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據時代台灣樟腦產量佔世界第一,年生產世界總產量的70%。到第二次大戰之後,才被化學製品所取代。
台灣樟腦樹種有本樟,芳樟,陰陽樟,油樟,牛樟,栳樟,有樟等七種.本樟是最常見的種類,分布以中北部居多。
早年台灣三寶是樟腦、蔗糖、茶葉。簡單的說是「樟糖茶」為台灣在滿清據台時期的三寶。
台灣的樟樹 本說明以 perlexity 製作
台灣的樟樹(學名:*Cinnamomum camphora*)是一種常綠大喬木,屬於樟科,具有多種用途和重要的經濟價值。
樟樹的種類
在台灣,樟樹通常分為以下幾個主要品種:
本樟:主要用於提煉樟腦,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芳樟:常用於香料和香精的製作。
油樟:其油脂可用於工業和醫療用途。
陰陽樟:主要用於景觀美化和防風林。
這些品種均具備抗蟲害、耐水濕等特性,適合用作建材、家具、雕刻等用途。
樟樹的用途
樟樹在台灣的用途相當廣泛,包括:
提煉樟腦與樟腦油**:全株可提煉出多種化學成分,如芳樟醇、樟腦等,這些成分在醫藥、塑料、炸藥、防腐劑及香料等工業中有重要應用.
建材與家具**:由於其木材質地優良且具香氣,常被用於製作高品質的家具和雕刻品[3].
綠化與美化環境**:因為樟樹枝葉繁茂且抗污染能力強,常被用作行道樹和城市綠化的重要樹種[1][2].
樟樹在台灣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
在台灣歷史上,樟腦曾是重要的出口商品。自清朝至民初時期,台灣的樟腦產量一度占全球的80%,與蔗糖、米並列為三大出口物品。這一時期,艋舺、新竹、大甲和後龍等地成為著名的樟腦集散地,顯示出其在當時經濟中的關鍵角色[1][2].
然而,隨著二次大戰後化工合成產品的興起,傳統的天然樟腦產業逐漸衰退,導致台灣人工栽培的樟樹面積減少。儘管如此,近年來隨著生技領域對牛樟芝等副產品的研究興起,再次引起了人們對於樟樹的重視[1][3].
總結來說,台灣的樟樹不僅是自然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經濟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象徵,其多樣的用途和豐富的歷史背景,使其在當地文化和經濟中佔有一席之地。
Citations:
[1] https://blog.udn.com/jong2020/180407434
[2]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A8%9F%E6%A0%91
[3] https://sowhc.sow.org.tw/html/observation/plant/a11plant/a111501-zhan-su/zhang-su.htm
[4] http://w3.dhps.tp.edu.tw/plant/f04.htm
[5] https://www.ehcc.com.tw/knowtree.html
[6] http://kplant.biodiv.tw/%E6%A8%9F%E6%A8%B9/%E6%A8%9F%E6%A8%B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