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Q&A

Q1:為什麼要做學習歷程檔案?

1. 學習足跡的紀錄:透過學習歷程檔案的規劃,同學可以在高中生涯的每個學期,逐步記錄並整理自己的學習表現,藉由這些累積,幫助同學更具體且全面性地了解自己的學習足跡。

2. 備審資料的提供:在111學年度起,同學在高三的升學管道中,不管是普通大學的申請入學,或者四技二專的甄選入學,在第二階段的備審資料,可以直接勾選個人已上傳至中央資料庫的學習歷程檔案,以減輕製作備審資料的負擔。

Q2:學習歷程檔案蒐集的四大項目是?

1. 基本資料學生學籍資料,包含姓名、身分證明號碼、擔任校級、班級、社團幹部紀錄及其他相關資料。(由學校人員「每學期」進行登錄)

2. 修課紀錄各科目課程學業成績及課程諮詢紀錄,課程諮詢紀錄將不會上傳至中央資料庫。(由學校人員「每學期」進行登錄)

3. 課程學習成果修課紀錄及學分數之課程作業、作品及其他學習成果。本項須經過任課教師認證,認證成果為相關修課之產出,不會進行評分與評論。(由學生「每學」進行上傳,「每學年」勾選後,由學校行政提交)

  • 注意事項:每學年由學生勾選至多6件,經由學校人員提交至中央資料庫。

  • 大學端參採限制:學生自中央資料庫勾選提交至招生單位之件數上限,大學至多3件,技專院校至多9件

4. 多元表現對應108新課綱之彈性學習時間、團體活動時間及其他表現,如幹部經歷、競賽參與、檢定證照、服務學習紀錄、彈性學習時間紀錄、團體活動時間紀錄、職場學習紀錄、作品成果、大學先修課程紀錄。(由學生「每學」進行上傳,勾選後,由學校行政提交)

  • 注意事項:每學年由學生勾選至多10件,經由學校人員提交至中央資料庫。

  • 大學端參採限制:學生自中央資料庫勾選提交至招生單位之件數上限為10件

Q3:同學常見問題

  • 本校「課程學習成果」及「多元表現」上傳件數的限制?

課程學習成果:「每學期」上傳件數上限「 6 件」。

多元表現:「每學年」上傳件數上限「 10 件」。

  • 「自主學習成果」要上傳到哪裡?如何上傳?

1. 將校內自主學習計畫專區內的成果匯出,並將計畫及成果合併成PDF 檔。

2. 至學習歷程檔案系統的「多元表現」,將自主學習成果上傳至「彈性學習時間紀錄」。

  • 上傳的課程學習成果及多元表現,什麼時候會傳到中央資料庫?

l 上一個學年的課程學習成果及多元表現,學校會於下一個學年時訂定「勾選」上傳至中央資料庫的時間,請同學依照每學年輔導室公告時程準時完成。

l 每學年由學生勾選課程學習成果至多6件、多元表現至多10件,經由學校人員提交至中央資料庫。

  • 什麼是「收訖明細確認」?

為解答同學對於個人資料及上傳的檔案是否被準確提交到中央資料庫,學習歷程系統增加收訖明細功能,讓同學可以核對上傳資料的正確性,請同學務必於每學期輔導室公告之時程完成確認。

  • 關於修課紀錄上科目成績顯示「不及格」的原因?

l 若某學期某科目不及格,該學期該科目就會呈現「不及格」,之後若重補修通過,才會在重補修通過的那個學期多一個「補修/補考」的欄位,呈現「60/及格」。

l 若某科目上、下學期其中有一個學期不及格,不及格的學期還是會呈現「不及格」,縱使上、下學期平均及格,系統並不會特別呈現學分的變化,同學們可以校務行政系統帳/密,進校網首頁左側學生專區的「成績查詢」項目查詢,即可確認是否得到學分。

  • 有關幹部記錄呈現的疑問?

學習歷程檔案系統內學校提交的幹部分成三種:校級幹部(班聯會或學生會等學生自治團體幹部)、班級幹部及社團幹部。(工廠幹部未列入,但同學可至「多元表現」上傳這部分的學習成果與心得。)

資料來源:108課綱資訊網、泰山高中輔導室學習歷程檔案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