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背景比較雜,興趣也很廣泛,從心理學轉資訊工程,工作最早從軟體研發開始,做過複雜系統的分析與預測(氣象跟腦神經影像),並且在工作以及創業的過程中逐漸開始涉獵服務、應用與商業模式的創新,以及互動與使用者體驗的設計。
在加入 CCC 之前,我在華碩設計中心擔任創新研究員,負責創新方案的架構規劃。曾設計過跨產品線的連線應用、eHealth 遠距醫療產品整合方案,參與 2011/2012 幾次設計展的技術支援,以及從趨勢分析、使用者研究、到產生 1-3年產品規劃的研究專案等等。
以下是履歷上的自傳:
我是游廷碩,台大心理系,台大大氣科學研究所畢業,荷蘭 Utrecht University 的電腦科學碩士,德國 Max-Planck Institute for Cognitive and Brain Sciences at Leipzig 博士候選人。專長為數值分析與模擬、資料探勘、機器學習等演算法,以及這些理論在醫療、影像處理、自然語言處理,以及辨識技術上的應用。
除了多年與統計/數值分析相關的研究工作經驗之外,本人也擔任過系統與軟體工程師的職務,對於 Windows / Linux 區域網路管理、網站架設以及軟體開發總計有五年以上的經驗,並且熟悉 C/C++,Java 等多種程式語言,熟悉各種自由軟體的使用,以及 Android 應用程式開發。
在德國工作的期間,我也培養了分析醫療影像方面(特別是擴散磁震造影,diffusion MRI)的專業知識。2008年,我開始接觸 Android 應用程式的開發,這個開放式的平台讓我們可以有機會很快的把各個領域優秀的構想與新的技術,快速的轉換成手持裝置上的應用,縮短了研究成果與現實生活的落差。在過去兩年半內,我和合作夥伴已開發數種 Android 上的軟體,範圍包括影像處理、地理位置應用服務(LBS)、以及傳統內容的數位化(中醫、占卜等等);這些軟體有的是為廠商客製,有的則是在 Google Play 以及其他軟體市集上架。
在華碩設計中心任職期間,主要從事新技術與新服務的規劃與導入,曾參與數個軟硬體產品的開發。這些實務經驗,讓我對「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以及「以使用者為中心」的產品與服務的規劃、開發,有更深刻的體認。
除了資訊與數位內容領域的專長之外,我對於生活中的各種事物也有著廣泛的興趣,並且樂於認識各式各樣的友人。大學時期曾參加登山社團以及校外的業餘劇團,因此對於運動、音樂、戲劇、舞蹈等等活動均有涉獵,並結交了各種不同領域的朋友。2005年我非常榮幸獲得荷蘭經貿辦事處與飛利浦的獎學金,在荷蘭烏特列支大學(Utrecht University)進修電腦科學,更讓我有機會認識來自世界各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更加開拓了我的視野。
此外,由於長期廣泛而深入的閱讀,我也常常將自己對新的領域與趨勢的觀察寫成心得與評析,張貼在個人的部落格上(http://esse_tsyo.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