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個人資料保護法 (全國法規資料庫)
為規範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及利用,以避免人格權受侵
害,並促進個人資料之合理利用,而制定的法律。
( 2 ) 現代社會資種類繁多,到底哪些情況才適用「個人資料保護法?
( 3 ) 個資法案例分析
( 4 ) 新版個資法上路,4個重點,8大案例
( 5 ) 簡易預防指南教你防範個人資料遭盜用
( 6 ) 首例!「個資」沒管好 航空公司判賠旅客2萬元
( 1 )資訊隱私權
規範個人擁有隱私的權利及防止侵犯別人的隱私權,確保資訊在傳播過程中能保護個人隱私不受侵犯。 ( 相關請參閱個資法)
( 2 )資訊正確性
在網路上收傳遞的資訊時,應思考並確認其正確性,避免將不實或未經確認的訊息再傳送給他人,成為錯資訊的傳遞者。
例如:在Line上常有一些不帶自身意見、有跟自己的健康和安全有關的謠言到處流傳。[ Line謠言查證 ] Line謠言-喝茶清肺排毒
( 3 )資訊財產權
資訊的再製與分享他人成果是相當容易的,所以應該維護資訊或軟體製造者的所有權,以保護他人的智慧成果。( 智慧財產權)
( 4 )資訊存取權
每個人都可以擁有以合法管道存取資訊的權利。 例如:付費合法下載電子書、音樂,創用CC授權標章合法使用他人作品。
( 1 )不可用電腦傷害他人。
( 2 )不可干擾他人在電腦上的工作
( 3 )不可偷看他人檔案。
( 4 )不可利用電腦偷竊財物。
( 5 )不可使用電腦造假。
( 6 )不可拷貝或使用未付費的軟體。
( 7 )未經授權,不可使用他人的電腦資源。
( 8 )不可侵佔他人的智慧成果。
( 9 )在設計程式前,先衡量其對社會的影響。
( 10)使用電腦時,必須表現出對他人的尊重與體諒。
網路世界的禮儀規範,除了尊重他人,也展現自己使用網路的負責態度。
尊重他人隱私權、智慧財產權
不散播謠言,避免情緒性的謾罵
勿從事非法行為
盡量避免使用注音字或大量縮寫而造成他人閱讀的困擾
現行法律只要是涉及不法的行為,不論是否是在網路的虛擬世界或真實世界,都歸屬於法律限制的範圍。另外,不要以為在網路因為匿名而心存僥倖,認為不會被查到,檢警單位仍可透過帳號、IP位置、網址等相關線索,查出真實身分。
不論是電腦軟體、音樂、影片或文章等,皆是他人辛苦創作的成果,具有財產上的價值,因此屬於他人的智慧財產權。台灣目前已有相關法規即是用來保護大家的智慧財產,如著作權法、專利法和商標法等。
著作權的取得:著作人於著作完成時即享有著作權,因此無須額外程序申請取得著作權。
著作:包含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現行著作權法例示十類著作種類如下
(1)語文著作。(2)音樂著作。(3)戲劇、舞蹈著作。(4)美術著作。(5)攝影著作。(6)圖形著作。(7)視聽著作。(8)錄音著作。(9)建築著作。(10)電腦程式著作。
主管機關:經濟部
合理使用:使用他人著作時,須獲得原著作人的同意和授權。但著作權法中也規定於合理範圍內,可以合法使用使用他人著
作而不違法。例如為報導、評論、教學、研究或其他正當目的之必要,在合理範圍內,可以引用已公開發表之著
作;學校教師為學校授課需要,在合理範圍內,可以重製他人已公開發表之著作。
著作人對於其著作都以「保留所有權利」 為主。任何合理使用之外的使用,都必須事先取得著作權人的同意授權。2001年Creative Commons組織於美國成立,提出了「保留部分權利」的作法 ,以模組化方式提供六種不同的公共授權條款,創作者可以挑選出最合適的授權條款,透過標示將自己的作品釋出給大眾使用,並保障自己的權利。
維護資訊系統與資訊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網路蓬勃發展的同時,已經衍生出許多網路犯罪及網路安全的問題,常見的手法有(1)惡意程式;(2)駭客入侵。
惡意程式:電腦病毒、電腦蠕蟲、木馬程式等
電腦病毒:泛指不懷好意的程式碼,通常具有破壞性或惡作劇性質。電腦中毒後,輕則損失部分檔案,重則損毀電腦使無法再啟動。病毒在用戶不知情或未批准下,能自我複製或運行的電腦程式,影響受感染電腦的正常運作 。1960年代初,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一些青年研究人員,在做完工作後,利用業餘時間玩一種他們自己創造的電腦遊戲。做法是某個人編制一段小程式,然後輸入到電腦中執行,並銷毀對方的遊戲程式。而這也可能就是電腦病毒的雛形。下表列出常見的病毒類型與說明。
電腦蠕蟲: 與電腦病毒類似,是一種能夠自我複製的電腦程式。與電腦病毒不同的是,電腦蠕蟲不需要附在別的程式內,可能不用使用者介入操作也能自我複製或執行。電腦蠕蟲未必會直接破壞被感染的系統,卻幾乎都對網路有害。 電腦蠕蟲通常是透過網路將「分身」 傳送社群或通訊錄上的每個人。蠕蟲主要危害在於占用網路頻寬使網路速度變慢,或耗用記憶體資源。
木馬程式:「木馬」這一名稱來源於希臘神話特洛伊戰爭的特洛伊木馬。攻城的希臘聯軍佯裝撤退後留下一隻木馬,特洛伊人將其當作戰利品帶回城內。當特洛伊人為勝利而慶祝時,從木馬中出來了一隊希臘兵,它們悄悄開啟城門,放進了城外的軍隊,最終攻克了特洛伊城。電腦中所說的木馬與病毒一樣也是一種有害的程式,其特徵與特洛伊木馬一樣具有偽裝性,表面上沒有危害、甚至還附有使用者需要的功能,卻會在使用者不經意間,對使用者的電腦系統產生破壞或竊取資料,特別是使用者的各種帳戶及密碼等重要且需要保密的資訊,甚至控制使用者的電腦系統。
駭客入侵:駭客是指擅自入侵他人電腦系統的人。駭客常在入侵系統後,竊取他人資料或竄改資料。[ 台灣駭客小子 張啟元 ]
【東森新聞】華碩遭駭! 惡意程式遭植入
電腦蠕蟲:WannaCry
電腦中毒曲
木馬程式藏手機! 小心一舉一動全曝光
防火牆:網路安全的防護裝置,可能是一台硬體設備或架設在一般硬體上的軟體,可以依照網管人員設定的規則管制資料封包的流向,限制外界僅能存取指定的內部網路服務,以保護主機中的資料,防止駭客入侵。
防毒軟體:在電腦上安裝防毒軟體,可用來檢測電腦是否感染病毒,並清除或隔離已偵測到的病毒威脅。防毒軟體透過比對已登錄的病毒碼來辨別電腦中的檔案是否操受感染,因此須經常更新病毒碼及進行掃描比對,來使電腦得到適當的保護。常見的防毒軟體有卡巴斯基( Kaspersky )、賽門鐵克( Symantec )、趨勢科技( PC-cillin )、小紅傘( Avira Free Antivirus )。
作業系統與軟體的更新:駭客或病毒常利用系統或軟體的漏洞進行攻擊,因此我們需定期透過更新來修補漏洞,避免被入侵會感染病病。
良好的使用習慣:包括不隨意下載或安裝來源不明的軟體、不隨意瀏覽部適當的網站、重要資料要勤加備份
防火牆開啟、高強度密碼的設定(超過8碼數字、大小寫英文的組合)、避免使用開放網路
HTTPS:有加密的超文件傳輸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