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來自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哆啦A夢&variant=zh-tw
《哆啦A夢》(日文:ドラえもん),為日本漫畫家藤子·F·不二雄筆下著名的漫畫及動畫作品,敘述一隻來自22世紀的貓型機器人—哆啦A夢,受原本主人野比世修的託付,回到20世紀,幫助世修的高祖父野比大雄的故事。
此漫畫自1969年開始連載,為第一屆手塚治虫文化賞的漫畫大賞得獎作品,藤子·F·不二雄親自執筆連載了1345回,並至少有短篇單行本50冊(含PLUS)。
另一位漫畫家藤子不二雄Ⓐ,有時會被誤認為作者之一,雖然他與藤子·F·不二雄曾經長期共用「藤子不二雄」此一筆名,但是實際上前者並未參與《哆啦A夢》的製作。?
歷史概要與背景
《哆啦A夢》漫畫從1969年12月開始同時在日本小學館發行的兒童學習雜誌(《よいこ》(中文譯:小孩子)《幼稚園》《小学一年生》《小学二年生》《小学三年生》《小学四年生》)的1970年1月號開始刊載。
1973年哆啦A夢電視卡通開始播映,1980年動畫電影開始播映。同年開始為了拍攝動畫電影,藤子·F·不二雄開始創作單行本一本的長篇故事,這就是《哆啦A夢大長篇》的開始。大長篇內容適合於電影這個大舞台的規模,描述了以大雄協助同伴排除困難而成長的冒險故事。這些大長篇在哆啦A夢所有相關作品之中,佔著相當重要的地位,這可以由作者對於大長篇作品傾心盡力的內容看出來。特別是大雄與胖虎在大長篇中充分的發揮了平常隱藏在個性中的另一面,成為這類作品一個主要的魅力。
在1996年藤子·F·不二雄過世之後,電視卡通以及電影動畫的製作是由麥原伸太郎(筆名為むぎわらしんたろう,是藤子·F·不二雄的關門弟子,是《哆啦A夢超棒球外傳》的作者)和岡田康則(1998年進入藤子·F·不二雄製作公司,2001年為大長篇大雄與翼之勇者們的主畫者)共同執筆。
故事概要
《哆啦A夢》的主角野比大雄,是住在日本東京都練馬區月見台茫原(虛構的地名)的小學生(依照原作所刊載的雜誌不同,年級也會有差異,在單行本裡基本上是四年級(也有例外,此外日本電視台版的動畫也是四年級,而大山版的動畫則是設定為五年級)。身為家中唯一獨子的大雄,和來自未來22世紀的貓型機器人哆啦A夢共同生活。
大雄雖然是身邊圍繞著父母、老師、同學的普通小學生,但是對於運動和唸書都很不擅長,學業成績極差,平均每五次考試就有一次是零分,也時常被週遭的同學欺侮。此外大雄的運氣也不好,常遇到各種災難,連猜拳都經常會輸。由於大雄這樣的特性,也影響到了未來子孫的生活,因此為了讓情況有所改善,大雄的玄孫野比世修從未來的22世紀帶了哆啦A夢來幫助大雄,利用哆啦A夢許多未來世界的神秘的道具協助大雄,故事也就此展開。
藤子·F·不二雄病逝之後,朝日電視台繼承《哆啦A夢》的著作權,並依其遺願「希望亞洲地區統一改以日本音譯」,促使台灣大然文化在1997年以《哆啦A夢》為中文名稱,發行小學館授權的《哆啦A夢》台灣中文版。其後,香港青文、中國吉林美術出版社(吉美)這些漫畫叢書發行代理商陸續跟進。電視動畫播放單位華視、TVB和央視亦更改了譯名。統一名稱是藤子先生的遺願,但有很多人仍慣於將哆啦A夢稱為小叮噹、叮噹、阿蒙,認為比較親切。以下為新舊版哆啦A夢中文人名對照表:
聲優
聲優,即配音員,日文版中大山羨代(大山のぶ代)是自從朝日電視台1979年開播「哆啦A夢」以來,演飾哆啦A夢聲音長達26年的聲優,退出哆啦A夢的演出時他已經69歲高齡,《哆啦A夢》的部份電視與電影也有他所主唱的主題曲。新一代的聲優陣容於2005年3月接替,其中由水田山葵(水田わさび)接替大山羨代飾演哆啦A夢的聲音。華視於2009年1月19日播出水田山葵版本
大山羡代所詮釋的哆啦A夢聲音略帶沙啞而且聲音較沉,很自然的形成了哆啦A夢的一個特色。尤其內容中那獨特的「我是哆啦A夢」(ぼくドラえもん)以及哆啦A夢「呼呼呼呼」(ふふふふ)的笑聲,這些其實是是大山羡代即興的演出,在原作品並不存在,反而成為更加深入人心的獨特風格。不過也因為如此,某些非常忠於原作的原作派,以及日本電視台版本的支持者對此不以為然。
大長篇(大冒險)
大長篇是指哆啦A夢漫畫的長篇電影版,從1980年開始,每年春季的3月上映一部(包括漫畫版、電影版及拼映作品)。1996年藤子·F·不二雄逝世後,便由他的弟子麥原伸太郎、岡田康則及藤子製作繼續創作發行。從1984年的《大雄的海底鬼岩城》一直到2004年的《大雄的貓狗時空傳》為止,大長篇電影的導演均為芝山努,而《大雄的貓狗時空傳》也是朝日電視台版的第一代工作人員和配音員合作的最後一部作品。但近年來的這幾部非原作者(藤子·F·不二雄)製作的大長篇,及至電視上播映的短篇故事,無論畫風、內涵,甚至內容設定都與原著有顯著不同,因而招致不少爭議的聲音,不過這些議論卻無損其強勁的電影票房。另外,《大雄的平行西遊記》在公映時,由於作者生病,因此只有電影版,而沒有漫畫版。
1980年至1996年,大長篇皆由藤子·F·不二雄繪畫;但是,1997年藤子·F·不二雄去世後,《大雄的發條都市冒險記》仍未完成,便由藤子工作室接續創作,因此該長篇便成為《哆啦A夢》大長篇中唯一有兩個作者的長篇;1997年以後,大長篇便由藤子工作室全權創作了。
由於時間過於緊迫及相關人員變動的緣故,製作單位宣稱2005年暫停發行大長篇,2005年的大長篇從缺。2006年,哆啦A夢大長篇電影恢復製作,這部電影是重新製作的電影。改編自第一部大長篇電影大雄的恐龍。而在2007年3月10日推出「新魔界大冒險之7人魔法使者」(7人の魔法使い)。採用舊版的「魔界大冒險」重新演譯這篇劇場作品。2008年3月10日,推出水田聲優陣史上首部非翻拍電影的「綠之巨人傳」(緑の巨人伝)。在2009年公映的哆啦A夢電影作品是新宇宙開拓史,這也是一部復刻版的作品。2010年上映的是大雄的人魚大海戰,這是自2008年大雄與綠之巨人轉以來第二部非複製版哆啦A夢電影
此外,還有哆啦A夢附篇電影(並映作品),包括:
漫畫部份在1991年之後,以東亞、東南亞和歐洲為中心開始翻譯與發行。動畫部份除了上述以外尚有中南美洲(哥倫比亞共和國、智利、阿根廷、厄瓜多、巴拿馬、墨西哥、波多黎各、玻利維亞、委內瑞拉)、阿拉伯語圈(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利比亞、沙烏地阿拉伯、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印度、俄羅斯以及以色列等國都有播放。
另一方面,《哆啦A夢》在其他歐美國家反而不如《七龍珠》較受歡迎。有人認為原因是,作品的內容中像是榻榻米或日式房子的格局等太過日本文化,使歐美讀者無法接受;也有人認為,原因是大雄始終都不靠自己力量去解決難題,反而一直依賴哆啦A夢的故事情節與歐美人性格不符。這些也可能是《哆啦A夢》始終無法進入美國的主因。
其他關聯事物
哆啦A夢因為廣受大家喜愛而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漫畫角色,許多的商店、行號甚至是遊戲軟體等,也都時常會以哆啦A夢為題材作成各種不同商品為號招。不但風靡於日本本地,其他像是中國大陸、香港或是台灣也都能隨時看見哆啦A夢相關的商品。甚至還有許多國際知名的廠商,例如7-Eleven、肯德基、麥當勞等,也時常都會利用有關哆啦A夢的活動來吸引人潮。
日本北海道旅客鐵道知名的海底電車海峽線,沿線的吉岡海底車站設有哆啦A夢廣場,連列車的內裝與外部塗裝都能看見有《哆啦A夢》內的角色圖案。當時曾經有臨時的特急(高速)列車運行,那些列車的內外更是完全以哆啦A夢的圖樣來設計,列車中的廣播聲音,也是由哆啦A夢動畫聲優班底播音,所以亦稱為「哆啦A夢海底列車」。凡搭乘這班列車者,可獲得一張哆啦A夢海底世界明信片,旅客可在現場買郵票,由哆啦A夢海底世界將明信片寄出。但是由於當地北海道新幹線的建設,這個列車於2006年8月27日發出了最後班次後就停駛了。其他在日本尚有許多種的電車或是玩具、模型、用品甚至是食品包裝等各種商品都時常能看見哆啦A夢或是其內容角色的影子。
2008年3月19日日本外務省任命哆啦A夢為首位「卡通大使」,卡通大使的構想是在2006年時前任外務大臣麻生太郎提議的,任命儀式在當天日本時間下午四點五十分,在位於東京霞關的外務省舉行。任命狀上寫著:「希望你身為卡通大使,代表日本,將日本的卡通文化介紹給全世界,並且讓全世界的人更進一步瞭解日本的社會、文化,培養更多的日本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