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習目標
(一)能找到資訊的資源所在,並取得資訊。
(二) 能認識資料的來源,
(三)能運用適當的方法及工具取得資料
(四)能掌握取得資料的流程
(五)能熟用取得資料的技巧
(六)能有效評估取得的資訊。
資料的取得來看:
初級資料(primary data)
次級資料(secondary data)
中介資料(Metadata)
資料的取得來看:
初級資料(primary data):調查、訪談、觀察、實驗
次級資料(secondary data):
中介資料(Metadata)
初級資料:
研究者自己主動收集的第一手資料
社會科學研究中常會調查受試者的喜好、態度、認知、意圖、動機或行為。
常見方法:調查、訪談、觀察、實驗等。
次級資料(secondary data):
透過其他管道而得到的資料,例如:引用別人的文獻資料、政府開放資料等等。
來源:包括圖書、使用手冊、期刊論文、研討會論文、雜誌文章、政府技術報告、網站資料、公司報告等等。
(二) 取得資訊的工具:
1、圖書館館藏目錄
2、參考工具書
3、數位資源
(1) 電子書:
(2) 電子期刊:
(3) 電子資料庫:
(4) 電子報:
(5) 網路資源:
(三) 取得資訊的流程
(四)取得資訊的技巧
1、 主題與關鍵字
使用主題與關鍵字是取得資訊時最常用的方法,找出的主題概念的詞彙應包含同義詞、廣義詞、狹義詞、翻譯詞及相關詞,以提高檢索查全率。以宦官為例,
同義詞:太監、奄(閹)人、宦者、宦寺、寺(侍)人、中人。
廣義詞:宮人、椓人。
相關詞:詹事、將行、長信少府、大長秋。
翻譯詞:eunuch、castrated man。(國立中興大學圖書館參考組,2018)
資料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