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海星原舞隊開始進行花蓮各種不同原住民族群傳統文化的田野調查,將境內耆老及各地部落的珍貴文化資料收集彙整後,先後以阿美族、撒奇萊雅族文化為主體,創作出了一部又一部精采的作品,並且連續兩年獲得全國學生舞蹈比賽¬¬—高中職團體甲組—民俗舞全國特優的殊榮。今年112學年度原舞教練尹佶璐‧禰固‧莎彼亞德與海星原舞隊再一次突破自我,帶著以太魯閣族文化為背景創作的最新的作品「山稜線上的祖居所」進軍全國賽。
這次的作品以「石生人」的傳說開始:天地開闢之初,巨岩開裂Pusu Qhoni(巨岩)孕育出了石生人,在「人加人」的延續下,「加人、家人」民族開始蔓延、遷徙,生命的開端、文化的延續如同母親手中的絲線般,來回穿梭,從腹部產生那處,一如織布上的紋路圖樣,就像新生兒那般哇哇啼哭,一陣陣的顯現在母親腹部的那條織路上。
樂舞從祖靈的祝福開始,訴說著一代傳承一代的獵場,是山林的恩賜,透過人聲的吟唱,如夢境般的祥和氛圍,輕煙裊裊猶如山林雲霧,堅定而有力的踏步聲跳向夢醒回歸的歡愉之中;緊接而來的慶賀歌,吟唱起高亢的部落歌謠,接受祖靈的祝福與洗禮,大步邁開的步伐,與祖靈共享、共樂,並回向給部落,分享給族人;接著曲風轉變,透過「織衣歌」、「播種歌」、「歡樂歌」將部落裡的日常生活活龍活現的呈現在評審及觀眾的眼前,懷著思念祖靈的心,用力的踩地舞動著,大聲傳唱著悠揚的歌謠:「走吧,回家吧!我的族人們,回到那祖居的巨岩白石山嶺。」;最後,溫柔卻不失力量的「織.紋」是道別的時刻,再見不是不見,而是期待再次相逢,在大自然的循環哩,生生不息。海星原舞隊,以環環相扣的故事情節、文化脈絡與整齊劃一的隊型變換連續三年榮獲高中職組團體甲組特優冠軍!
陳海鵬校長特別自駕到現場觀賽,關心原舞隊的他表示,原舞不只是唱跳而已,文化的保存、智慧的傳承與創新才是這場比賽最重要的意義,原住民孩子在海星校園裡分享著不同部落的習俗,也透過原住民文化課程的學習更了解習俗背後的意涵,目標是為民族文化的傳承盡一份力,一如今年二月,應花蓮縣政府之邀前往美國,進行文化交流及演出,海星原舞隊一直期許自我能成為一個文化的橋樑,讓全世界更加認識台灣這座島嶼上豐富而多元的族群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