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仁愛國小校史

一、校史沿革

  民國四十一年七月,敎育局新設國校預定地(包括仁中)。

  民國四十八年七月,建安國校校地不足,向敎育局提出設立分校之請求。

  民國四十八年八月,仁愛國校創校,首任校長爲林宗源,有敎師七人:貢素雲、史美華、李美女、丁 琅、陳啓斌、胡基崧以及陳曉雲。林校長招生低年級144人,共三班。

  民國四十八年十一月,建安國校撥給中年級313人,擴增八班,共十一班。

  民國四十九年八月,招收新生一班,此時一、二、三、四年級各有三班。

  民國四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校舍落成,師生從大安高工搬桌椅到仁愛國校上課,並舉辦腳踏車比慢賽,學校將這天訂定爲校慶。

  民國五十年六月,第一屆學生畢業,陳水寬老師(旅美)便是從其中一班升學班畢業。仁愛國校是從稻田開闢出來的,在當時是個鄉村學校,校地有一大半都是濫土,靠近仁中的天然池塘只有魚蛙,林宗源校長派人去放養鱔魚塡成窪地。保健室起先是私人苗圃,後被政府徵收作爲學校用地。紅土操場黃沙遍地,晴天塵土飛揚,雨天到處是泥濘,場地不堪使用,因而會有幾週不能升旗。當時南側校園沒有圍牆,只有尤加利樹隔絕稻田。林宗源校長帶領學生披荊斬棘整理校園,最早只有莊敬樓(南棟敎室),會議室有六間三層樓,包括一間廁所、樓梯,目前一年一班敎室原隔成二間,前半部是校長室,後半部則是敎具室;目前一年二班敎室原是行政辦公室、敎導室,另外十幾間才是普通班敎室。圖書館原是花圃、農舍,而那邊的水池則是師生們爲鋪設操場利用體育課挖掘黃土所鑿成的。

  民國五十一年,學區擴增僑安、德安里。那時的畢業典禮相當簡陋,只有在司令台前搭個棚子。

  民國五十二年,奉令爲重點輔導學校,並擴增三間敎室三層樓,共九間。另外興建敎師辦公室(今體育器材室),當時全校二百多位老師在這兒批改學生簿本,行政人員也在此處開會。最早的保健室設在面對司令台的一樓敎室裏。當時,唯一的道路是敦化南路217巷(今敦化南路295巷),一直通到四維路,老師們站崗位置也只有四維路口。這一年來了一位女老師,第一天報到就嚎啕大哭,因爲這個學校實在太偏僻了!她不曉得今後要如後解決交通往返問題。創校時,只有一塊三角形操場,池塘旁邊有整排的果樹,種了梨子、番石榴,梨樹雖會開花,但因天氣太熱而不結果,但番石榴倒是結實纍纍!仁小校區原是正方形(苗圃(仁中活動中心)最早也是本校校地),學生下課也經常去那兒玩耍,兩校只有個竹籬笆(民國五十七年設圍牆,另在今垃圾場處開小門,民國六十八年小門封閉,現在要去藍鯨游泳池還要繞個大圈子),仁中首任校長賴晚鐘要求敎育局撥給仁小375坪校地過去給初中生活動,引起老師們勃然大怒。

  民國五十三年,在敎師辦公室(今保健室)前面舉行畢業典禮。

  民國五十四年,仁愛國校才有第一本畢業紀念冊,當時畢業典禮在三張犁僑聲戲院(吳興街口)舉行。

  民國五十五年,在仁愛初中舉行畢業典禮,目前校史室找到最古老的畢業紀念冊亦是該年的。當時,學校南側到敦化南路(包括圖書館)都是一片稻田,雙星大廈停車場附近原是一大片竹林,面積有十餘坪,旁邊也僅是一條小徑。當年敦化南路的林蔭大道尚未拓寬時,林安泰古厝也在那兒,直到民國六十七年才搬到濱江街,而那邊的台灣人村莊有一間土地公廟,是大安區除了火聖廟(有應公廟)數一數二香火如此鼎盛的寺廟。

  民國五十六年,張登旺校長到任,那時已經有三十二班;他是一位親和力很強的人,他才剛來就與老師們打成一片,當時老師都還很年輕,老師們的向心力相當強。仁愛國民學校改制仁愛國民小學,畢業紀念冊也開始附上校景照片

  民國五十七年,連貫莊敬、仁愛樓,興建校長室(今訓導處)圓形樓層;莊敬樓擴增四間教室三層樓,共十二間,因此當時共有四十七間敎室、三間辦公處室。 

  民國五十八年,增六班,共二十四班。由於經費拮据,很多校園建設都是師生共同打造的,升旗台只是圓形檯子插上旗杆。當時學生除了農家子弟,還有些來自通化街的違建拆遷戸,而經濟狀況較好的家庭多越區就讀或上私小。仁愛路四段拓寬成六十公尺的林蔭大道,敦南也隨之延伸至新建的信義路四段,圓環中央也矗立着于右任銅像(民國八十七年初被移至國父紀念館碑林區)、花圃,成爲台北市道路景觀的視覺焦點,當時的高經濟地位家庭,紛紛搬到圓環附近的巷弄裡。仁中將仁小割讓過去的地盤蓋了仁中一年級教室大樓,老師們看到操場變得小不拉嘰,觸景傷情,於是將升旗台從東南側遷到東北側(今總務處,當時沒有自強樓),直至民國六十八年學生人數暴增後,升旗台又移回莊敬樓中央。以前,在南棟教室三樓可以看到松山機場飛機的起降,校舍還是以低矮猪舍為主、臭氣薰天、夾雜著工寮。當時老師大多是單身漢,還相當年輕,既有熱忱又有佳績,在大都市的學校想拿甲等很困難,到這兒來比較容易拿到佳績,最後又可以保送師範大學,所以大多是北師前幾名的畢業生。由於學校附近不能租屋,附近也是一望無際的田野,沒地方吃飯,於是他們時常以敎室爲住所,早上七點就幫忙整理校園,下班後再做到晚上七、八點,學校就會請吃一碗大滷麵,盥洗後就席地而睡,就這樣睡了二年。起先的廚房不是今日的油印室,而是斜草房(今保健室),工友每天就煮甜不辣炒白菜,口味一成不變,後來才請五位老師輪流去通化街買食材,再請工友拿去烹調。那一年的校門雖面向295巷,但已騰出第二個川堂(今安和路川堂)。

  民國六十年,仁愛國小附近生活圈急遽改變,亦隨著台北市政府建設的發展,人口愈來愈多,尤其是大安區交通幹道拓寬後,從七至十五公尺的窄巷,變成三十至一百公尺的林蔭大道,住宅大厦如雨後春筍般的蓋起,仁小就此脱離鄉村小學的稱號,成爲台北市數一數二的明星學校。起先,295巷沒有通,學生都踩著田埂來上學,老師為了學生的行走安全,爭取了很久才開通這條巷子。最初的圍牆也就是這一排,而當時沒有其它馬路,這一帶也只有一條小弄,所以師生來學校只能穿越仁中、私人苗圃。安和路的前身是信義路四段353巷,也是條南北流向的水圳兼土路,民國六十五年交錯於市區圳路,為符合都市發展需要,鋪設圳路工程為排水設施,校門口的大排水溝經常有眷村小孩子會來捉泥鰍,非常骯髒,是瑠公圳的分支,面積大概是如今安和路的三分之二,路便最窄還有三公尺大,排水溝上寬下窄,窄長的水溝通到基隆路大排去,裡面還有鯰魚、螃蟹等;而另一支則穿越信義、仁愛、敦南、忠孝岔路直至復興南路。安和路尚未開通時,仁中、仁小雖緊鄰,但仁小走到仁中大門需要穿過菜園、花圃(今安和路一段轉彎處),當時大厦數量少之又少,倒是圳溝後方有許多別墅,那些大房子、大院子還可以打籃球,後來,工商業發展蓬勃時就紛紛蓋成壯觀的華厦。南側校園最早是泥巴地,下雨到處泥濘,本想舖上水泥,但由於經費不足而作罷。由於當年校門在附近,為了出入方便改舖小石子,老師帶着學生的舖石整地、栽種小樹苗,整理出前後二塊長方形草地,旁邊有龍舌蘭圍籬,中間有小灌木,草地之外淨是碎石頭,以前此處還有叢生黃椰子樹、杜鵑花。現在安和路校門東南側是一片假山、池塘,東北側有廚房,供學生蒸便當,中高年級要抬蒸飯框來此處,七十二年班班都有蒸飯箱後,這邊用來燒開水,現在則成了油印室。張登旺校長除了興建仁愛樓(東棟教室),還將南側花圃的路面從碎石子舖成水泥,並種植龍柏、尤加利等樹苗,花圃用水泥圍成長方形,草地亦逐漸減少。擴增四班,共三十六班。南側花圃種植一排杜鵑花,春天一到,白、紅、粉、紫相間十分美麗。

  民國六十一年,詹明德校長到任,他到任一年便退休,後從事建築業;當年仁愛國小有三十六班,升旗台沒屋頂,是圓形造型。當時學校舖著韓國草坪,四周是紅土跑道,因為黃椰子樹醜,後草被學生踩得光禿禿的,所以當年學校有點像沙漠;只要颳風,就是一陣沙子撲進教室,所以要趕緊關門。敦化南路開闢至仁愛信義路段,繁榮區塊尚只有圓環。隔年,忠孝東路四段興建。仁愛圓環附近,只有老爺大厦(財神酒店),後來陸續出現百利等高樓,當年敦南SOGO不是遠東、太平洋、永琦的,也還沒有東王西餐廳、仁愛保齡球館,只有仁愛游泳池,復旦橋還沒拆,忠孝東路四段上只有阿波羅大厦,甚至放眼望去還看得見稻田。學生數一班五、六十人,敦化南北路的急遽發展始於民國六十年代。擴增四班,共四十班。  

  民國六十二年,林清組校長到任,他體格壯碩,在任内三度中風,所以身體長年不好。

  民國六十四年,有地下室三間、樓梯五間、厠所三間。隔年將四維路一併拓寬,東區繁榮成商圈型態,愈來愈多的建設公司在這一帶投資興建大樓、住宅,例如:國泰、潤泰等,有更多的外移人口,因此學生們暴增,學區也從仁愛、健安、義安、和安增加到變成建倫、建寧、光武、建業、仁慈、勇善、敦安以及光信等里。舖設安和路後,校門從東側改到安和路,當時的尤加利樹苗已成為今日主要校樹,而龍柏不剩幾株。張登旺校長在莊敬樓前前後後種下黃椰子樹,綠意盎然。

  民國六十五年,興建至善樓(西棟教室),每層五間三樓共十五間教室。

  民國六十六年,男生達到一千八百一十五人,女生也有一千六百一十一人,共三千四百二十六人,當時,一班就有六十三個學生。從四十三班擴增至六十七班,據説後來班級數還有在持續增加。

  民國六十七年,安和路的開闢完成。順著仁小圍牆,有個大彎,把菜園全部打通,其中亦包含仁中小的校地,所以今日的仁中教室大樓才會整個面向大馬路,仁小東北側校門也被削去許多校地,因此如今仁愛國小才會有很多缺角。擴增至六十七班,另設教室十六間、地下室四間、樓梯六間。如今電話27095010,當年是7075617;如今傳眞是27081312,當年是7019643。 興建西南棟教室連接莊敬樓、至善樓,每層三間四樓十二間教室

  民國七十年,學校工友來稟報圍牆砌成後,林校長感到十分欣慰,沒多久後因心肌梗塞溘然長逝。校務暫由敎務主任陳文欽代理。興建自強樓(北棟教室)。自強樓五樓最早被作爲圖書館使用,因而沒有走廊,直至圖書館搬遷至五育發展中心一樓,才改為普通教室。

  民國七十一年,莊杏林校長到任,班級數增至一百一十二班,學生數有六千多人。

  民國七十三年將窪地塡平變成遊樂場。

  民國七十四年,經過立法委員林鈺祥先生、議員周陳阿春女士四處奔走,遊樂設施拆除後,教育局核准本校蓋大樓,局長毛連塭選中生活輔導長孫寶玲起的"兒童五育發展中心"之名作為新大樓名稱。校方花費百萬鋪設PU跑道(民國八十二、九十一、一00年又再重鋪),這幾大建設都是台北市第一個有的,也讓仁愛國小成為明星學校。五育發展中心二、三樓爲音樂教室、美勞教室、視聽教室、自然教室等專科教室,也有許多電氣室,通常一個科目會有許多間教室,作爲器材室,而四、五樓則是活動中心,有男女更衣室,而地下室則是全中華民國第一間原子冰宮(民國八十年改為教師辦公室,民國九十五年改為演藝廳)、感覺統合教室(民國八十二年設立)以及跆拳道館(現為體操教室)。增建東北棟資優班教室大樓,每層一間,四樓共四間教室,連接自強、仁愛樓。 

  民國七十五年增設啓聲班(資源班(個學中心)希望敎室)一間、資優班二間(後再擴增一間)。莊校長辦校積極,重視開發學生潛能,鼓勵高年級各班建立班級團隊特色,並陸續成立音樂團隊、體育團隊等。莊校長要求全校老師都必須做觀摩教學,每班都有班級樂隊每學期有各種競賽,如班級樂隊、合唱、古詩吟唱等,此外也鼓勵學生參加校外各種比賽,所以節奏樂、管絃樂、合唱、田徑、各種球類比賽都屢獲佳績,仁愛校譽因此蒸蒸日上,此外於廠商建教合作設立電腦教室,開全臺先鋒。學校配合教育政策舉辦多項教學活動、參與各項教學實驗計劃、規劃各種才藝社團,讓學生潛能有所發揮。讓軟硬體設備逐漸充實,當時家長參與校務也愈來愈熱絡。以前仁愛附近許多學生都選擇就讀私立復興、立人小學,此後認同公立學校辦學不差,所以班級人數倍增,因此有許多人越區就讀仁愛國小。他在任内整修校門、圍牆,曾在今警衞室處設教材園,由高年級各班負責,每班約一坪地,各班自己種自然課所需要的植物、蔬果,警衞室後花園(今仁和園)原是動物園,裡面亦有花園、生態池,還養着山羊、猴子、兔子、鴿子、小鷄、鴨子,由於動物排泄物臭氣薰天,才廢掉動物園,但教材園維持了二年,後來校園美化時外包給厰商而作罷。以前,新校門進來有百葉箱,可供學生觀測氣象,還有生態池(已廢除)。 

  民國七十八年,繆亞君校長到任,有一百二十四班五千多位學生,她將教師會辦公室(今保健室)移到圖書館地下室(原冰宮),拆除司令台後花園的飲料分部(倉庫亦改到冰宮貯藏室),亦將至善樓地下室的福利社改到自強樓地下室,採開放式超市運營,設置中央飲水系統等,她不但設立家長會辦公室,還積極推動人性美教育,且發展音樂、體育團隊,經常到國外巡迴演出。

  民國八十四年,陳燕鶴校長到任,成立學生家長會,也在教師會辦公室講台兩側設立教師會,並成立父母成長班、幼稚園、資源班;視障班等,除了結合多媒體網路設備,創立語言教室,推行愛心商店。仁愛國小縮減成一百一十四班後,陳校長正在推行校園綠化,將黃椰子樹砍掉,改種小葉欖仁。因校舍老舊,除改建無障礙環境、整修廁所、遊樂場、屋頂防漏、整修樓梯、垃圾場,還有加裝扶手,並經由學校日,讓親師成為夥伴,並成立班親會,縮減為一百班,創造三贏。

  民國九十一年,楊宗憲校長到任,低年級共三十二班,裝置單槍投影機,裝設九十六台冷氣,並與國内外學校做校際交流。楊校長重視自然教學,在校園内種植果樹、本土樹種,並設計星座走廊、學習歩道等。

  民國九十五年,胡應銘校長到任,縮減為九十六班,每班三十五人,經過教學多年的經驗,為仁愛注入新的成長動力。

  民國九十六年,開始實施校園改善優質化工程,整修圖書館、自強樓外牆、演講廳、校門、厠所、各年級教室設備以及校門兩側,也推動生命教育、培訓EQ志工、設置輔導教育、落實節能減碳、開辦課後輔導班、社團、夏令營、冬令營、節奏樂隊、合唱團、直笛隊、足球隊、桌球隊、武術隊,以及假日的一生一專長,嘉惠學生,也爲本校帶來欣欣向榮的朝氣。

  民國九十九年,張文宏校長到任,他強調學生本位思考,也透過因材施教的課程,達成求健康、增智慧、塑品格的期勉。

  民國一0五年,楊柳淳校長到任,縮減成八十三班,營造優質溫馨的情境,讓學生有更好的學習。

民國五十六年,教職員合照。

民國五十七年,教職員合照。

民國五十年,教職員合照。

民國五十年,教職員合照。

民國六十年,教職員合照。

民國六十一年,教職員合照。

民國六十年,教職員合照。

民國六十五年,教職員合照。

民國六十年,教職員合照。

民國六十年,教職員合照。

民國六十年,教職員合照。

民國七十一年,教職員合照。

民國七十年,教職員合照。

民國七十六年,教職員合照。

民國八十二年,教職員合照。

民國九十一年,教職員合照。

民國九十五年,教職員合照。

民國九十六年,教職員合照。

民國一00年,教職員合照。

民國一0一年,教職員合照。

民國一0二年,教職員合照。

民國一0年,教職員合照。

民國一0年,教職員合照。

民國一0年,教職員合照。

民國一0年,教職員合照。

民國一0年,教職員合照。

民國一0年,教職員合照。

民國一0年,教職員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