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有些朋友們聊到對正向教養的看法:
「根本做不到啊,就直接放棄了!」
「感覺自己給孩子很多傷害…」
「書看了前面兩章,後面真的看不下去!」
「覺得自己是個不及格的媽媽…」
難怪冏星人說,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看阿德勒!
---
我很有同感,
這十年陪伴了上千個家庭「遇見阿德勒」,
類似的回應也經常出現。
阿德勒的這句話,
直接、貼切、卻也很「重」,
對於習慣被他們控制和決定的我們來說,
在內心深處知道這句話是有道理的,
但又覺得不服氣!
「怎麼會是我自己決定呢?
你都不知道我有多少不得不的限制和心酸呀!」
我能夠理解,
因為在十年前我剛看到阿德勒的這句話時,
也是 超 不 爽 的 !
二十年以來,
我有一件沒有改變的事情,
就是「我的體重」。
我知道要從運動和飲食控制等方向來調整,
過去的我會認為是自己「不想做」,
或是認定自己就是那種「喝水也會胖」的體質,
所以我認為是「無法改變」的。
因此當年聽到阿德勒這句話的當下,
我的心中也是有一百個理由閃過,
怎麼會是我的決定呢?
明明就是因為「小時候胖所以長大胖」呀!
學習了阿德勒之後,
我才開始理解不運動、不調整飲食,
其實真的是「我的決定」。
決定的背後,
來自於我對於下班後「放鬆安逸」的生命風格。
因為運動對我來說太累、
飲食控制對我來說太辛苦,
和我「放鬆安逸」的生命風格相衝突,
所以我打從潛意識中就決定了「不要做」。
而我也發現在工作中的「優越貢獻」的生命風格,
因此反而在工作中的我,
是可以大量運動的,
每日一萬步是常態、
和學生打一場飆汗的籃球賽也很正常;
而工作中的飲食不但營養均衡,
還不會買飲料、也不會吃零食呢!
同一個我,
在不同的「情境」,
卻有著不同的行動,
誰決定的?
當然是我自己!
我發現,
我們無法理解阿德勒這句話的最主要原因,
來自於我們還沒有理解自己,
我們不清楚自己的生命風格,
我們以為自己仍然被外在控制和限制著,
我們還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所以我們聽不懂阿德勒在說什麼。
換個角度說,
我們是可以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的!
我們是可以決定自己的人生的!
只要我們願意,
阿德勒說:「Everybody can do everything!」
每個人都能完成任何事!
截圖自: 線上議題討論創造教學新風貌|【數位共昇計畫-教育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