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sign的版面設定教學。
► 新增文件後的初始設定
黃框的選項說明請見下方:
【對頁】
InDesign轉存成PDF之後也是一頁一頁,不會兩張連在一起。
建立文件之後可以再次設定,所以一開始沒有勾選到對頁也沒關係;後面會貼沒有勾選到對頁的情況。
【裝訂】
左翻書與右翻書的選項,記得選取。
左翻書的話頁碼是:P1、P2。
右翻書的話頁碼是:P2、P1。
※如果頁碼順序一直反過來,就是這邊有問題,記得檢查左右翻※
【出血】
送樺舍的話通常是設定3mm(3mm僅供參考,各家印刷廠的出血請自行調整)。
選擇該刊物的尺寸後設定好出血,轉存成PDF之後檔案就會自動加上出血了。
► 版面格點對話框
正常的InDesign都會有「版面格點對話框」,
如果沒有,那你的InDesign絕對有問題,沒有安裝完全。
沒有「版面格點對話框」接下來的步驟都不用做了,請先確保你有完整的InDesign。
《格點屬性》
【字體】 日後皆可修正。
【大小】 字體大小。
【字元空格】 字元間距。就是一個字和一個字中間的距離。
【行空格】 行距。就是一行和一行中間的距離。
《行和欄》
【字元】 一行的字數。
【行數】 一頁的行數。
推薦字體大小:10~11
推薦字元數:46~50
推薦行數:16~18
以上推薦數值視字體、排版而變化,請自行斟酌。
《起點》
綠色稿紙的定點設定。
這邊比較難解釋,所以我先將新文件建立好,再回頭來設定;看到兩張頁面會比較好理解什麼叫做起點設定。
※文件建立出來之後也可以在版面→進行各種設定。
【A:頂端內側】
【B:底部內側】
可以看看上面兩張GIF,都有寫一個「這裡和這裡是起點的定點設定」。
A的起點設定是【頂端內側】。
B的起點設定是【底部內側】。
在綠色稿紙上,設定為「起點」的角落是固定的、不會跟隨設定而變動、延伸。
例如A,我增加字元或是行數,設定為起點的地方都不會動,它只會向外延伸。
把一個角落(定點)固定住,這就是設定起點的用意。
但不是每個人都會用到,自己可以摸摸看然後評估會不會用上。除了固定定點之外,還有垂直置中、水平置中等選項。
《邊界和欄》
顧名思義就是,邊界和欄位。
這個自己點一點、按一按就知道是什麼東西了!
這邊都理解、設定完畢之後,文件初始設定就告一段落了。
設定完成後就會呈現以下這個樣子:(這是有把對頁打勾的樣子。)
設定好版面之後,有兩個工作。
一、建立文字框。
二、頁碼編製。
【文字框】
文字框很重要,是基本。
沒有文字框只有綠色稿紙是沒用的。
【頁碼】
可有可無,視個人心情。
不過還是簡單地說一下製作方法,很簡單。
因為很簡單,所以先從頁碼開始。
※注意!※
現在進行的工作,都必須在「主版」進行。
主版是什麼呢?就是設定一個版面,讓你所有的文件可以套用這個版面,也就是所謂的範本。
要如何設定主版呢?
只要在主版點兩下,就可以了。
要在哪裡點主版呢?
在右側,頁面裡面,剛設定完後通常叫做「A-主版」。
頁面在哪?
頁面在右側,如果右側什麼都沒有,可以在上面那排功能列:視窗→頁面。
製作頁碼之前,先來介紹兩個工具。
【垂直文具工具】和【水平格點工具】。
這兩個工具,都可以拉出一個框框,可以在框框裡面輸入文字。
但差異性在於,是否具有自動與手動的段落對齊。
【垂直文字工具】
垂直文字工具點右鍵之後還有其他文字工具,打開InDesign之後那個地方預設的「文字工具」,點右鍵之後才能切換到垂直文字工具。兩者的差異在水平和垂直,簡單來說就是你輸入出來的文字是直的還橫的。
【水平格點工具】
水平格點工具的下方叫做垂直格點工具。
這個工具拉出來的框框比較工整,你輸入的文字會跟著框框走。
文字工具的話就沒有這個功能了,要自己去手動設定段落間距。
要使用哪一個工具視自己喜好,如果不擅長設定段落,可以使用格點工具。
那麼,就先使用格點工具來設置製作頁碼的地方吧!
使用水平格點工具,拉一個格子。
順便一提格點工具是以一個中文字元為單位,就像Word的表格工具,隨你拉幾行幾列。
(如果不懂Word的操作方法,那試著拉拉格點工具,不會很難理解)
因為螢幕快照照不到游標,我還自製游標示意圖。
建立好格點文字範圍之後,點選文字工具,按一下即可在裡面輸入文字。
接著在「功能列→文字→插入特殊字元→標記→目前頁碼。」
以下為示意圖:
設定好之後,另外一邊也設定一下頁碼。
在工具列點選黑色箭頭,就可以變成選取工具。
使用選取工具選取你製作好的頁碼,可以複製貼上,這樣就不用在費功夫製作另外一個頁碼。
完成之後再調整自己喜歡的位置,插入頁碼的地方會顯示「A」,因為你編輯的是A-主版。
在主版設定的頁碼完成之後,按著主版會變成手手的形狀。
然後再向下拖曳,拖曳下來之後,你就會擁有新的頁面了。
下面還會顯示頁碼,你可以檢查看看你當前頁碼有沒有設定錯誤;但我想基本上應該是不會。
總之,頁碼製作就告一個段落。
接下來是設定文字框。
建立文字框之前請再複習一次【垂直文字工具】和【水平格點工具】。
還記得這兩者的差異性嗎?忘記的話往上看一下。
我們可以使用這兩種工具來建立文字框。
因為文字工具沒有段落自動設定功能,身為新手就先來用比較簡單的格點工具吧。
這個步驟一樣要在主版進行哦!
只要是設定版面,一律都要在主版!
因為小說是直排,所以使用「垂直格點工具」。
拉完格點工具之後會變成這個樣子。
藍色格子是你拉出來的格點,他會覆蓋在綠色稿紙上。
總之,將兩邊都拉好吧!
接下來這個步驟很重要!
叫做「文字框連結」。
如果不把文字框連結起來的話,會發生很可怕的事情。
至於有多可怕,是無法用文字說明,等等你跳過這個步驟進行下一個步驟就可以理解了。
請看下圖,圖裡有一個小白色方塊。
按一下,移到左側的格點裡面。
他會變成這樣子的圖案,像是一個繩結。
然後點一下,他就完成文字框連結了。
完成文字框連結後,就可以進行文字置入。
什麼是置入?
置入是將其他文件檔案送入InDesign裡面進行排版。
如何置入呢?
功能列→檔案→置入:選取你要排版的檔案。
看不懂的話下方有示意圖
※基本上我是選取Word檔案來進行排版,我沒有使用過txt(因為要出本的文字量通常居多,不適合用txt寫作);除了word檔案之外的檔案類型我無法給予肯定答案。
文字置入示意圖:
選取檔案後,他會變成帶有一堆文字的游標。
如下圖:
接著在藍色格點裡面點一下,他就會送入頁面裡頭。
但,如果你發現置入之後會有奇怪的現象例如下圖:
為什麼只有兩三頁?我的文字明明有一萬個字,為什麼會有錯誤?
這個時候請檢查一下,自己是否在主版置入文字。
文字置入的地方不應該在主版,而是頁面。
要如何知道自己是否置入在主版裡面呢?
請看看右側的主版:
如果不幸置入在主版裡面,請Ctrl+Z,復原即可解決。
然後點擊下面的頁面,重新置入。
這樣就成功了。
這是最基本的版面設定、文字框連結、頁碼(可有可無)以及置入文字。
這些工作都完成之後中間就是一些隨各自喜好而設定的東西。(例如段落、字體、字型。)
順便宣導一下本子的字型還是舒服就好,不要想著用那種很華麗的字體。
這樣不會讓本子更厲害,只會讓近視更嚴重。
中間的細節省略掉,文字的整理方法是經驗累積的東西,教也教不來。
完成排版之後,就是轉存成PDF。
但在這之前先說一下,一開始講到的「對頁」。
對頁就是兩頁,倘若一開始沒有勾選對頁,出來的主版只會有一頁如下圖:
要把只有一頁的主版設定成對頁也可以。
先點選主版,然後按下方的新增頁面。
這樣主版就會變成對頁(仮)。
為什麼是對頁(仮)呢?
(設定好文字框後)置入一下就知道。
我並不是置入在主版,但他還是只有一頁。
-
-
-
那個紅色小框框是文字溢排的時候會出現的錯誤提醒。
文字溢排是什麼?
就是文字太多,欄位裝不下。
為什麼欄位會裝不下呢?左邊不是還有位置嗎?
因為這不是對頁。
就算我建立了文字框連結,他不是對頁,他也不會跑去隔壁頁。
簡單來說就是:
小明買了右邊那棟房子,沒有買左邊,他的家當多到房子放不下只能拿去回收;明明左邊就有房子,為什麼他不放?很簡單,因為那不是他家。
如何重新設定對頁?
但我覺得砍掉重練比較快,前面的步驟也不用設定很久。
而且重新設定對頁的話,很多設定會跑掉……所以砍掉重練比較快!
說完對頁,之後就是轉存成PDF檔了。
轉存PDF之前先說明一下InDesign的功能。
InDesign本身就帶有可以讓文件加入出血的功能。
簡單來說就是,我今天在PS開了一個檔案,我需要四邊3mm的出血。
我就必須自己增大檔案,例如我需要一張:
四方各10mm的檔案,出血需要3mm。(打個比喻)
我就要自己手動開四方都是13mm的檔案。
但是InDesign不用,只要設定好功能,轉存成PDF的時候檔案就會自帶出血3mm。
-
-
-
一開始設定的出血範圍,只要勾選起「使用文件出血設定」,儲存之後就完成囉!
這是沒有勾選「使用文件出血設定」、然後在PhotoShop開出來的尺寸。
這是有勾選「使用文件出血設定」、然後在PhotoShop開出來的尺寸。
以上可見PDF尺寸的差異。
大概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