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理念
■以教育愛為圓心,以人本行政關懷為半徑,繪製一個兒童快樂、家長喜歡,教師精進的教學園。
■行政上以服務代替領導,規劃代替權力,樹立優良校風,健全和諧校園倫理。
■鼓勵同仁進修研究,充實自己,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富有創意、思考的學生。
■尊重與關懷,營造校園和諧、溫馨的校園氣氛,培養學生健全人格。
■落實課程教學,提高學習效果,以培養有能力及溫馨、健康、快樂、活潑的兒童。
■落實本土教育,推動族群多元文化發展,培養愛鄉愛土情懷。
■重視資訊教育,加強英語能力,拓展國際視野。
■以愛為中心,促進幼兒全人發展、以人為本,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學習、以做中學為方法,培養孩子帶得走的能力。
■加強學校與社區互動,辦理親職教育及社區化活動,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
二、經營策略
■卓越成長
二十一世紀是國際關係日益密切的世紀,加強學生外語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使用資訊、運用科技、終身學習和服務等能力,尊重學生的多元智慧、發掘學生個別的優勢能力、引導學生的適性發展,追求卓越。
■溫馨關懷
我們提供一個溫暖的學習環境、生動、活潑、多樣化的學習內容,讓孩子樂在其中,培養健康、快樂、有智慧的孩子。結合學校和社會資源,引導學生喜愛和認識鄉土,進一步培養學生喜愛自己、認識自己、肯定自我、進而尊重生命、關心別人、並懂得與人和睦相處、喜愛家庭、喜愛鄉土、甚而關心社會、國家。
■快樂學習
期待學生在老師們用心、熱心、愛心的引導下快樂的成長與學習,共同為孩子創造一個快樂的學習新天地,為孩子們贏得美好的未來。
三、校務發展願景
(一)學校課程願景:
1.教學目標
(1) 宏觀:培養兒童具備【全人化】【國際化】【民主化】【多元化】的特質,成為21世紀世界公民。
(2) 健康: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與態度,學習情緒管理,適度表達內心的感受,擁有良好的運動習慣,鍛鍊強健體魄,以達到全人學習與發展。
(3) 學力:培養學生具備資訊的掌握、問題的解決、獨立的思考,知識的增進及觀念的創新等能力,並培養主動性、超越性、持續性的學習。
(4) 和諧:學校中建立民主溝通管道,注重團隊合作,營造團結和諧的校園環境,進而培養兒童調整自己身心、價值觀,能轉化和他人、環境、自然的關係和諧。
2. 課程願景
培養接軌國際、享受運動、主動學習、願意付出的優質兒童。
(1)接軌國際:培養兒童具備【全人化】【國際化】【民主化】【多元化】的特質,適性揚才成為21世紀世界公民。
(2)享受運動: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與態度,學習情緒管理,適度表達內心的感受,擁有良好的運動習慣,鍛鍊強健體魄,以達到全人學習與發展。
(3)主動學習:培養學生具備資訊的掌握、問題的解決、獨立的思考,知識的增進及觀念的創新等能力,並培養主動性、超越性、持續性的學習。
(4)願意付出:學校營造友善溫馨與平等自在的學習環境,進而培養兒童調整自己身心、價值觀,能轉化和他人、環境、自然和諧的關係。
3.課程願景之特殊教育內涵:
學校營造友善溫馨與平等自在的學習環境,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鍛鍊強健體魄,以達到全人學習與發展,培養學生具備「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進而培養兒童能轉化和他人、環境、自然和諧的關係。
(二)學校情境願景:
1. 活化利用既有閒置校舍校園空間,充分發揮校園空間價值,配合在地特色及生態資源規劃多樣性的教育功能,尋找學校存在的永續價值與新生命力。
2. 擴大學校空間效益,結合地區性特色環境,產業文化、山川景觀、自然生態等資源,提供優質化、多元化、豐富化的課程發展素材,支援教師教學。
3. 運用學校、社區及校外專業人員,規劃在地化特色課程平台,提供參觀與體驗學習處所,提供真實情境之校外教學平台。
4. 教師能延伸教學場域,擴大學生學習經驗,安排讓學生以實地自然探索體驗,山林之自然生態,並培養生態保育之觀念。
(三)學校管理願景:
1.營造和諧友善的校園環境,涵養兒童人文關懷之情操。
2.規劃多元創意的教育活動,培養兒童多元智慧之能力。
3.激勵教師進修,提昇專業知能,發揮經師與人師之教師特質。
4.結合社區資源,鼓勵家長參與,以提昇親師合作之教育功能。
(四)學校資源願景:
1.配合各處組需要,充實教學設備以支援教學活動,提昇教學品質。
2.妥善運用經費,有效執行年度預算。
3.審慎辦理各項營繕工程及採購。
4.加強校舍與財產的管理與維護,以節約公帑,提高效益。
5.做好環境安全防護工作,提供師生安全、舒適與溫馨的教學環境。
6.推行校務行政電腦化,提高行政績效。
7.完成校園綠化、美化工作,開創良好學習環境以達境教功能。
8.辦理家長會事宜,善用家長會資源,協助學校推展教育。
9.求新、求變規劃學校,實施近程、中程、長程環境改造計劃。
10.以永續校園的精神進行校園整體規劃及校舍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