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瞭解量子光學中重要的轉換機制(SPDC)後,我們來看看如何產生偏振光子!
首先,我們需要可以產生SPDC轉換的非線性晶體(如:BBO,PPKTP等),以及雷射(脈衝雷射或是連續光雷射)。在選擇時,也必須將相互對應的波長一起考慮。在實驗中,調整相對應的相位匹配條件(Phase matching condition; PMC),將可以由CCD看見不同的變化。
由於PMC,必須滿足動量以及能量守恆,所以可以發現,當調整晶體與雷射入射角時,可以改變其動量守恆,如圖1左至右,讓光子產生的角度跟著改變,由相交於兩點,慢慢變成兩個"圓圈"相切於一點,最後兩個分開的“點(beamlike)”。
圖一:(上)動量守恆示意圖,(中)對應於實驗中轉動晶體與雷射的角度,(下)CCD所對應之影像,兩個光子分別為水平(H)與垂直(V)偏振。
另外,能量守恆條件,圖二,可以視為兩光子與激發雷射間波長的守恆。此影片改變CCD前的濾波片(filter),例如,以400 nm雷射,可以產生800+800 nm或是光子對,如果以800 nm濾波片,將可見兩相等大小的圓圈。
影像來源參考網頁:
http://www.qolah.org/research/hqpdc/hqp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