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廠-鉗工廠
精密手工加工技術與基礎機械製造能力為核心目標,透過系統化的實作訓練與安全教育,奠定學生後續進階加工及整合製造的基礎。
主要培育方向如下:
培養手工加工能力:熟悉鋸、銼、鑽、攻牙、配作、組裝等基本鉗工作業,建立良好工作習慣與工件精度意識。
強化量測與精度觀念:能正確使用卡尺、游標、微尺、角度規等量具,養成精確檢測及品質控制的能力。
建立工業安全與職場倫理觀念:遵守安全規範,具備團隊合作與責任感,培養職場安全與品質第一的態度。
培養問題解決與創新實作能力:透過實作任務訓練學生獨立思考與手作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後續專題製作與技術競賽奠定基礎。
銜接後續加工技術與機械設計課程:作為機械加工、機構設計、專題製作及產學實習等課程的基礎訓練場域。
第二廠-選手訓練廠
專業技術、精密手作能力與卓越競賽表現之技職菁英為宗旨,透過高強度技術訓練與專業指導,提升學生之競賽實力與工業素養。
主要培育方向如下:
強化專業技能與精度意識:訓練學生熟練操作傳統車床與鉗工工法,掌握精密加工、量測與組裝技巧,達成高標準之競賽精度要求。
培養問題分析與臨場應變能力:透過實戰模擬與限時訓練,增進學生的判斷力、手眼協調與穩定操作能力。
建立紀律與職業倫理:強調時間管理、作業安全、團隊合作與專業態度,培養學生敬業、耐心與堅持的職人精神。
激發挑戰與創新精神:鼓勵學生突破自我、追求卓越,培養自信與抗壓能力,為參與各級技藝競賽及未來升學就業奠定堅實基礎。
銜接產業與技職升學發展:透過競賽訓練歷程,培養符合產業需求的技術專才,並提升學生報考技專院校或技能檢定的競爭力。
第二廠-CNC車床廠
CNC 車床實習工廠以培養學生具備數值控制加工技術與精密製造能力為主要目標,透過理論與實務結合的訓練,建立學生在自動化加工領域的專業基礎。
主要培育方向如下:
建立 CNC 加工基礎知能:熟悉 CNC 車床結構、操作介面與加工原理,理解刀具、夾具與工件材質特性。
培養數值控製程式編輯與應用能力:能依據圖面設計撰寫、修改及模擬 CNC 加工程式,具備獨立作業與除錯能力。
強化精密加工與品質檢測觀念:學習量具正確使用與尺寸檢驗方法,養成精準度與品質意識。
落實安全操作與職場倫理:培養學生遵守操作規範的態度,建立安全、負責與穩定的工作習慣。
銜接智慧製造與自動化應用:作為銜接進階課程(如 CNC 銑床、CAD/CAM、自動化生產線)的基礎訓練場域,培育具產業即戰力之技術人才。
第三廠-車床廠
金屬切削加工技術與精密操作能力為主要目標,透過實際操作與反覆訓練,奠定學生機械製造的核心基礎,培育符合產業需求的技術人才。
主要培育方向如下:
培養基本車削加工能力:熟悉車床結構、操作原理與刀具特性,能正確進行外圓、內孔、端面、螺紋等基本加工作業。
建立加工精度與品質意識:養成正確使用量具的習慣,重視尺寸精度、表面品質與工件檢驗。
落實安全操作與良好作業習慣:具備機械安全觀念,遵守操作規範,培養謹慎、負責與細心的工作態度。
強化問題解決與實作能力:能依據加工需求判斷工法、選擇刀具與調整切削條件,具備基本的獨立作業與技術應變能力。
銜接進階加工與智慧製造學習:作為 CNC 車床、綜合加工、機構設計與專題製作等課程的重要基礎,為學生後續技術深化及升學發展奠定紮實根基。
工廠穿堂
工廠中間穿堂設定100 吋互動觸控螢幕,提供教師於實習課程中進行教學解說與題目示範,並可連線網路播放相關教學影片,作為課程輔助教學工具。
整體造型設計具現代感與流行設計風格,營造明亮開放的學習環境。
穿堂區亦設置展示櫃,用以陳列學生作品集及歷年得獎獎牌、獎盃,展現科內實習成果與競賽榮耀,提升學習氛圍與榮譽感。
第四、五廠-綜合加工廠
綜合加工廠培育目標
綜合加工實習工廠以培育學生具備整合性機械加工能力與技能檢定應考實力為主要目標,結合車床、銑床、鉗工等多元加工技術訓練,讓學生熟悉製造流程與工業作業標準,成為符合產業需求的技術人才。
主要培育方向如下:
培養整合性加工能力:透過車、銑、鉗等多項加工實作,訓練學生理解各製程特性與銜接關係,能獨立完成工件加工與組裝作業。
強化技能檢定實作能力:針對機械加工丙級技能檢定內容進行模擬與實戰訓練,協助學生取得國家專業證照,提升升學與就業競爭力。
養成品質與精度意識:熟練量測工具使用,重視工件精度與表面品質,培養學生嚴謹細心的職業態度。
落實安全操作與工作倫理:建立良好工作習慣與安全觀念,培養責任感與專業精神。
銜接產業技術與進階加工學習:作為 CNC 加工、專題製作及技術競賽等課程的重要基礎訓練場域,強化學生實作能力與職場即戰力。
第六廠-專題教室廠
專題教室廠以培養學生具備創新思考、整合設計與實作能力為核心目標,作為學生進行專題製作、競賽準備及技術研發的重要基地。
透過跨領域整合與團隊合作,培育學生從構想到成品的完整製造能力與工程素養。
主要培育方向如下:
培養創新構思與問題解決能力: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或產業需求中發掘題目,運用機械知識與技術實現創新構想。
強化工程設計與實作整合能力:結合機械製圖、加工技術、材料應用與機構設計,完成具功能性與創意性的專題作品。
培養團隊合作與專案管理能力:讓學生在分工協作過程中學習溝通、規劃與執行,具備完整的專題開發流程經驗。
提升展示與表達能力:透過專題成果發表與競賽參與,訓練學生的簡報表達與技術展示能力,培養自信與專業形象。
銜接升學與產業應用:作為連結學校學習與產業實務的重要平台,邀請科大師資協同教學,幫助學生發展進階技術能力,並提升報考技專院校及參與全國競賽的實力。
第六廠-CNC銑床廠
CNC 銑床廠培育目標
CNC 銑床實習工廠以培養學生具備數值控制銑削加工技術與智慧製造基礎能力為主要目標,透過理論與實作並重的教學訓練,使學生能熟練操作 CNC 銑床設備,具備製造產業所需之自動化加工專業素養。
主要培育方向如下:
建立 CNC 銑削加工基本能力:熟悉 CNC 銑床結構、控制系統與操作介面,理解銑削原理及刀具應用,能執行多樣加工任務。
培養程式編輯與實務操作能力:具備撰寫、模擬與修改 G-Code 程式之能力,能獨立完成工件設定、對刀與加工操作。
強化精密加工與品質檢測觀念:熟練使用各式量具進行尺寸檢測,養成高精度與高品質的加工意識。
落實安全操作與工業紀律:培養學生遵守安全規範與正確操作流程,建立責任感與職場專業態度。
銜接 CAD/CAM 與智慧製造應用:作為進階 CAD/CAM 數位製造與整合自動化課程的重要基礎訓練場域,培養學生具備產業接軌能力與創新實作精神。
電腦輔助設計教室
培養專業設計與製圖能力
透過 CAD 軟體教學,學生能熟練掌握機械製圖原理與操作技能,將設計概念轉化為精確圖面,為後續 CNC 加工與實作打下基礎。
整合數位製造與實作能力
教室配備 CAM 軟體、雷射切割/雕刻機及 6 台 3D 印表機,使學生能將設計作品從數位圖面轉化為實體模型,完整體驗設計—製造—成品流程。
提升檢定與就業競爭力
課程安排與丙級電腦輔助設計製圖檢定接軌,協助學生順利取得證照,增強專業技能及未來升學與就業競爭力。
培養創意與跨領域整合思維
鼓勵學生運用 CAD/CAM 軟體進行創意設計與模擬測試,提升分析、修改與改善設計的能力,強化跨領域整合與問題解決能力。
電學實習教室
電學實習廠培育目標
電學實習工廠以培養學生具備電路基礎知識、電器控制實作能力與機電整合應用能力為主要目標,透過理論教學與實務操作結合,奠定學生進入自動化與智慧機械領域的核心基礎。
主要培育方向如下:
建立電學與電路基礎知能:理解電壓、電流、電阻等基本概念,熟悉電路圖判讀與簡易電路設計。
培養電器控制與配線實作能力:能進行電器配線、馬達控制與繼電器控制等實務操作,具備獨立作業能力。
強化機電整合與自動化應用觀念:結合電學原理與機械結構知識,學習簡易自動控制系統的組成與應用。
落實安全操作與職業倫理:建立良好的作業安全觀念與電器防護意識,培養學生細心負責、謹慎穩定的工作態度。
銜接智慧機械與創新實作學習:作為機電整合與專題製作等進階課程的基礎訓練場域,培育具備跨域整合與創新能力的技職人才。
Mechine E-Learning教室
機械科 Mechine E-Learning 教室培育目標
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與討論能力
提供開放式討論空間,並搭配數位平板及前方 100 吋觸控螢幕,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分享想法,提升團隊協作與問題解決能力。
建立國際接軌的學習環境
配置高畫質視訊鏡頭,讓學生可與國內外專家、競賽團隊或線上資源互動,拓展國際視野,掌握前沿技術與產業趨勢。
培養創意設計與數位製造能力
教室提供 3D 列印機及雷射切割雕刻機,使學生能將創意轉化為實體作品,從設計概唸到製作實作,完整體驗產品開發流程。
結合數位工具提升學習效能
運用數位平板與互動螢幕進行課程演示、資料呈現與專題討論,提升學習效率與科技應用能力,培養學生跨領域整合的實作能力。
手繪製圖教室
機械科手繪製圖教室培育目標
建立扎實製圖基礎能力
透過手繪製圖教學,學生能熟練掌握機械製圖規範、投影法及尺寸標註,養成精確表達設計意圖的能力。
培養創意思維與空間想像力
鼓勵學生透過手繪方式進行構思與設計,增強立體空間感與創意思考能力,為後續 CAD/CAM 設計與實作奠定基礎。
提供專題討論與協作空間
教室設置討論區,讓學生就專題實作成品進行設計討論、修改與互相交流,提升團隊協作與問題解決能力。
提升專業技能與檢定準備
課程結合製圖檢定練習,協助學生取得證照,增強升學或就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