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政策

於全年不同階段對學生的學習進程作出表現評核和監察,並給予回饋,幫助教師及學生了解學習學科不同方面的知識、態度和技能時之掌握程度,以便學生自己作出合理及有建設性的跟進;另一方面,教師於更準確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有助往後調節教學上的安排,更有效培育學生的科學知識、共通能力和科學探究技能。因此本科對學生的學習評估的主要目的為:

  • 以回饋改善學生的學習為目標,達至有效評估以促進學習

  • 了解學生是否已全面掌握學習內容,包括知識及能力

  • 為班內學生訂定實際的評核準則或標準

(1) 評核模式、 種類及進行評核工作的理念

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

採用多元化的評估模式和不同難度的評估活動,照顧不同學生的能力和特性,讓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得到發揮機會,能學習力稍遜的學生亦得從中得到學習上的滿足感和鼓勵,正面推動他們發揮潛能和持續學習。

評估模式包括「促進學習的評估」和「對學習的評估」

教師應以「促進學習的評估」為課堂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為學與教蒐集回饋,幫助教師檢討教學效能,從而調整相應的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多元化評估模式和種類包括:課堂上的口頭提問、筆試、個人實驗評估、個人課業、閱讀滙報、小組滙報、小組形式的小型專題報告、網上自主性練習和課堂學習表現等。

(2) 評估模式、種類、時間表及頻次的要求

  • 評核模式及內容應對應定下的學習目標,與評核目標/預期學習成果一致,包括科學概念知識、理解和應用、實驗技能評估、及態度評估。

  • 於學期始前,商討評估模式及頻次。

  • 進行評估前,科任老師於級會中商討及確定目標、範圍、模式、模式等評估準則等確保評核次數或頻次足夠,以達到預定的評核目標及預期之學習成果。

  • 評估工作完成後,須檢討學生表現,並給予回饋。

評估項目

持續性評核 (50%)

  • 科學詞語

  • 練習工作紙

  • 問答

  • 科研專題

  • EELA

  • 閱讀分享

  • 課後延伸學習計劃

  • 統一測驗

  • 小測

總結性評核 (50%)

  • 筆試

  • 實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