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沿革

本校座落於南投縣魚池鄉東光村, 位於木屐囒溪畔魚池台地東邊。 東北邊有水社大山支脈、 鄰近仁愛鄉的中正村, 西南邊則與九族文化村銜接, 東南遠眺信義鄉, 三面環山、 一面臨水, 青山翠谷、 溪流潺湲, 風光明媚、 景色宜人。 校地面積一點零五七二公頃, 是一個國小部六個班級,幼兒園二個班級的小型鄉村學校, 十七位教職員工, 國小四十一位學生,幼兒園三十五位學生,居民以務農為生, 主要農作有香菇、咖啡、 花卉、 夏季蔬菜。

昔時, 日據時期為引武界水壩之水進日月潭供給水力發電之用, 由武界築地下水道直引日月潭, 全長 15.125 公里, 其中在東光村的頂城路段露出於地面約有一百五十公尺, 由於水流量大, 速度湍急, 危險性相對升高, 河面上覆蓋防護網,形成另一種景象, 吸引大批好奇的遊客。

本校創校於民國十一年四月, 名為魚池公學校木屐囒分教場, 編制一班。 至民國三十年四月獨立為東光國民學校, 民國四十八年八月設立共和分班, 民國五十四年,共和分班獨立編制六班, 民國五十七年, 九年國教實施, 更名東光國民小學,一零一年幼兒園新建教室落成,編制一班,一零六年幼兒園新增為二班。

創校迄今, 走過逾一甲子的東光國小如今已有一百歲了, 不僅化育無數學子, 也造就不少英才。 在歷任校長、 老師的精心擘畫、 戮力建設, 及地方家長的全力配合之下,校務蓬勃發展軟硬體設施均已頗具規模, 但由於社會結構變遷, 從農業社會轉型為工業社會, 人口大量外流, 以及節育政策之影響, 使學生日漸減少,由民國五十一年的十五班減為六班, 學生人數由原來的六百多人減為目前的七十七人。

九二一地震, 南投縣遭受空前大浩劫, 本校完善的校舍及設備也在這次浩劫中化為烏有, 幸得佛教慈濟文教基金會伸出援手, 認養本校重建工程, 使本校得以很快的從災難中站立起來, 走出陰霾, 浴火重生, 繼續為作育英才的使命貢獻心力, 回顧當時全體師生在各界關懷、 援助下療傷止痛, 由震傷陰影中迎向希望的未來, 深深感念社會的溫情。 全部重建工程已經於九十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在大家興高采烈的慶祝下, 完成落成典禮。 美輪美奐的新校園, 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大家眼前。 全校師生、 社區民眾、 地方士紳高興萬分, 也對慈濟的付出、 眾多師兄師姊、 社區民眾的協助至表感激。 九二一的重建工程, 在本校的校史中留下永誌難忘的一頁。

民國一百年因應學生體育活動的需求,由慈濟重建時直線跑道,改建球場、環型跑道,因經費不足,分一、二期工程,於各界奔走下,一百零六年落成完工,呈現校園另一種風貌。然而在時代的潮流巨輪之下,東光國小持續推動與建置,智慧資訊科技化教室、社區共讀站圖書館更新、校園美感專案、班班有冷氣,於民國一百一十一年,百週年校慶前完成。引領東光走向更新的一頁,期頒東光國小能再延續下一個百年風華,教育東光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