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訪視相關規劃:
1.本校為113學年度交通安全教育訪視學校,訪視分兩階段實施:
(1)113年12月1日至31日,進行平時輔導訪視,輔導學校確實將交通安全融入課程與教學。
各年段須將交通安全課程模組教材納入課程計畫並落實實施。
(2)114年5月進行實地訪視。
(3)臺北市政府訂113年為「交通安全年」,以「臺北交通,友愛同行,臺北交通安全年」為口號,特別成立府級專案小組,擬定 5 大面向推動計畫:1.通暢/完善人行環境、2.強化運輸管理、3.全齡交通安全教育、4.加強執法、5.型塑道路安全文化。
(4) 113 學年度年度交通安全教育主題:學校人本交通-停讓文化之推動及具體作為。
(5)交通安全教育課程模組教材之運用。其架構分為五大面向,包括:危險感知能力、用路倫理與責任、步行與運具使用、交通知能與科技運用、交通事件應變;各學習階段之學習重點摘述如下:
(a) 國小低年級:辨識社區道路環境中的常見危險及行人設施安全通行。
(b) 國小中年級:學習並演練安全通過路口及搭乘大客車的避難與逃生。
(c) 國小高年級:瞭解用路文化,安全穿越特殊路口及安全騎乘自行車。
(6)推動交通安全五大守則內涵及五大交通安全運動。
(a) 交通安全教育五大守則:
◼熟悉路權,遵守法規。
◼我看得見您,您看得見我,交通最安全。
◼謹守安全空間-不作沒有絕對安全把握之交通行為。
◼利他用路觀-不作妨礙他人安全與方便之交通行為。
◼防衛兼顧的用路行為-不作事故的製造者,也不成為無辜的事故受害者。
(b) 交通安全教育五大運動:
◼車頭朝外停車:不撞行人、迅速逃生、方便充電。
◼乘客責任:協助駕駛人清醒與專心、全車生命保障。
◼下車時向公車及計程車司機說「謝謝」:感恩鼓勵。
◼對禮讓行人的車輛駕駛揮手點頭致謝:感謝與感動。
◼保護長者及婦孺安全地穿越路口:公平正義與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