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州村文化地圖由頭洲國小師生團隊於101年繪製完成,104年桃園市升格後改稱頭洲里。
陳氏一族由河南遷至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傳至第十世陳名顯,名顯公於乾隆2年渡海來臺後,兩位弟弟陳名庚、陳名光亦相繼來臺。陳名庚將次子陳文賜過嗣給陳名顯為子,之後建立上祖祠,供奉九世陳朝佐、妣暨列祖神位。
十世陳名英之子陳聯桂渡臺,與陳文賜相遇。堂兄弟共同商議在桃園虎頭山麓合建下祖祠,供奉五世陳彩 琳、妣劉、林、吳孺人暨列祖神位。其後祖祠年久失修,土地亦被政府徵收,民國75年由十六世與十七世子孫發起建立新祖祠,購得頭洲村犁頭洲段千餘坪土地,民國 77 年元月成立陳氏百九公祠堂籌建委員會 民國79年落成,但之後因祠堂位於計畫道路用地上,在縣府補助下進行祠堂移位工程,民國 94 年元旦宗親約 400 人齊聚在祠堂現場,齊心協力象徵性地為拉遷祠堂出力,表達團結保存祠堂的決心。現今祠堂建築於民國95年落成。
資料來源:新屋鄉誌p539
祠堂始祖十二世姜勝舉,原籍廣東省惠州府陸豐縣,1737 年(乾隆 2 年)與伯侄兄弟等人渡海來臺,從新竹紅毛港上岸後,尋找可耕之地,逐步遷移至頭洲村一帶,與平埔族人租佃購買,但經轉讓遷移,產業已所剩無多。
祠堂名為天水堂,最近一次重修是在 2001 年(民國 90年)底,地點在頭洲村 8 鄰青草坡 34 號,用於供奉祖先牌位,祭祖時間為農曆除夕、元宵、 2 月初 2 日春祭、端午節、中元節、 8 月初 2 日秋祭、中秋節、 10 月下元節及冬至等。
資料來源:新屋鄉誌 p539
頭洲扶風堂麥家公廳供奉四世祖振瑞公派下歷代祖先,麥家先祖從湖口長安搬來頭洲,口述人麥如強先生的曾祖母持家有方,到祖父輩擁有70甲的土地,富甲頭洲一方,祖父受鄰居慫恿,六十年紀娶一寡婦附加一外姓小孩,小孩被寫下契約改姓與限制財產繼承,宛如電影中大戶人家明爭暗鬥歷史劇。先祖注重教育,家大業大留下許多毛筆書寫的資料,彌足珍貴。麥如強先生管理公廳,祀奉自己先祖37年,很多家族史料信手拈來,如數家珍。公廳左後方的荔枝樹,是麥如強先生的叔叔種的,已有百年歷史。
3鄰双合福德宮所供奉的土地公原來為犁頭洲九五號之一地段與一六五號之五地段的兩位伯公,因原先兩座伯公廟的位址急需改善,因此選擇於原先一六五號之五地段重新建造福德宮來安奉兩方位之伯公。並且在奉安時,將兩位伯公合爐供奉,所以現今廟內用一尊伯公神像作為代表,這也是廟名有「双合」二字的由來。
廟內伯公神龕下方,另有一個凹陷處也有信徒插香供奉,祭拜的是傳說中土地神的座騎「虎爺」。傳說中老虎在古代是山中之王,常有家畜及人類被老虎所傷,於是人們祈求土地神用法力收伏老虎,於是老虎便成為土地神所屬的動物性神明。
資料來源:
《新屋鄉志》, 尹章義總編纂,桃園縣:新屋鄉公所 民97
2鄰福德宮所供奉之伯公是犁頭洲全段及富源小段聯境所敬仰的兩大伯公之一,因位於六股溪流入頭洲村之「水尾」附近,所以稱為水尾伯公。
在民間信仰中,水是流動的物質,跟金錢財富的性質很像,因此流動不停的溪水、河水、圳水等也被看做財富的象徵。一般會在河流流入村莊「水頭」處與河流流出村莊的「水尾」處設立伯公廟,以將財富留在村莊裡面。
位於上姜屋的頭洲天水堂姜屋公廳,旁邊建有祖塔,供奉十一世祖姜廷鳳公派下歷代祖先。本房姜氏子孫的來臺先祖為姜六如,其後分支六大房。據姜秀雄先生口述,這房和新屋東明的姜屋血緣較親,和姜六如先祖是遠房,當初會一起共拜同祖塔,是因宗族長輩的意願贊助共建祖塔,後又在公廳右邊自己建一座祖塔。
資料來源:姜秀雄先生口述
老k牌彈簧床是歐樂麗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的彈簧床品牌,有全自動化生產線,1977年於中壢新設新廠佔地千坪。1988 年擴大生產遷廠至桃園縣新屋廠,佔地五千坪,成為遠東地區最大彈簧床製造廠。 1987年開始,連續九年榮獲台灣床業界外銷第一名,並名列進出口績優廠商名錄 。2003年擴廠遷建於桃園縣新屋鄉,自動化生產工廠3000坪。 後來為了轉型,將生產線一部分開放參觀,遊客團體可經由預約,進入工廠生產線由員工引導解說,曾由經濟部工業局、經濟部中部辦公室評選為觀光工廠的優良案例 。
源松餐廳原名「榕樹下源松飲食店」,老闆張春松先生四十餘年前在現址開店營業,當時店附近有一棵大榕樹,地方上的人直接稱呼為「榕樹下」。後來因為道路拓寬,榕樹已被砍掉,改名為「源松餐廳」。餐廳的道地客家菜遠近馳名,傳統的客家名菜四炆四炒尤其出色。
備註:四炆四炒是傳統客家菜的典型,源自於傳統客家人喜慶宴客或酬神祭拜時的八道標準菜色。由於平常生活簡樸,遇到喜慶酬神時才會殺豬宰鴨,為了完全利用食材不浪費,而發展出這八道菜。
「四炆」:酸菜炆豬肚、炆爌肉、排骨炆菜頭、肥湯炆筍乾
「四炒」:客家小炒、豬腸炒薑絲、鴨血炒韭菜、豬肺黃梨炒木耳
六股溪發源於楊梅東高山頂的六股陂,在5鄰福德祠(水頭伯公)處附近流入頭洲村、在2鄰福德宮(水尾伯公)與穎川堂陳屋公廳附近流出頭洲村,稱為新富溪。進入觀音鄉匯入大堀溪,並在觀音鄉出海,六股溪在頭洲村境內長度約為1.4公里左右。
六股是指清朝有人出資分六股在楊梅高山頂北邊開墾,這裡有一個大陂塘就是六股陂。六股溪之名也因六股陂之名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