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英語:Baseball,日語、臺語、韓語稱為野球),為一種團體球類運動,由人數最少為9人的兩支隊伍在一個扇形的棒球場進行攻擊與守備。棒球球員分為攻方與守方,攻方球員利用球棒將守方投擲的球擊出,隨後以逆時針方向沿著四個壘位進行跑壘,當成功回到本壘就可得1分;而守方則利用手套將攻方擊出的球接住或透過傳球,將攻方球員封殺或觸殺出局。比賽中,兩隊輪流攻守,比賽結束後,得分較高的一隊會勝出;若雙方得分仍相同,則進入延長賽;在延長賽中每一局規則均按照正規賽最後一個半局計算,在該局下半局結束後若分數有差距即結束比賽。延長賽在各國職業賽場上有不同規定,中華職棒大聯盟例行賽最多到12局(即延長三局),未能分出勝負即和局,美國職棒則是無限延長直至分出勝負。國際賽或總冠軍,則視規定情況比賽至分出勝負。近年多國職棒採取突破僵局制,避免延長賽無限延長過久,其規則為當比賽進入延長時每半局開始即有一位跑者先進戰二壘提高得分可能。
棒球起源於19世紀的英格蘭,後流傳到北美洲;在美國成為國民運動後,分別流傳至中南美洲及亞洲東部;目前在中美洲、日本、韓國、台灣等地為當地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之一;而在美國近年該運動的人氣則有逐漸下降的趨勢。棒球曾經在1992年至2008年為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正式項目,但之後被從正式項目中移除,自此之後並非每屆舉辦;目前棒球的主要國際賽事是世界棒球經典賽與世界棒球12強賽,在世界多個地區皆有職業棒球聯盟,而美國職棒大聯盟被公認是世界強度最高的職業棒球聯盟。
球隊的人數會因主辦方的規定有所不同,像是美國職棒大聯盟就允許各隊登錄26名球員,以下是比較典型的角色:[53]
8名各位置的先發野手。
5名輪值的先發投手。
7名替補投手,包括勝利組與敗戰處理組。
1名替補捕手。
5名替補野手。
世界上大多數職業棒球聯盟都設立指定打擊,包括中華職棒及美國職棒大聯盟[54]:78[55],但少數的職業棒球聯盟或層級較低的比賽不使用指定打擊,包括日本中央聯盟[56]。
教練[編輯]
教練是比賽中球隊的決策者,每場比賽前決定各守備位置的先發球員及先發打序,在比賽中進行球員替換及戰術的使用;每支球隊會由數名教練來協助球員的訓練;在職業棒球比賽中,會由兩名跑壘指導教練分別站在一壘及三壘附近的界外區,負責引導跑壘員的跑壘[57]。在棒球的教練與其他團隊運動的不同之處,是教練通常會穿著與球員相同的球衣[58]。
裁判[編輯]
主條目:裁判 (棒壘球)
每場比賽會有1至6名裁判,根據場上的狀況進行判決;在本壘後方會有一名裁判,稱為主審,能清楚的看到投手投球的進壘點,做出好球或壞球的判決;在其他壘包也會設置裁判,稱為壘審,判決跑壘員的安全上壘或出局[54]:123—129。以美國職棒大聯盟為例,一般例行賽會有4名裁判,在季後賽會設置左線審與右線審,共計6名裁判[59][60]。
裝備[編輯]
手套和球棒
棒球有三項基本配備,分別是球、手套及球棒[61][62][63][64],球大約是成年人拳頭的大小,在防守的時候,守備員會穿上手套,進攻的時候擊球員會使用球棒擊球;在部分業餘棒球比賽中,可以使用金屬製造的球棒擊球;不過在職業棒球的比賽中,球員僅可使用木製的球棒;另外,為了避免受傷,捕手及主審會穿著可保護頭部、臉部、肩膀及胸、腹、膝等部位的護具,擊球員需戴上頭盔[65][54]:5—12。球衣聯盟也有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