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語學全港中文科教學語言資料庫 2017/18 年度普查結果摘要

一)全港「普教中」情勢

本年度共有 22 間中、小學終止「普教中」,另有 18 間削減「普教中」班級或課時。

圖一: 1997 至 2018 年全港中小學「普教中」走勢

圖一: 1997 至 2018 年全港中小學「普教中」走勢

圖二: 2013/14 至 2017/18 年度本港「普教中」中、小學數目

圖一係根據施華珊氏《「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對土生香港小學生語言運用與語言態度之影響( The effects of using Putonghua as the medium of instruction for Chinese language on the language use and language attitudes of Hong Kong local primary students )》一文以及本會歷年普查結果編製而成。如圖示, 2014/15 年度以降,全港「普教中」中小學總數自 519 間歷史新高,一直跌至現時 483 間;本年度之單年跌幅,則為本會有普查以來最大,出乎預期。圖二則細分全港「普教中」中小學總數為「普教中」中學數與小學數,本年度錄得「普教中」中學 125 間、小學 358 間,共 483 間。中文科全面沿用粵語教學,則計有中學 324 間、小學 149 間,共 473 間。隨「普教中」禍害廣為辦學團體、學校管理層、教師與家長所知,未來幾年「普教中」版圖將進一步萎縮,可謂意料中事。

按班級計算,本年度對一年級學童施以「普教中」之小學,不足 50% ;五、六年級生仍被「普教中」之小學,則不足 53% 。小學「普教中」班別「中央肥胖式」集中於二、三、四年級,據多間「普教中」小學解釋,旨在避免「普教中」妨礙一年級生適應校園生活,以及高年級生升學面試中發揮。至於中學四、五、六年級搞「普教中」班別不及一、二、三年級之眾,其中亦有顧慮「普教中」拖累高中生文憑試成績之意。詳見〈小學分析 17/18 〉、〈中學分析 17/18 〉兩部。

二)收生成績與「普教中」

圖五: 2017/18 年度各收生組別「普教中」中學比率

表二: 2017/18 年度各收生組別「普教中」中學數目與比率

官方並無「 Band 1 」、「 Band 2 」、「 Band 3 」學校之稱謂,惟民間另有一套觀念,多收 Band 1 學生之中學譽為「 Band 1A 」、「 Band 1 」、「 Band 1 尾」、「 Band 2 頭」學校不等。更有網站如「升學天地( https://www.schooland.hk/ )」者,綜合多方資訊,估算各校「收生組別」,分為 1A 、 1B 、 1C 、 2A 、 2B 、 2C 、 3A 、 3B 、 3C 九品,以資家長參考;未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者,則納入「未分類」一項。

本會試將不同「收生組別」內「廣東話教中文」中學與「普教中」中學比例製成橫向棒形圖,赫見 Band 1A 中學搞「普教中」比例最低、 Band 1B 次低、 Band 1C 高於 Band 1B 而低於其餘組別。蓋「收生組別」愈高、收生壓力愈低,搞「普教中」作招徠、犧牲教學質素之誘因亦愈小。隨「普教中」禍害深入民心、有識家長用腳投票,「廣東話教中文」需求帶動下,可望「普教中」供應將進一步萎縮。

(本會並未參與坊間任何中學「收生組別」之調查或評審,特此申報。家長為 貴子弟選校時,亦宜兼聽則明,多方求證,不必偏信「收生組別」一項指標。)

三)辦學團體與「普教中」

本港十大辦學團體轄下中、小學共 370 間,佔全港 38.70% ,操全港學子及其母語生殺大權。自本會 2013/14 年度首次普查全港中、小學中國語文科教學語言狀況以來,歷年最忠於本地「廣東話教中文」傳統之主要辦學團體,均為特區政府──官立「普教中」中學比例與官立「普教中」小學比例,由始至終低於其餘九大辦學團體。可見公立學校教師對「普教中」成效之專業判斷,有所保留者居多。

中、小學別而言之,圖中八大辦學團體轄下小學搞「普教中」居多;旗下多數以至全部小學堅持「廣東話教中文」之辦學團體,僅得特區政府以及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另有規模較小者如街坊福利會若干。中學方面,本港並無官立「普教中」中學;辦學規模大於十間中學之團體,旗下僅得少數中學搞「普教中」。

圖六: 2017/18 年度十大辦學團體「普教中」中、小學比率

表三: 2017/18 年度十大辦學團體「普教中」中、小學數目

合而言之,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聖公宗(香港)中/小學監理委員會、嘉諾撒仁愛女修會以及天主教香港教區均為本港「普教中」大戶;歸根究柢,事緣二〇一四年前四家辦學團體轄下小學已得令搞「普教中」,遺害至今。幸而本年度並未變本加厲,計有 4 間天主教學校、 2 間聖公會學校、 1 間中華基督教會學校腰斬「普教中」;特區政府、香港佛教聯合會、香港道教聯合會等「廣東話教中文」大戶,旗下亦有若干「普教中」學校浪子回頭,重投「廣東話教中文」懷抱。

四)「普教中」分區情勢

全港七大「普教中」重災區,依次為西貢區、中西區、沙田區、荃灣區、觀塘區、葵青區與屯門區,其中觀塘、沙田、葵青、西貢、荃灣五區兼「普教中」小學重災區,區內「普教中」小學比率全線直逼八成;「普教中」中學重災區則有西貢、沙田、中西、屯門四區,區內「普教中」中學比率高達三成至五成不等。其中,中西區「普教中」小學比率高達 76.19% ,離「三料」重災區僅餘半步之遙;大埔區得力於區內「廣東話教中文」中學高達九成之譜,儘管「普教中」小學比率以 94.44% 冠絕全港,暫未躋身重災區之列。然則兩區災情不容小覷。觀乎數目,座擁 84 間中、小學之沙田區以 51 間「普教中」學校奪冠,蔚為本港「普教中」重鎮。

不幸中大幸,在於本年度未見上述重災區啲災情雪上加霜──沙田區去年計有「普教中」小學 34 間、中學 19 間,今年減至小學 33 間、中學 18 間;觀塘區去年計有「普教中」小學 31 間、中學 11 間,今年減至小學 29 間、中學 9 間;屯門區去年計有「普教中」小學 27 間、中學 15 間,今年減至小學 26 間、中學 13 間。本年度其餘跌幅則散見各區。

圖七: 2017/18 年度十八區「普教中」中、小學比率

表四: 2017/18 年度十八區「普教中」中、小學數目

細看分區數字,仝人另有兩點觀察如下。其一,接壤深圳市之北區、包涵天水圍之元朗區等中港雜處之地,「普教中」災情反不如大後方未首當其衝之區域令人側目。其中,學校既設立於香港,應沿用廣東話教中文,乃北區多校共識;元朗區多名關顧新來港學童有加之校長,就質疑「普教中」對中文學習之裨益;反觀「大後方」,卻不乏學校託詞「新來港學童增加」搞「普教中」。其二,各區中、小學「普教中」災情未必相關,例如中西區中學災情排行全港第二、小學災情僅排第九;九龍城區中學災情排第五、小學災情排第十六;大埔區小學災情排第一、中學災情排第十六;離島區小學災情排第五、中學災情排第十七。可見各校搞「普教中」與否,不因地緣,盡在辦學團體與學校管理層一念天堂、一念地獄──苟能招生歸招生、樹人歸樹人、普通話歸普通話、中文歸中文,心無雜念致力於中文教育,教學語言不作他選,自然係廣東話、必然係廣東話、理所當然係廣東話。甚麼「遷就新移民」、甚麼「順便學埋普通話」、甚麼「全世界都用普通話學習中文」……都唔成一間香港學校搞「普教中」之理。

附:資助類別與「普教中」

官立、私立、資助、直接資助、按位津貼五種資助類別三年來「普教中」中、小學比例之變化,比而觀之,多得官立、私立、資助「普教中」中、小學日削,全港正常中小學比率正趨近 50% 。其中官立「普教中」學校數目與比率均小於其他資助類別, 64 間官立學校中,僅得 8 間( 9.38% )搞「普教中」。儘管按位津貼「普教中」學校比率乍看高達 50% ,其實全港僅得 2 間按位津貼學校,其中一間於中學一年級搞「普教中」,另一間則為正常學校,敬希垂注。

圖八: 2015/16 至 2017/18 年度各資助類別「普教中」中、小學比率

(最後更新:二〇一八年十一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