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母語日】
(又稱國際母語日,英文:International Mother Language Day)
國際母語日定為每年的2月21日,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1999年提出,並從2000年起決議每年慶祝的節日。目標是向全球宣傳保護語言的重要,促進母語傳播的運動,避免地球各地語言逐漸消失。
【世界母語日】
(又稱國際母語日,英文:International Mother Language Day)
國際母語日定為每年的2月21日,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1999年提出,並從2000年起決議每年慶祝的節日。目標是向全球宣傳保護語言的重要,促進母語傳播的運動,避免地球各地語言逐漸消失。
由來
世界母語日的誕生與孟加拉捍衛語言權運動密不可分。
1947年巴基斯坦成為獨立的國家,當時的巴基斯坦包括東巴基斯坦(今日的孟加拉),和西巴基斯坦(今日的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
東巴基斯坦的人們使用孟加拉語,而在西巴基斯坦主要使用以烏爾都語為主的4種語言,然而,因為巴基斯坦將烏爾都語作為唯一的官方語言引起東巴基斯坦強烈的不滿, 也因此孟加拉民眾發起捍衛語言權力的運動。
1952年2月21日許多參與此次運動的民眾在達卡(今孟加拉首都)被捕, 而且有數名示威者在這次的衝突事件中犧牲;因此國際社會稱這些犧牲者為「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為語言犧牲的語文烈士」。他們的壯烈犧牲也喚醒了大眾對孟加拉語言文化的重視,於是在1956年, 巴基斯坦憲法規定孟加拉語和烏爾都語同時列為官方語言。1971年孟加拉獨立後,也為這幾位語文烈士建立紀念碑,紀念他們的貢獻。
1999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0屆會議決定將每年的2月21日定為「國際母語日」。國際母語日自2000年以來每一年都會舉辦,以促進世界和平和語言多樣性,並保護所有母語 。
【臺灣母語日】
教育部於民國95年5月宣佈,自九十五學年度起實施「台灣母語日」,規定各學校每週自訂一日為母語日, 鼓勵於該日完全使用個人母語,不論是上下課、升降旗、公務廣播或師生間、同學間均如此。
除了義務教育學習的國語(台灣華語)外,從臺灣台語、臺灣客語、閩東語(馬祖語)、臺灣手語到16個原住民族語語方言,台灣有許多母語日漸衰微,為了避免語言消失,台灣也修法《國家語言發展法》將本土語言於111學年納入108課綱國高中必修。
語言是保存和發展人類有形和無形遺產的最有力的工具。各種促進母語傳播的運動, 都不僅有助于語言的多樣化和多語種的教育,而且能夠提高對全世界各語言和文化傳統的認識, 以此在理解、容忍和對話的基礎上,促成世界人民的團結。
臺中市大雅區大雅國民小學推動臺灣母語日實施計畫
母語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