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多年前參加賽馬會青少年培育計劃的「共創成長路」,於正規課堂推行「共創成長路」課程,一直沿用至今。「共創成長路」的目標是透過培育青少年各方面的能力、加強青少年與他人、家庭、社會等的聯繫、建立健康的人生信念,和訂立清晰的標準,從而促進青少年的全人發展,亦配合學校的主題,推動健康校園政策,增加學生的品德情意教育。
為了進一步配合教育局對價值教育的要求,由去年開始我們進一步參照《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2021》的內容,培育學生十二種首要的價值觀和態度,即:「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承擔精神」、「誠信」、「仁愛」(於2023年12月優化)、「守法」、「同理心」、「勤勞」(於2021年11月加入)、「團結」和「孝親」(於2023年12月加入),作為推動價值觀教育的方向。,裝備學生積極面對成長和生活的轉變和挑戰,亦配合社會對香港下一代的期望和要求。
期望學生能:
2.1 加強與健康成年人及益友的聯繫(connection)
2.2 提升社交、情緒管理、認知、行動和分辨是非的能力(competence)
2.3 促進自決、自我效能、抗逆及對未來建立積極信念的能力(confidence)
2.4 建立明確的身分及提升心靈質素(character)
2.5 對性觀念、抗毒、資訊科技及金錢的運用等重要的範疇有正確的認識。
2.6 學會關懷他人(caring)
2.7 同情他人(compassion)
2.8 貢獻社會(contribution)
3.1 在課堂中運用多元教學策略,令[知情意行]中的[情]和[意]處理得更好,並製造更多機會讓學生[行],達知行合一的效果。
3.2 透過推展電子學習,並且參與[1+23正向品格開展計劃]、[北山堂正向教育專業研習圈2024/25 ]、[賽馬會(校園版)平行心間計劃]和[超凡校園閱讀計劃],加入校外資源,和專家團隊的協作,令生命教育的推展更具系統,提升教學效能,為同學帶來更多而深刻的反思。
3.3 從心發現自己和他人都是獨特、寶貴和值得被愛,珍惜生命,活得更有目標。
4.1 加強課內外學習結合,提高學習興趣
4.2 繼續與升學就業輔導組的合作,參與展覽、問答遊戲、心理測驗,並在各級加入新教材(由升學就業輔導組提供教材),協助初中學生認識自己,訂立人生目標。
4.3增加與閱讀計劃委員會的合作,舉辦專題書展
4.4 寫感恩卡或信寄予小學老師、父親、母親(按實際情況作調動)
4.5 與社會服務團(新學會)合作,外出參觀紅磡青協及家維邨,了解紅磡社區的人口老化問題,並了解義工服務的場地及聆聽資深社工的分享。盼同學從中了解義工服務的意義,實踐關愛共融的服務精神。
4.6 與體育科合作,透過香港運動員的故事,激勵同學突破自己,多做運動,既有利於精神健康,亦能籍此提升恆毅力。要求同學自發在小息時間踏健身單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