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乞丐囝仔
一、相關書訊:
作者賴東進先生,他出生在一個乞丐的家庭,他的父親雙眼失明,母親和大弟弟是重度智能障礙者,一家人居無定所,靠四處流浪乞討為生。作者生為長子,必須協助父親四處行乞,求的全家的生計。作者從小就必須在世人鄙夷的眼光和言語中生存,而他不怨天尤人,他白天上學,晚上一邊讀書,一邊行乞,卻能年年當選班長,成績名列前矛。他憑著過人的意志,闖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二、內容摘要:
一邊流浪, 爸爸會一邊教導我將路中央的石頭、碎玻璃、鐵釘撿起來移開;如果到有大的坑洞,要插根樹枝在土裡,再綁上布條,做個記號以提醒路人,以免別人在野裡趕路沒看到坑洞,摔跤或受傷。爸爸說:『自己受害過,就不要讓別人再受傷害一次。』爸爸不是字,但有許多對我們的教育卻是從將心比心來的。(p.30)
三、我的觀點:
看到這本書的故事,作者為了生活到處奔波,而反觀現在社會的奢侈,我們應該要知足了,現在我們要什麼就會有什麼,做事還動不動就喊累了,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想想作者為了三餐,到處去和別人分一些食物,也時常有一餐沒一餐的,就算有得吃,也不能吃的很飽,還要分給父母親、弟弟和妹妹們吃,實在過的很辛苦。
大家都不喜歡被別人看不起,這是大家都會有的自尊心,不過我看到他在屈辱中一直忍耐,因為他為了生活,為了讀書。他當了班長、模範生,成績又很好,為了要證明給老天爺看,他不向命運屈服,最後也有了一番成就。
我只要想到他再求學時,是在一邊行乞、一邊還要照顧父親的狀況下唸書,還能名列前矛,我就很佩服他,畢竟在那種吵雜的街道上,如果沒有足夠的定力和意志力是無法把書不好的。
作者的不服輸的精神加上父親是盲人,母親和弟弟是重度智能礙者,和還年幼的弟妹們,讓他那麼小就要比同年紀的小孩更成熟、更懂事。雖然生活過的很苦,但他還是努力的生活著,就像古人說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一樣,我們要向他看齊。
四、討論議題:
看完<乞丐囝仔>這本書,讓我覺得很感動,而現今社會失業率高,很多人也沒有工作,如果換作是我們,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是不是可以和作者一樣樂觀的面對命運?不向命運低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