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自我期許-無私奉獻
大學時代,閱讀到明代儒者王陽明先生的詩,一直崁入我的心版中。我的座右銘詩是這樣寫的:「起向高樓撞曉鐘,尚多昏沉正懵懵,縱令日暮猶醒得,不信人間耳盡聾」,從事教職工作以來,一直秉持教育良心,希望教育出更多的國家棟樑,而這有賴於教育領導者完善的規劃及正確執行的方法。
如何帶領孩子踏實於現在及正確地面對未來,是值得深思的;如果在教育時程上教師仍舊以過去的知識,教導現在的孩子要去面對未來的社會,在知識經濟的時代 是不足的。所以要成為一個好的領導者,終身必然不斷地學習,校長除了是首席教師外,更要規劃出「走出校門的學生,將是懷著何種理想的學生?」。因此獲取教師的共識,說服家長支持治校理念,進而引進社區及社會資源增進學校人力與經費的不足,都是一一必須面對的課題。在教育專業的敏感度之外又如何兼具宏觀與微觀的教育視野,都要不斷的提醒自己。畢竟,孩子的未來就操之在我們的手上啊!豈可不慎!
面對全球化的浪潮,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地球村的時代,亟需讓孩子擁有多元智能,以應付一日千里又多變的未來,讓孩子在實現自我的過程中,不斷超越,不但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所應該堅持的,也是我衷心期盼能夠帶領新盛國小的團隊,追求教學的創新與卓越,建構一個精緻溫馨的新盛校園。
•增能賦權:透過制度達成分散式領導,把對的人放在對的地方以發揮績效責任。
•展現巧實力(Smart power):透過說服與協商,讓行政與教師Work smart,not work hard,
以提昇行政及教學效能。
•不流於形式:教育只存在於學生和教師的互動中,而非堆砌出來的形式成果。
•鋪陳舞臺與等待:讓孩子看見自己的舞台,他才會替自己搬梯子,透過改變教學提昇學習動機。
給孩子時間,等待他們自主學習、互助合作以達共好的能力提昇。
•形塑一個家,照顧好每個家人:期許學校成為One school,one family的溫馨和諧校園,
行政是支援不是官僚、教師是專業不是為考試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