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是個「家」》
圖書館主任 朱健恒老師
大家好!我是朱健恒老師。我感到十分榮幸,能擔任本校圖書館主任,在此感謝學校的信任及支持。
外界對圖書館的感覺,總是離不開「書籍」、「閱讀」、「搜尋資料」等等的框架。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同學可以隨意在網上搜尋實用的資訊。上學年因疫情關係,學校參與香港教育城「e悅讀計劃」,同學能到教育城網站,利用電子器材閱讀二百本電子圖書。這樣看來,圖書館的功能,好像慢慢被取代了!
但是,學校圖書館就只是一個圖書借閱中心,或只是一個為學生提供資訊的地方嗎?非也!一所具功能性的學校圖書館,除提供書籍借閱服務外,更能提供一個安靜、舒適、愉快的公共空間,讓老師及同學都能在館內悠然地進行閱讀、學習、溫習,甚或成為師生安靜心靈的地方。
所以,圖書館應該是一個「家」,一個只屬於聖西門呂明才中學師生的「家」。教育局經常提及「自主學習」,就是指學習者主動地計劃、選擇和運用策略、調控個人的感受、行為和環境,以期有效地達到所設定的目標(Perry, 1998; Perry et al., 2007; Zimmerman, 1990)。由此可見,學校圖書館應配合「自主學習」的精神,讓學生先愛上進入圖書館,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下,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繼而慢慢地提升閱讀興趣,最終成為愛閱讀的人,培養出自主閱讀的習慣。
故此,圖書館主任和圖書館管理員就是這個「家」的守護者,努力把這個「家」打造成一個既專業又安舒的地方。我們亦是一個協作者,為師生提供跨學科的書籍,讓他們找到所需要的資料。圖書館就是一個「家」,各人回家後不只可以休息,也可以在家找到彼此所需:中六同學能找到公開試試題;高中同學可以享用參考書資源庫;初中同學能在此進行各科閱讀活動。至於老師們 -- 我們的伙伴,更能給予寶貴的意見,讓我們能有效地購置各科所需的書籍。老師們就是「家」中的長輩,讓我們做得更好。
為了打造這個溫暖又實用的「家」,圖書館於上學年開始陸續更換及增添許多新設備,其中包括:
(1) 為了妥善保存圖書館書籍,圖書館於去年11月購入兩部抽濕機。
(2) 為了讓同學能有更好的閱讀環境,圖書館增闢休憩閱讀區,放置兩套沙發。
(3) 為了能在有限的空間存放更多的圖書,圖書館購置3個新型書櫃。
(4) 為應對疫情,圖書館添置間隔板,讓同學在安全的環境下進行閱讀或自學。
(5) 為了改善圖書館的閱讀環境及善用空間,圖書館於今年暑假更換了全館書櫃及服務台 。
除老師們的努力外,一群學生圖書館管理員亦努力不懈,齊心為圖書館製作一系列的「家具」及舉辦節慶活動,更利用暑假期間參與公共圖書館的圖書館員培訓,其中包括:
(1) 圖書館「招牌」
(2) 學生自行設計的館內名牌
(3) 圖書館主席設計和編訂的學生圖書館管理員當值表
(4) 圖書館管理員舉辦「猜燈謎‧閱好書」中秋節活動
(5) 三名學生圖書館管理員參加屯門區圖書館大使計劃,並獲得屯門公共圖書館的嘉許
回望過去,展望將來,圖書館不只是屬於學校,更多的是屬於你、屬於我、屬於全體師生。就讓我們一起努力,為聖西門呂明才中學師生建立一個供大家暢游書海、悠然閱讀、自主學習的星級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