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Feb 13, 2014 12:21:50 PM
今早處室幹事因接聽一通電話而無法答覆,
且主管當時仍未到班,
於是就請我來接聽。
那是一位鄰近友校的學生家長打來的,
他想打聽一位教師,
而那位教師就是在昨晚多家網路媒體和今早不少平面媒體報導的方碧淳老師,
那位家長表示今早翻開報紙,
方知本校所進行的補救教學非常認真且頗有成效,
而受到教育局的肯定。
由於他在去年不知學校已漸有翻轉改變,
而在親朋好友的建議下,
決定將小孩送至鄰校就讀。
然而他的孩子大部份科目都表現良好,
唯獨英文科就是提振不起來,
他對孩子的升學非常的擔心,
如今看到報紙對方老師的詳加報導,
才知道本校有位相當優秀的英文老師,
想打聽孩子是否可以轉入本校,
甚至想盡量安排方老師來任教自己的孩子。
在我跟家長說明方老師的背景之後,
家長甚是稱讚本校對學習低成就孩子的努力及付出,
能找到像方老師那麼優質的師培生。
家長仍表示如果學校能有機會留住像方老師這類優質的老師進行補救教學,
很願意把孩子轉入本校。
頓時,我心裡O.S......
老天爺真是在愛開玩笑,
雙中就像是彷彿開展了一道門,
有人卻硬生生的又把那道門關起,
因為按照本校高層對於補救教學本學期的新政策,
試問如何留住這類優質的大專生?
當然我坦承即便在我代理主任的任內,
我親自遴聘的大專生之中,
部份品質有堪慮的,
但我都能做到經過一期後做出適當的調整而不再聘用,
凡是優質的大專生,
我就盡量做到事前的預約,
以避免這類優質的大專生跳槽到別的學校去。
而本學期的新措施,
我感覺就是在因噎廢食,
目前轉為完全找本校的正式教師。
而不再把大專生列為鎖定的師資來源,
自然一些優質的大專生和畢業傑出校友便無法繼續擔任補救教學攜手班的師資。
即便是處室主管目前正苦惱找不齊校內教師,
甚至也快要錯過教育部線上人才招募的期限,
卑職好心提醒,
如果怕開天窗,
是否讓卑職趕緊再和校友聯繫,
以避免校友會有新的規劃,
過了這村,
就沒那店了!
然而主管仍舊不為所動,
繼續奉行本校最高層的指令。
話題再轉回來,
電話中我還跟那位家長提及,
學校除了補救教學落實向下扎根
其實本校的英文教學頗具特色,
本校還有外籍老師資,
把彈性課程弄的有聲有色,
我詢問家長知道本校有位外籍教師嗎?
那位家長回說不知,
還反問我說:"雙園國中有那麼多的優點和資源,
為何不想辦法讓社區家長們知道呢?"
而這問題就要讓本校最高層來思索反省了,
日前國高中校長會議,
林局長是否在會中提及"教育行銷"的概念,
我記得媒體有報導過,
我覺得林局長和丁前局長的差別是,
或許林局長是民意代表出身,
對於媒體傳播有較多的人脈,
昨天典禮的媒體陣仗,
其實我有震撼到,
在狹小的會議室之中,
多家平面媒體記者穿梭,
好幾位記者輪流採訪本校師生,
個人不信典禮承辦學校有那麼大的能力廣邀各媒體記者過來,
這不是發一篇新聞稿就能辦到的,
我想教育局一定有使力一番,
我再對照局長一些公開言行,
實在不言可喻,
長官對教育行銷的重視。
面對少子化的衝擊,
雙園國中這類的小校不就是最該重視行銷的嗎?
我相信校內每位老師都知道,
問題是知易行難,
重點在如何做!!
就如同馬總統也知治國要拚經濟,
但老百姓要問的是產業策略在哪?
如何讓全國老百姓實質感受到經濟恢復景氣,
同樣地,
行銷、宣導~~
高層不都年年講,
我永遠記得去年的小學宣導廣告是怎麼產出的,
動的到底是誰?
如果當時有多一點的時間準備,
準備會不會更優呢?
試問學校今年端出來的牛肉在哪裡?
有將外籍教師的亮點徹底包裝嗎?
再者,
把發展多元社團當做亮點的話,
真能吸引住社區家長的目光嗎?
最大的亮點是不是在學生基本學力有效的提升,
如何能讓家長具體感受到學校在提升孩子學力做法上有明顯的翻轉和改變?
這正是高層要認真思考的。
這樣的證明,
不就是我一早轉接到那位家長一看到報紙對本校報導之後,
就立馬打電話了解轉學的可能性即可驗證!
盼以上個人的感想,
高層能有所省思,
那我真的就功德無量了~~~~~
ps1.還是感謝校長和主任當時全權讓我負責且不干涉地對績優師生的推薦及當日評審委員訪視的接待 (也讓卑職那時不用參加冗長無趣的行政會報),
也由於我事前對評審委員的背景了解,
都和推薦老師沙盤推演過,
而在學生的部份,
更是挑出頗具故事張力的個案,
當然更感謝教育局在媒體行銷的使力,
如果沒有教育局的協助,
我頂多像去年一樣,
只是成功地讓推薦師生獲獎而已。
ps2. 好.....我承認這篇又是老吳賣瓜的自high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