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花紋花窗、有雕刻的衣櫃、紗窗等等都是台灣古早的花印
更是許多人共同的童年回憶
1.海棠花花紋窗戶:
民國五、六十年代,台灣當時家家戶戶以務農為生,農村社會的房舍大多比鄰而居,刻劃著立體花飾的壓花玻璃,透光卻無法透視,具有遮蔽性,能保有個人隱私,就這麼被廣泛使用在早期門窗上。
2.台灣傳統衣櫃雕刻:
綜觀台灣木雕發展,除了原住民雕刻外,其他雕刻師主要來自福建的漳州、泉州與福州,並各自發展不同路線與風格,且早期主要區分神像、寺廟建築與傢俱等三大雕刻主題。
3.客家花布:
「 客家花布」是昔日客家社會裡的共同生活印象。客家人以前很窮,只能撿一些別人家剩下的布來拼湊成衣物、背包……等等,而從各家聚集而來的布料自然成了花花綠綠的用品了。
4.茄芷袋
名稱源於日語「かぎ編み(kagiami)」,意指其編織的手法。 茄芷袋相傳起源於臺南市後壁區菁寮里,最初由藺草手工編織而成,被稱為草袋仔,隨著台灣的工業化,後來改為使用尼龍網布製作的半透明手挽袋。」 ... 而「茄芷袋」不過是取它的諧音,方便閱讀與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