樂方式,讓孩子愛上學習。榮獲SUPER教師獎,著有<<有趣的成語遊戲>>、<<和孩子玩文字遊戲>>、<<讀寫生活好好玩>>。


  進入12月了,歲末年終即將到來,迎接2024,您和孩子有什麼期許嗎?   祝福大小寶貝,一切都好,快樂健康。


網路文章分享:6萬多名學生參與晨讀MSSR計畫 培養終身閱讀能力 

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D0BB33B15664D453

家庭教育之新生入學篇(ep2.作業怎麼辦:不讓作業成為親子衝突的導火線)-臺中市家庭教育中心feat.澤爸(魏瑋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712JHN9ZTU&ab_channel=%E8%87%BA%E4%B8%AD%E5%B8%82%E5%AE%B6%E5%BA%AD%E6%95%99%E8%82%B2%E4%B8%AD%E5%BF%83

資料分享:

不要幫孩子做太多,要讓他覺得「我可以、我做得到!」〉5方法在日常中培養孩子設計思考力

https://futureparenting.cwgv.com.tw/family/content/index/2592?utm_campaign=2009252200&utm_medium=MF_post&utm_source=Facebook&fbclid=IwAR2HhaWchQy8mDJGxBx0GePbfBMN11Zl55ECJtgmCxhYpJllAb56Ga4-7CQ

資料來源:網路(未來family)

你家也有毒舌的孩子嗎?若孩子習慣透過刺傷人來產生「優越感」,請教會他說「溫柔的實話」

我就是想藉這個機會,跟妳們說說,爸爸怎樣判斷一句話該不該說!」、「首先我會問自己:「這句話是真的嗎?」;接著我會問自己:「這句話會讓人難受嗎?」,有時一件事即使我認為是真的,只要會讓人難受,我也會儘可能不說!;最後我會問自己:「這句話對改善現況有幫助嗎?」,也就是我說出這句話,能不能改善眼前的狀況。當我想過上面三個標準,我發現很多話是不用說的,也能夠減少很多說錯話的狀況。

我家兩個孩子目前分別是九歲跟七歲,開始會說出一些令人惱怒的話,例如「好噁心」、「太笨了」、「看起來好呆」、「真的好弱!」,

我觀察兩個孩子說出這類話語的動力不同,哥哥目前小學三年級,周遭朋友「競爭」、「比較」的氛圍越來越普遍,我認為他會說出一些傷人話語的背後的動力是「想贏」,透過這些話語來感受到「優越感」。

而妹妹目前小學一年級,開始需要接受初步的社會化,她的童言童語從本來的無傷大雅,開始需要有些修正,以免影響她與同儕的相處,畢竟叫爸爸「大叔」感覺很可愛,但是說同學「難看」的話就糟了。

對妹妹來說,說出傷人話語背後的原因是「預備不足」,她需要一些思考與評估的工具,來判斷甚麼話可以說?甚麼話要避免?

連假時我們開車回家過節,有比較多時間跟兩個孩子相處,我注意到阿言在跟妹妹互動時很喜歡說一些「貶低」妹妹的話,

例如打羽毛球時,他會說「好爛喔!」、「怎麼練這麼久還不會!」、「我早就會了!」;

而妹妹則是難以區分「直率」與「傷人」的界線,有時會說一些讓人難受的話,例如對著親戚的小寶寶說出「他看起來好呆!」、「口水滴下來真噁心」這一類的話語,多次被我嚴厲的制止。

 

說話時要先考慮到別人的感受

回程的路上我們開了個家庭會議,討論關於「說話的藝術」這件事。

我嚴肅的開始這個話題:「寶貝們!爸爸想跟你們討論一件事!」、「首先是阿聆!我要認真跟妳說,妳要留意自己說的話,要避免說出一些讓人會覺得難受的話!」

阿聆不以為意的回答:「為什麼呢?」

我:「跟你相處的人,沒法看到你的內心,他們是由你說的話,來判斷你是一個怎樣的人」、「如果你的話總是很傷人、很難聽,你很容易被看成是一個很糟糕的人。」、「你要留意妳說的話,因為你說的話會變成你的想法」、「你要小心妳的想法,因為你的想法會變成你的行為」、「你要小心妳的行為,因為你的行為會變成妳的習慣」、「而最終你的習慣,會決定你是一個怎樣的人!或至少會決定別人覺得你是一個怎樣的人!」

阿聆疑惑的問:「可是如果我說的是真話呢!」、「真話也不能說嗎?」

我:「除了那句話是真的還是假的!妳還需要考慮到別人的感覺!」、「每個寶寶都是媽媽心裡的寶貝!沒有媽媽會喜歡自己的寶寶被別人說看起來很呆!」、「那會讓人心裡覺得難受!覺得受傷!」

阿聆:「我還是不太能夠懂為什麼真話不能說!」

我:「我就是想藉這個機會,跟妳們說說,爸爸怎樣判斷一句話該不該說!」、「首先我會問自己:「這句話是真的嗎?」;接著我會問自己:「這句話會讓人難受嗎?」,有時一件事即使我認為是真的,只要會讓人難受,我也會儘可能不說!;最後我會問自己:「這句話對改善現況有幫助嗎?」,也就是我說出這句話,能不能改善眼前的狀況。當我想過上面三個標準,我發現很多話是不用說的,也能夠減少很多說錯話的狀況。

阿言:「我覺得有點難懂,爸爸能夠舉個例子嗎?」

我:「我來舉個例子!假如阿聆妳有一個同學,真心覺得妳的爸爸很醜!」、「這裡面要問三個問題,這件事是真的嗎?因為她真的心裡這麼覺得,所以這件事算是真的!」、「另一個要考慮的是,這件事會讓人難受嗎?如果同學對妳說,我覺得妳爸爸真的好醜,妳覺得如何?」

阿聆:「我心裡會很難過!聽到她這麼說!」

我:『「可是她真心覺得妳爸爸醜!」、「她可能會說;「明明妳爸爸就不好看,我只是說實話而已!」」

阿聆:「但是她這麼說,我心裡還是會很難過!不希望她這麼說我的爸爸!」

我:「第三個要想的就是,她說出這件事,對這件事有幫助嗎?」

阿聆:「爸爸醜就是醜!她說出來也沒用!」、「爸爸也不會變得好看一些!」

(明明是自己舉的例子,但是聽女兒這麼說還是有點受傷!)

 

學習說溫柔的實話

我:「讓我再舉另外一個例子,我曾經看過一部電影,裡面有個情節讓我印象深刻!」、「主角是個小男孩,跟他的奶奶兩人相依為命!他們家裡面非常窮困!」、「每當沒有錢買菜時,奶奶就會請主角去買豆腐來配飯吃!」、「當時豆腐不像現在一樣放在超市賣,是一個叔叔騎著後面有木箱的腳踏車,豆腐就放在木箱裡面賣」、「小男孩家裡窮,所以買不起完整的豆腐,他都會問賣豆腐的叔叔,箱子裡有沒有破掉的豆腐可以賣給他!因為那會便宜的多!」、

阿言:「可是不一定每次都有破掉的豆腐可以買吧!」

我:「很神奇的是每次男孩去買,都會剛好有破掉豆腐可以買!」、「我想請你們猜猜看為什麼?」

(兩人想了超久)

阿言:「我想不出來,怎麼有這麼剛好的事?」

我:「原因很簡單,因為那個叔叔很想幫助他,只要看到是小男孩來,就偷偷伸手把其中一塊完整豆腐捏破,這樣就可以偷偷幫助小男孩,又不讓他覺得難受!」

阿言:「我知道了!這個叔叔很溫柔,如果他直接算小男孩便宜,會讓小男孩覺得丟臉沒面子!」、「偷偷捏破豆腐可以讓小男孩便宜買到豆腐,心裡又能好受一點!」

我點點頭:「沒錯!有時考慮到別人的心情,我們會有些話不說,或是換個方式來說!」、「阿聆!妳一直在聽沒有回應,妳的想法是什麼?」

阿聆:「我一直在想………………..」、「那個叔叔沒有洗手就捏碎豆腐,還把豆腐賣出去,會不會傳播細菌害別人生病阿!」

(小妞又劃錯重點,預防疫情要勤洗手,賣豆腐的大叔可能成為防疫破口)

阿言:「我大概懂爸爸你要說的意思!」、「我們要學會說溫柔的實話!」

我驚訝的問:「溫柔的實話是什麼意思!?」

阿言:「就是在說話之前多想一下,多考慮到別人的心情,來決定哪些話該說?哪些話放在心裡不說?」、「說話時多帶點溫柔,可以避免說出讓人受傷的話!」

學習說溫柔的實話,「溫柔」這個字用得真好,我們每個人都該學會的說話方式!

 

本文經黃柏嘉諮商心理師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複製。

Photo By:photo-ac

數位編輯:黃小羽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