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士教授著作目錄

最近十年(2009-2018)著作目錄

【學術專書】

1. 2012.05,《律令法與天下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頁1-422。簡體版,上海古籍出版社,頁1-339,2013.12。

2.2014.10,《中國中古禮律綜論──法文化的定型》,臺北,元照出版公司,頁1-500。簡體版,北京商務印書館,頁1-614,2017.6。

【期刊論文】

1. 2009.06. 〈歷史教育與教育目的〉,《歷史教育》14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頁21-34。原稿為2009.2.22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舉辦「中學歷史教育學術研討會」專題演講題目。

2. 2009.12. 〈義合與義絕──兼論唐朝律令的非血緣法制秩序〉,收入《林天蔚教授紀念論文集》,曾一民主編,臺北,文史哲出版社,頁156-166。亦收入高明士,《中國中古禮律綜論──法文化的定型》,臺北,元照出版公司,2014.10,頁163-177。

3. 2009.12 〈天聖令的發現及其歷史意義〉,《法制史研究》第16期(臺北,中國法制史學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元照出版公司總經銷),頁1-32。亦收入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編,《中國古代法律文獻研究》第四輯,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12,頁140-163;亦收入臺師大歷史系、中國法制史學會、唐律研讀會主編,《新史料.新觀點.新視角:天聖令論集》,臺北,元照出版公司,2011.1,頁1-28。亦收入拙著,《律令法與天下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2.05,頁273-313。(原稿為2009.11.6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舉辦「新史料‧新觀點‧新視角—天聖令國際學術研討會」專題演講題目。)

4. 2010.06.〈臺灣近五十年來大學文學院法史學研究趨勢──以碩博論文為分析對象〉,《法制史研究》第17期(臺北,中國法制史學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元照出版公司總經銷),頁149-170。亦收入高明士,《中國中古禮律綜論──法文化的定型》,附錄一,頁457-476,臺北,元照出版公司,2014.10。

5. 2010.12.,〈中華法系基本立法原理試析〉,《中華法系》(朱勇主編,北京,法律出版社,)第1卷,頁16-32。亦收入高明士,《律令法與天下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2.05,頁367-385。簡體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12,頁293-309。

6. 2011.0527,〈聖域與謁聖試──由下馬碑文化談起〉,「東亞的書院與科舉」國際學術研討會(第七屆科舉制與科舉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專題演講地點: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研究中心。

7. 2011.06.,〈唐律中的「理」──斷罪的第三法源〉,《臺灣師大歷史學報》,第45期,頁1-40;亦收入黃源盛主編《唐律與傳統法文化》(臺北,中國法制史學會發行,元照出版公司總經銷,2011.07),頁1-40。亦收入高明士,《律令法與天下法》,頁193-237,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2.05,〈導論〉,13-62;簡體版,頁152-186,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12。(原稿為2011.2.26,由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中國法制史學等主辦「秩序.規範.治理──唐律與傳統法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011.2.25-26),專題演講。)

8. 2011.11,〈戰後臺灣的中國史研究回顧與展望〉,收入林建甫編,《海峽兩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1949-2009)》上(全兩冊),臺北,臺大出版6中心,頁1-44。(原稿發表於2009年10月15.16日在臺灣大學召開的「近六十年海峽兩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與南京大學人文社會高級研究院共同舉辦。)

9. 2011.12,〈中國中古法制化的發展及其歷史意義──儒教初次較全面性的具體實踐──〉,《唐研究》第17卷,北京大學出版社,頁521-560。分別收入高明士,《律令法與天下法》,〈導論〉,頁13-62,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2.05;簡體版,〈導論〉,頁4-44,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12。高明士,《中國中古禮律綜論──法文化的定型》,〈導論〉,頁1-7,臺北,元照出版公司,2014.10,頁1-500。簡體版,北京商務印書館,預定2016出版。

10. 2012.12,「日本」國號與「天皇」制的起源─以最近發見的墓誌、木簡為據──,《臺灣師大歷史學報》,第48期,頁259-280。簡體發表:《唐史論叢》第17輯,2014年1月,頁158-172。

11. 2013.03,〈「天聖令學」與唐宋變革〉,《漢學研究》第31卷第1期(總號第72號),頁69-99。亦收入黃源盛主編,《中國法史論衡》(臺北,中國法制史學會出版,2014.04),頁113-140。亦收入高明士,《中國中古禮律綜論──法文化的定型》,臺北,元照出版公司,2014.10,頁415-440。亦收入楊一凡、朱騰主編,《歷代令考》(上、下兩冊,下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會政法分社,2017,頁705-730。

12. 2013.06,〈東亞傳統法文化的理想境界──「平」〉,《法制史研究》第23期(臺北,中國法制史學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元照出版公司總經銷),頁1-26。亦收入高明士編,《中華法系與儒家思想》(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東亞儒學研究叢書》18,2014.06),頁1-29。亦收入高明士,《中國中古禮律綜論──法文化的定型》,臺北,元照出版公司,2014.10,頁63-84。

13. 2013.07,〈常鴻墓志與隋代賓貢科〉,《大唐西市博物館藏墓志研究續一》,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頁81-88。

14. 2013.11,〈「日本」國號與「天皇」制什麼時候出現?〉,《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6卷6期),頁149-152。

15. 2013.12,唐「永徽東宮諸府職員令殘卷」名稱商榷,收入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編,《中國古代法律文獻研究》第七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頁225-235。亦收入高明士,《中國中古禮律綜論──法文化的定型》,臺北,元照出版公司,2014.10,頁388-398。

16. 2014.06,〈關於唐代《法例》書〉,《法制史研究》第25期(臺北,中國法制史學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元照出版公司總經銷),頁189-204。亦收入高明士,《中國中古禮律綜論──法文化的定型》,臺北,元照出版公司,2014.10,頁441-453。

17. 2014.12,〈唐代的籍年與貌定〉,《唐研究》第20卷,北京大學出版社,頁131-143。

18. 2015.07. 〈唐代的身分制社會〉,收入劉翠溶主編《中國歷史的再思考》,臺北,聯經出版公司,頁197-220。亦收入《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三十一輯,武漢大學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頁229-246,2015.07。

19. 2015.12. 〈法史經驗談:研究方法與法學教育──高明士先生訪問錄〉(舒硯訪問/整理),收入《中西法律傳統》第11卷,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頁42-55。

20. 2016.12. 〈傅樂成先生的留影與書札〉,《中國唐代學會‧會刊》第二十二期,頁1-18。簡體版,《文匯學人》第274期,2016年12月30日,頁6-8。

21. 2018.02,〈禮者天地之序──評吳麗娛主編《禮與中國古代社會》(全四卷)〉,《中國史研究》2018年第一期(總157期),頁179-200。

22. 2018.08,〈從軍禮論隋唐皇帝親征〉,《隋唐遼宋金元史論叢》,第八輯,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頁9-43。

23. 2018.12,〈再論禮律──以「失禮入刑」為例〉,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編,《中國古代法律文獻研究》第十二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頁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