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Chinese Articles
Finance | Economics | Tourism
My Chinese Articles
Finance | Economics | Tourism
中文文章
從資訊不對稱再論東鐵線頭等座 (2025.7.30)
海外企業來港第二上市 慎防資訊差 (2025.4.3)
餐飲服務質素 攸關旅業發展(2025.3.26)
東鐵線頭等座與香港好客之道(2024.8.15)
文化、旅遊和夜市經濟(2023.10.4)
5國企退美市 不足為奇(2022.8.17)
中概股回港上市高股價之謎(2021.6.18)
遊戲驛站沽空事件 扯下對冲基金神秘面具(2021.3.5)
跨境上市 貴在「承諾」——中國三大電訊商被美退市的啟示(2021.1.13)
虛幣投資忌兩極 提升教育避陷阱(2025.5.26)
恒生分類指數 是否遭遇「困境」? (2024.4.27)
從金融學理論 深入探究領展供股(2023.3.8)
恒指成分股變更 預測股價神器?(2023.2.22)
中資股來港第二上市續增 有何啟示(2020.9.14)
瑞幸造假退市 沽空運動3啟示(2020.6.30)
阿里回港上市 衣錦還鄉抑另有所求?(2019.11.20)
澳交所倘成立 吸4類企業跨境上市(2019.11.7)
新淡倉申報制度 亡羊補牢(2017.5.12)
A股百病叢生 禁沽空開倒車(2015.8.21)
強化港股市場 A股化何足懼(2014.4.23)
阿里巴巴不來 港人焉知非福(2013.12.24)
還沽於民 證券市場民主化(2012.8.10)
禁沽空不可取 損港金融中心(2011.10.12)
雨潤急挫 對沖基金有責?(2011.6.30)
上市公司易名 投資回報高?(2010.11.26)
沽空建議粗疏 扼殺公平對決(2010.3.15)
內地推股指期貨 先解決暴炒(2010.1.5)
增沽空透明度 股市更成熟(2009.6.15)
新思維看沽空 遲管勝不管(2009.3.25)
中國式沽空 股市更像賭場(2008.10.9)
沽空有利市場 防災暫停有理(2008.10.2)
完善沽空機制 莫落後上海股市(2008.6.24)
撤沽空限價 股價更合理(2007.7.3)
洛玻虧損是天災還是人禍?(1998.5.19)
千里走單騎 正是選股時(1998.3.24)
信報
改善交易單位制度 提升港股競爭力 (2025.5.23)
股市與谷歌的號角(2018.3.8)
國泰航空燃油對沖巨虧拆局(2017.7.13)
由恒指成份股被狙擊說起(2017.6.29)
股票抛空啟示錄(2007.1.24)
燒銀紙策略和網絡股籌資(2000.11.20)
外匯基金投資組合應否持有港股(1999.3.18)
從管理層看國企投資價值(1997.9.22)
狄邦的世界(1997.6.16 & 6.23)
澳發展債市的基礎和挑戰(2022.2.27)
輕軌橫琴線 助澳拓現代金融業(2021.5.3)
澳人投資傾向與渠道探析(2021.2.21)
澳門智慧旅遊發展與谷歌街景地圖更新(2020.11.1)
澳門理財市場淺析(2020.9.6)
探灣區理財通和金融監管重要性(2020.7.19)
澳具優勢發展人民幣證交所(2019.12.15)
隆中對和現代投資理論(2002.3)
行為財務和相反投資策略(2000.10)
潮汐運動和股市波幅(2000.5)
科技股熱潮和跟風策略(2000.4)
從布朗運動到蒙特卡羅模擬(1999.10)
鄭和、清朝皇帝和華爾街(1999.7)
網上交易的決策行為和心理初探(1999.6)
從本土情意結剖析外匯基金投資策略(1999.5)
股票市場的一國兩憂(1999.3)
剖析恒生指數星期一反應(1999.1)
香港大學生失業是否自願?(1998.12)
港股大起大落後的回報風險探討(1998.10)
從〈神雕俠侶〉看投資策略(1998.9)
從拋物運動剖析恒生指數(1998.8)
紅籌國企股「莫慢吞吞」投資策略(1998.4)
從辯證唯物主義看紅籌股(1997.8)
自然壟斷消失後本港固定電話價格談(1997.6)
外勞輸入的兩個看法(1996.3)
能否從公司改名中獲利(2007.7.30)
投資名著《漫步華爾街》(2007.7.23)*
連讀兩遍的投資書(2007.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