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09-9-15 2:36:04
usage: crontab [-u user] file
crontab [-u user] { -e | -l | -r }
(default operation is replace, per 1003.2)
-e (edit user's crontab)
-l (list user's crontab)
-r (delete user's crontab)
例:crontab -e 后编辑页面类似如下:
# m h dom mon dow command
0 3 * * * /home/XXX/run.sh
部分参数说明
crontab file [-u user]-用指定的文件替代目前的crontab。
crontab-[-u user]-用标准输入替代目前的crontab.
crontab-1[user]-列出用户目前的crontab.
crontab-e[user]-编辑用户目前的crontab.
crontab-d[user]-删除用户目前的crontab.
crontab-c dir- 指定crontab的目录。
crontab文件的格式:M H D m d cmd.
M: 分钟(0-59)。
H:小时(0-23)。
D:天(1-31)。
m: 月(1-12)。
d: 一星期内的天(0~6,0为星期天)。
cmd要运行的程序,程序被送入sh执行,这个shell只有USER,HOME,SHELL这三个环境变量。
cron是一个定时执行工具,可以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运行作业。由于Cron 是Linux的内置服务,但它不自动起来,可以用以下的方法启动、关闭这个服务:
/sbin/service crond start //启动服务
/sbin/service crond stop //关闭服务
/sbin/service crond restart //重启服务
/sbin/service crond reload //重新载入配置
你也可以将这个服务在系统启动的时候自动启动:
在/etc/rc.d/rc.local这个脚本的末尾加上:
/sbin/service crond start
现在Cron这个服务已经在进程里面了,我们就可以用这个服务了,Cron服务提供以下几种接口供大家使用:
1、直接用crontab命令编辑
cron服务提供crontab命令来设定cron服务的,以下是这个命令的一些参数与说明:
crontab -u //设定某个用户的cron服务,一般root用户在执行这个命令的时候需要此参数
crontab -l //列出某个用户cron服务的详细内容
crontab -r //删除某个用户的cron服务
crontab -e //编辑某个用户的cron服务
比如说root查看自己的cron设置:crontab -u root -l
再例如,root想删除fred的cron设置:crontab -u fred -r
在编辑cron服务时,编辑的内容有一些格式和约定,输入:crontab -u root -e
进入vi编辑模式,编辑的内容一定要符合下面的格式:*/1 * * * * ls >> /tmp/ls.txt
这个格式的前一部分是对时间的设定,后面一部分是要执行的命令,如果要执行的命令太多,可以把这些命令写到一个脚本里面,然后在这里直接调用这个脚本就可以了,调用的时候记得写出命令的完整路径。时间的设定我们有一定的约定,前面五个*号代表五个数字,数字的取值范围和含义如下:
分钟 (0-59)
小時 (0-23)
日期 (1-31)
月份 (1-12)
星期 (0-6)//0代表星期天
除了数字还有几个个特殊的符号就是"*"、"/"和"-"、",",*代表所有的取值范围内的数字,"/"代表每的意思,"*/5"表示每5个单位,"-"代表从某个数字到某个数字,","分开几个离散的数字。以下举几个例子说明问题:
每天早上6点
0 6 * * * echo "Good morning." >> /tmp/test.txt //注意单纯echo,从屏幕上看不到任何输出,因为cron把任何输出都email到root的信箱了。
每两个小时
0 */2 * * * echo "Have a break now." >> /tmp/test.txt
晚上11点到早上8点之间每两个小时,早上八点
0 23-7/2,8 * * * echo "Have a good dream:)" >> /tmp/test.txt
每个月的4号和每个礼拜的礼拜一到礼拜三的早上11点
0 11 4 * 1-3 command line
1月1日早上4点
0 4 1 1 * command line
每次编辑完某个用户的cron设置后,cron自动在/var/spool/cron下生成一个与此用户同名的文件,此用户的cron信息都记录在这个文件中,这个文件是不可以直接编辑的,只可以用crontab -e 来编辑。cron启动后每过一份钟读一次这个文件,检查是否要执行里面的命令。因此此文件修改后不需要重新启动cron服务。
2、编辑/etc/crontab 文件配置cron
cron服务每分钟不仅要读一次/var/spool/cron内的所有文件,还需要读一次/etc/crontab,因此我们配置这个文件也能运用 cron服务做一些事情。用crontab配置是针对某个用户的,而编辑/etc/crontab是针对系统的任务。此文件的文件格式是:
SHELL=/bin/bash
PATH=/sbin:/bin:/usr/sbin:/usr/bin
MAILTO=root //如果出现错误,或者有数据输出,数据作为邮件发给这个帐号
HOME=/ //使用者运行的路径,这里是根目录
# run-parts
01 * * * * root run-parts /etc/cron.hourly //每小时执行/etc/cron.hourly内的脚本
02 4 * * * root run-parts /etc/cron.daily //每天执行/etc/cron.daily内的脚本
22 4 * * 0 root run-parts /etc/cron.weekly //每星期执行/etc/cron.weekly内的脚本
42 4 1 * * root run-parts /etc/cron.monthly //每月去执行/etc/cron.monthly内的脚本
大家注意"run-parts"这个参数了,如果去掉这个参数的话,后面就可以写要运行的某个脚本名,而不是文件夹名了。
--------------------------------------
基本格式 :
* * * * * command
分 时 日 月 周 命令
第1列表示分钟1~59 每分钟用*或者 */1表示
第2列表示小时1~23(0表示0点)
第3列表示日期1~31
第4列表示月份1~12
第5列标识号星期0~6(0表示星期天)
第6列要运行的命令
crontab文件的一些例子:
30 21 * * * /usr/local/etc/rc.d/lighttpd restart
上面的例子表示每晚的21:30重启lighttpd 。
45 4 1,10,22 * * /usr/local/etc/rc.d/lighttpd restart
上面的例子表示每月1、10、22日的4 : 45重启lighttpd 。
10 1 * * 6,0 /usr/local/etc/rc.d/lighttpd restart
上面的例子表示每周六、周日的1 : 10重启lighttpd 。
0,30 18-23 * * * /usr/local/etc/rc.d/lighttpd restart
上面的例子表示在每天18 : 00至23 : 00之间每隔30分钟重启lighttpd 。
0 23 * * 6 /usr/local/etc/rc.d/lighttpd restart
上面的例子表示每星期六的11 : 00 pm重启lighttpd 。
* */1 * * * /usr/local/etc/rc.d/lighttpd restart
每一小时重启lighttpd
* 23-7/1 * * * /usr/local/etc/rc.d/lighttpd restart
晚上11点到早上7点之间,每隔一小时重启lighttpd
0 11 4 * mon-wed /usr/local/etc/rc.d/lighttpd restart
每月的4号与每周一到周三的11点重启lighttpd
0 4 1 jan * /usr/local/etc/rc.d/lighttpd restart
一月一号的4点重启lighttpd
脚本循环;sh循环
#!/bin/sh
while true
do
java -jar -server mds-propertyclick-write2file-autoexit.jar -h 10.0.0.129
done
(Winxp)
C:\>netstat /?
显示协议统计信息和当前 TCP/IP 网络连接。
NETSTAT [-a] [-b] [-e] [-n] [-o] [-p proto] [-r] [-s] [-v] [interval]
-a 显示所有连接和监听端口。
-b 显示包含于创建每个连接或监听端口的可执行组件。在某些情况下已知可执行组件
拥有多个独立组件,并且在这些情况下包含于创建连接或监听端口的组件序列被显示。 这种情况下,可执行组件名在底部的 [] 中,顶部是其调用的组件,等等,直到TCP/IP部分。注意此选项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如果没有足够权限可能失败。
-e 显示以太网统计信息。此选项可以与 -s 选项组合使用。
-n 以数字形式显示地址和端口号。
-o 显示与每个连接相关的所属进程 ID。
-p proto 显示 proto 指定的协议的连接;proto 可以是下列协议之一: TCP、UDP、TCPv6 或 UDPv6。如果与 -s 选项一起使用以显示按协议统计信息,proto 可以是下列协议之一:IP、IPv6、ICMP、ICMPv6、TCP、TCPv6、UDP 或 UDPv6。
-r 显示路由表。
-s 显示按协议统计信息。默认地,显示 IP、IPv6、ICMP、ICMPv6、TCP、TCPv6、UDP 和 UDPv6 的统计信息;
-p 选项用于指定默认情况的子集。
-v 与 -b 选项一起使用时将显示包含于为所有可执行组件创建连接或监听端口的组件。
interval 重新显示选定统计信息,每次显示之间暂停时间间隔(以秒计)。按 CTRL+C 停止重新显示统计信息。如果省略,netstat 显示当前配置信息(只显示一次)
Netstat的一些常用选项
netstat -s ——本选项能够按照各个协议分别显示其统计数据。 如果你的应用程序(如Web浏览器)运行速度比较慢,或者不能显示Web页之类的数据,那么你就可以用本选项来查看一下所显示的信息。你需要仔细查看统计数据的各行,找到出错的关键字,进而确定问题所在。
netstat -e ——本选项用于显示关于以太网的统计数据。 它列出的项目包括传送的数据报的总字节数、错误数、删除数、数据报的数量和广播的数量。这些统计数据既有发送的数据报数量,也有接收的数据报数量。这个选项可以用来统计一些基本的网络流量。
netstat -r ——本选项可以显示关于路由表的信息,类似于后面所讲使用route print命令时看到的信息。 除了显示有效路由外,还显示当前有效的连接。
netstat -a ——本选项显示一个所有的有效连接信息列表,包括已建立的连接(ESTABLISHED),也包括监听连接请求(LISTENING)的那些连接,断开连接(CLOSE_WAIT)或者处于联机等待状态的(TIME_WAIT)等
netstat -n ——显示所有已建立的有效连接 。
“Sudo” 是Unix/Linux平台上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它允许系统管理员分配给普通用户一些合理的“权利”,让他们执行一些只有超级用户或其他特许用户才能完成的任务,比如:运行一些像mount,halt,su之类的命令,或者编辑一些系统配置文件,像/etc/mtab, /etc/samba/smb.conf等。这样以来,就不仅减少了root用户的登陆次数和管理时间,也提高了系统安全性。
一. sudo的特点
sudo扮演的角色注定了它要在安全方面格外谨慎,否则就会导致非法用户攫取root权限。同时,它还要兼顾易用性,让系统管理员能够更有效,更方便地使用它。sudo设计者的宗旨是:给用户尽可能少的权限但仍允许完成他们的工作。所以,sudo有以下特点:
# 1. sudo能够限制指定用户在指定主机上运行某些命令。
# 2. sudo可以提供日志,忠实地记录每个用户使用sudo做了些什么,并且能将日志传到中心主机或者日志服务器。
# 3. sudo为系统管理员提供配置文件,允许系统管理员集中地管理用户的使用权限和使用的主机。它默认的存放位置是/etc/sudoers。
# 4.sudo使用时间戳文件来完成类似“检票”的系统。当用户执行sudo并且输入密码后,用户获得了一张默认存活期为5分钟的“入场券”(默认值可以在编译的时候改变)。超时以后,用户必须重新输入密码。
二. sudo命令
sudo程序本身就是一个设置了SUID位的二进制文件。我们可以检查一下它的权限:
$ls -l /usr/bin/sudo
---s--x--x 2 root root 106832 02-12 17:41 /usr/bin/sudo
它的所有者是root,所以每个用户都可以像root那样执行该程序。设置了SUID的程序在运行时可以给使用者以所有者的EUID。这也是为什么设置了SUID的程序必须小心编写。但是设置一个命令文件的SUID 和用sudo来运行它是不同的概念,它们起着不同的作用。
sudo的配置都记录在/etc/sudoers文件中,我们下面将会详细说明。配置文件指明哪些用户可以执行哪些命令。要使用sudo,用户必须提供一个指定用户名和密码。注意:sudo需要的不是目标用户的密码,而是执行sudo的用户的密码。如果不在sudoers中的用户通过sudo执行命令,sudo会向管理员报告这一事件。用户可以通过sudo -v来查看自己是否是在sudoers 之中。如果是,它还可以更新你的“入场券”上的时间;如果不是,它会提示你,但不会通知管理员。
sudo命令格式如下:
sudo -K | -L | -V | -h | -k | -l | -vsudo [-HPSb] [-a auth_type] [-c
class|-] [-p prompt] [-u username|#uid] {-e file [...] | -i | -s | command}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sudo其它常用的一些参数:
选项 含义 作用
sudo -h Help 列出使用方法,退出。
sudo -V 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并退出。
sudo -l List 列出当前用户可以执行的命令。只有在sudoers里的用户才能使用该选项。
sudo -u username|#uid User 以指定用户的身份执行命令。后面的用户是除root以外的,可以是用户名,也可以是#uid。
sudo -k Kill 清除“入场卷”上的时间,下次再使用sudo时要再输入密码。
sudo -K Sure kill 与-k类似,但是它还要撕毁“入场卷”,也就是删除时间戳文件。
sudo -b command Background 在后台执行指定的命令。
sudo -p prompt command Prompt 可以更改询问密码的提示语,其中%u会代换为使用者帐号名称,%h会显示主机名称。非常人性化的设计。
sudo -e file Edit 不是执行命令,而是修改文件,相当于命令sudoedit。
网管论坛bbs_bitsCN_com
还有一些不常用的参数,在手册页sudo(8)中可以找到。
三. 配置sudo
配置sudo必须通过编辑/etc/sudoers文件,而且只有超级用户才可以修改它,还必须使用visudo编辑。之所以使用visudo有两个原因,一是它能够防止两个用户同时修改它;二是它也能进行有限的语法检查。所以,即使只有你一个超级用户,你也最好用visudo来检查一下语法。
visudo默认的是在vi里打开配置文件,用vi来修改文件。我们可以在编译时修改这个默认项。visudo不会擅自保存带有语法错误的配置文件,它会提示你出现的问题,并询问该如何处理,就像:
>>> sudoers file: syntax error, line 22 <<
此时我们有三种选择:键入“e”是重新编辑,键入“x”是不保存退出,键入“Q”是退出并保存。如果真选择Q,那么sudo将不会再运行,直到错误被纠正。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神秘的配置文件,学一下如何编写它。让我们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开始:让用户foobar可以通过sudo执行所有root可执行的命令。以root身份用visudo打开配置文件,可以看到类似下面几行:
# Runas alias specification
# User privilege specificationroot ALL=(ALL)ALL
我们一看就明白个差不多了,root有所有权限,只要仿照现有root的例子就行,我们在下面加一行(最好用tab作为空白):
foobar ALL=(ALL) ALL
保存退出后,切换到foobar用户,我们用它的身份执行命令:
[foobar@localhost ~]$ ls /root
ls: /root: 权限不够
[foobar@localhost ~]$ sudo ls /root
Password:
anaconda-ks.cfg Desktop install.log install.log.syslog
好了,我们限制一下foobar的权利,不让他为所欲为。比如我们只想让他像root那样使用ls和ifconfig,把那一行改为:
foobar localhost= /sbin/ifconfig, /bin/ls
再来执行命令:
[foobar@localhost ~]$ sudo head -5 /etc/shadow
Password:
Sorry, user foobar is not allowed to execute '/usr/bin/head -5 /etc/shadow' as root on localhost.localdomain.
[foobar@localhost ~]$ sudo /sbin/ifconfigeth0 Linkencap:Ethernet HWaddr 00:14:85:EC:E9:9B...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那三个ALL到底是什么意思。第一个ALL是指网络中的主机,我们后面把它改成了主机名,它指明foobar可以在此主机上执行后面的命令。第二个括号里的ALL是指目标用户也就是以谁的身份去执行命令。最后一个ALL当然就是指命令名了。例如,我们想让foobar用户在linux主机上以jimmy或rene的身份执行kill命令,这样编写配置文件:
foobar linux=(jimmy,rene) /bin/kill
但这还有个问题,foobar到底以jimmy还是rene的身份执行?这时我们应该想到了sudo -u了,它正是用在这种时候。 foobar可以使用sudo -u jimmy kill PID或者sudo -u rene kill PID,但这样挺麻烦,其实我们可以不必每次加-u,把rene或jimmy设为默认的目标用户即可。再在上面加一行:
Defaults:foobar runas_default=rene
Defaults后面如果有冒号,是对后面用户的默认,如果没有,则是对所有用户的默认。就像配置文件中自带的一行: 网管论坛bbs_bitsCN_com
Defaults env_reset
另一个问题是,很多时候,我们本来就登录了,每次使用sudo还要输入密码就显得烦琐了。我们可不可以不再输入密码呢?当然可以,我们这样修改配置文件:
foobar localhost=NOPASSWD: /bin/cat, /bin/ls
再来sudo一下:
[foobar@localhost ~]$ sudo ls /rootanaconda-ks.cfg Desktop install.loginstall.log.syslog
当然,你也可以说“某些命令用户foobar不可以运行”,通过使用!操作符,但这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用!操作符来从ALL中“剔出”一些命令一般是没什么效果的,一个用户完全可以把那个命令拷贝到别的地方,换一个名字后再来运行。
四. 日志与安全
sudo为安全考虑得很周到,不仅可以记录日志,还能在有必要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但是,sudo的日志功能不是自动的,必须由管理员开启。这样来做:
# touch /var/log/sudo
# vi /etc/syslog.conf
在syslog.conf最后面加一行(必须用tab分割开)并保存:
local2.debug /var/log/sudo
重启日志守候进程,
ps aux | grep syslogd
把得到的syslogd进程的PID(输出的第二列是PID)填入下面:
kill –HUP PID
这样,sudo就可以写日志了:
[foobar@localhost ~]$ sudo ls /rootanaconda-ks.cfg
Desktop install.log
install.log.syslog
$cat /var/log/sudoJul 28 22:52:54 localhost sudo: foobar :
TTY=pts/1 ; PWD=/home/foobar ; USER=root ; COMMAND=/bin/ls /root
不过,有一个小小的“缺陷”,sudo记录日志并不是很忠实:
[foobar@localhost ~]$ sudo cat /etc/shadow > /dev/null
[foobar@localhost ~]$
cat /var/log/sudo...Jul 28 23:10:24 localhost sudo: foobar : TTY=pts/1 ;
PWD=/home/foobar ; USER=root ; COMMAND=/bin/cat /etc/shadow
重定向没有被记录在案!为什么?因为在命令运行之前,shell把重定向的工作做完了,sudo根本就没看到重定向。这也有个好处,下面的手段不会得逞:
[foobar@localhost ~]$ sudo ls /root > /etc/shadowbash: /etc/shadow: 权限不够
sudo 有自己的方式来保护安全。以root的身份执行sudo-V,查看一下sudo的设置。因为考虑到安全问题,一部分环境变量并没有传递给sudo后面的命令,或者被检查后再传递的,比如:PATH,HOME,SHELL等。当然,你也可以通过sudoers来配置这些环境变量。
如上所见,sudo对于控制和审查root的访问很有帮助,它能让系统管理员更有效,安全地管理系统。掌握sudo的正确使用也是对于系统管理员的良好训练。本文只是初步地介绍了sudo 的使用。
chown -r jackzhou:jackzhou dic
更改目录dic权限用户与组分别为jackzhou jackzhou
-r为递归子目录
-rw-r--r-- 1 root root 91975 Mar 31 12:32 error.log
-rw-r--r-- 1 root root 398390142 Mar 31 16:14 log.log
-rw-r--r-- 1 root root 570921145 Mar 24 23:59 log.log_20100324.log
-rw-r--r-- 1 root root 567350208 Mar 25 23:59 log.log_20100325.log
-rw-r--r-- 1 root root 573674038 Mar 26 23:59 log.log_20100326.log
-rw-r--r-- 1 root root 438638900 Mar 27 23:59 log.log_20100327.log
-rw-r--r-- 1 root root 390391526 Mar 28 23:59 log.log_20100328.log
-rw-r--r-- 1 root root 636094754 Mar 29 23:59 log.log_20100329.log
-rw-r--r-- 1 root root 630340969 Mar 30 23:59 log.log_20100330.log
-rwxrwxrwx 1 root root 51 Mar 30 17:46 runTailSlow.sh
[root@app01-005 attachmentSplit]# cat del7days.sh
find /data1/logs/java-service/attachmentSplit/log.log_* -atime +7 | xargs rm -f
top命令是Linux下常用的性能分析工具,能够实时显示系统中各个进程的资源占用状况,类似于Windows的任务管理器。下面详细介绍它的使用方法。
top – 01:06:48 up 1:22, 1 user, load average: 0.06, 0.60, 0.48
Tasks: 29 total, 1 running, 28 sleeping, 0 stopped, 0 zombie
Cpu(s): 0.3% us, 1.0% sy, 0.0% ni, 98.7% id, 0.0% wa, 0.0% hi, 0.0% si
Mem: 191272k total, 173656k used, 17616k free, 22052k buffers
Swap: 192772k total, 0k used, 192772k free, 123988k cached
PID USER PR NI VIRT RES SHR S %CPU %MEM TIME+ COMMAND
1379 root 16 0 7976 2456 1980 S 0.7 1.3 0:11.03 sshd
14704 root 16 0 2128 980 796 R 0.7 0.5 0:02.72 top
1 root 16 0 1992 632 544 S 0.0 0.3 0:00.90 init
2 root 34 19 0 0 0 S 0.0 0.0 0:00.00 ksoftirqd/0
3 root RT 0 0 0 0 S 0.0 0.0 0:00.00 watchdog/0
统计信息区
前五行是系统整体的统计信息。第一行是任务队列信息,同 uptime 命令的执行结果。其内容如下:
01:06:48 当前时间
up 1:22 系统运行时间,格式为时:分
1 user 当前登录用户数
load average: 0.06, 0.60, 0.48 系统负载,即任务队列的平均长度。
三个数值分别为 1分钟、5分钟、15分钟前到现在的平均值。
第二、三行为进程和CPU的信息。当有多个CPU时,这些内容可能会超过两行。内容如下:
Tasks: 29 total 进程总数
1 running 正在运行的进程数
28 sleeping 睡眠的进程数
0 stopped 停止的进程数
0 zombie 僵尸进程数
Cpu(s): 0.3% us 用户空间占用CPU百分比
1.0% sy 内核空间占用CPU百分比
0.0% ni 用户进程空间内改变过优先级的进程占用CPU百分比
98.7% id 空闲CPU百分比
0.0% wa 等待输入输出的CPU时间百分比
0.0% hi
0.0% si
最后两行为内存信息。内容如下:
Mem: 191272k total 物理内存总量
173656k used 使用的物理内存总量
17616k free 空闲内存总量
22052k buffers 用作内核缓存的内存量
Swap: 192772k total 交换区总量
0k used 使用的交换区总量
192772k free 空闲交换区总量
123988k cached 缓冲的交换区总量。
内存中的内容被换出到交换区,而后又被换入到内存,但使用过的交换区尚未被覆盖,
该数值即为这些内容已存在于内存中的交换区的大小。
相应的内存再次被换出时可不必再对交换区写入。
进程信息区
统计信息区域的下方显示了各个进程的详细信息。首先来认识一下各列的含义。
序号 列名 含义
a PID 进程id
b PPID 父进程id
c RUSER Real user name
d UID 进程所有者的用户id
e USER 进程所有者的用户名
f GROUP 进程所有者的组名
g TTY 启动进程的终端名。不是从终端启动的进程则显示为 ?
h PR 优先级
i NI nice值。负值表示高优先级,正值表示低优先级
j P 最后使用的CPU,仅在多CPU环境下有意义
k %CPU 上次更新到现在的CPU时间占用百分比
l TIME 进程使用的CPU时间总计,单位秒
m TIME+ 进程使用的CPU时间总计,单位1/100秒
n %MEM 进程使用的物理内存百分比
o VIRT 进程使用的虚拟内存总量,单位kb。VIRT=SWAP+RES
p SWAP 进程使用的虚拟内存中,被换出的大小,单位kb。
q RES 进程使用的、未被换出的物理内存大小,单位kb。RES=CODE+DATA
r CODE 可执行代码占用的物理内存大小,单位kb
s DATA 可执行代码以外的部分(数据段+栈)占用的物理内存大小,单位kb
t SHR 共享内存大小,单位kb
u nFLT 页面错误次数
v nDRT 最后一次写入到现在,被修改过的页面数。
w S 进程状态。
D=不可中断的睡眠状态
R=运行
S=睡眠
T=跟踪/停止
Z=僵尸进程
x COMMAND 命令名/命令行
y WCHAN 若该进程在睡眠,则显示睡眠中的系统函数名
z Flags 任务标志,参考 sched.h
默认情况下仅显示比较重要的 PID、USER、PR、NI、VIRT、RES、SHR、S、%CPU、%MEM、TIME+、COMMAND 列。可以通过下面的快捷键来更改显示内容。
更改显示内容
通过 f 键可以选择显示的内容。按 f 键之后会显示列的列表,按 a-z 即可显示或隐藏对应的列,最后按回车键确定。
按 o 键可以改变列的显示顺序。按小写的 a-z 可以将相应的列向右移动,而大写的 A-Z 可以将相应的列向左移动。最后按回车键确定。
按大写的 F 或 O 键,然后按 a-z 可以将进程按照相应的列进行排序。而大写的 R 键可以将当前的排序倒转。
命令使用
1. 工具(命令)名称
top
2.工具(命令)作用
显示系统当前的进程和其他状况; top是一个动态显示过程,即可以通过用户按键来不断刷新当前状态.如果在前台执行该命令,它将独占前台,直到用户终止该程序为止. 比较准确的说,top命令提供了实时的对系统处理器的状态监视.它将显示系统中CPU最“敏感”的任务列表.该命令可以按CPU使用.内存使用和执行时间对任务进行排序;而且该命令的很多特性都可以通过交互式命令或者在个人定制文件中进行设定.
3.环境设置
在Linux下使用。
4.使用方法
4.1使用格式
top [-] [d] [p] [q] [c] [C] [S] [s] [n]
4.2参数说明
d 指定每两次屏幕信息刷新之间的时间间隔。当然用户可以使用s交互命令来改变之。
p 通过指定监控进程ID来仅仅监控某个进程的状态。
q该选项将使top没有任何延迟的进行刷新。如果调用程序有超级用户权限,那么top将以尽可能高的优先级运行。
S 指定累计模式
s 使top命令在安全模式中运行。这将去除交互命令所带来的潜在危险。
i 使top不显示任何闲置或者僵死进程。
c 显示整个命令行而不只是显示命令名
4.3其他
下面介绍在top命令执行过程中可以使用的一些交互命令。从使用角度来看,熟练的掌握这些命令比掌握选项还重要一些。这些命令都是单字母的,如果在命令行选项中使用了s选项,则可能其中一些命令会被屏蔽掉。
Ctrl+L 擦除并且重写屏幕。
h或者? 显示帮助画面,给出一些简短的命令总结说明。
k 终止一个进程。系统将提示用户输入需要终止的进程PID,以及需要发送给该进程什么样的信号。一般的终止进程可以使用15信号;如果不能正常结束那就使用信号9强制结束该进程。默认值是信号15。在安全模式中此命令被屏蔽。
i 忽略闲置和僵死进程。这是一个开关式命令。
q 退出程序。
r 重新安排一个进程的优先级别。系统提示用户输入需要改变的进程PID以及需要设置的进程优先级值。输入一个正值将使优先级降低,反之则可以使该进程拥有更高的优先权。默认值是10。
S 切换到累计模式。
s 改变两次刷新之间的延迟时间。系统将提示用户输入新的时间,单位为s。如果有小数,就换算成m s。输入0值则系统将不断刷新,默认值是5 s。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设置太小的时间,很可能会引起不断刷新,从而根本来不及看清显示的情况,而且系统负载也会大大增加。
f或者F 从当前显示中添加或者删除项目。
o或者O 改变显示项目的顺序。
l 切换显示平均负载和启动时间信息。
m 切换显示内存信息。
t 切换显示进程和CPU状态信息。
c 切换显示命令名称和完整命令行。
M 根据驻留内存大小进行排序。
P 根据CPU使用百分比大小进行排序。
T 根据时间/累计时间进行排序。
W 将当前设置写入~/.toprc文件中。这是写top配置文件的推荐方法。
统计有关键字“xxx”在文件中次数:grep -c "xxx" log_20100520_*.log
wc命令的功能为统计指定文件中的字节数、字数、行数, 并将统计结果显示输出。
语法:wc [选项] 文件…
说明:该命令统计给定文件中的字节数、字数、行数。如果没有给出文件名,则从标准输入读取。wc同时也给出所有指定文件的总统计数。字是由空格字符区分开的最大字符串。
该命令各选项含义如下:
- c 统计字节数。
- l 统计行数。
- w 统计字数。
这些选项可以组合使用。
输出列的顺序和数目不受选项的顺序和数目的影响。
总是按下述顺序显示并且每项最多一列。
行数、字数、字节数、文件名
如果命令行中没有文件名,则输出中不出现文件名。
例如:
$ wc - lcw file1 file2
4 33 file1
7 52 file2
11 11 85 total
省略任选项-lcw,wc命令的执行结果与上面一样。
与ssh有关的两个命令可以提供很方便的操作:
sz:将选定的文件发送(send)到本地机器
rz:运行该命令会弹出一个文件选择窗口,从本地选择文件上传到服务器(receive)
rz,sz是便是Linux/Unix同Windows进行ZModem文件传输的命令行工具
windows端需要支持ZModem的telnet/ssh客户端(比如SecureCRT)
运行命令rz,即是接收文件,SecureCRT就会弹出文件选择对话框,选好文件之后关闭对话框,文件就会上传到当前目录
注意:单独用rz会有两个问题:上传中断、上传文件变化(md5不同),解决办法是上传是用rz -be,并且去掉弹出的对话框中“Upload files as ASCII”前的勾选。
-b binary 用binary的方式上传下载,不解释字符为ascii
-e 强制escape 所有控制字符,比如Ctrl+x,DEL等
运行命令sz file1 file2就是发文件到windows上(保存的目录是可以配置) 比ftp命令方便多了,而且服务器不用再开FTP服务了
PS:Linux上rz/sz这两个小工具安装lrzsz-x.x.xx.rpm即可。
当然,还可以设置一下目录了:
在SecureCRT设置一下上传和下载的默认目录
options–>session options–>file transfer 下可以设置上传和下载的目录
剩下的你只要在用SecureCRT登陆linux终端的时候:
发送文件到客户端:sz filename
zmodem接收可以自行启动.
从客户端上传文件到linux服务端:
只要服务端执行 : rz
然后在 SecureCRT 里选文件发送,协议 zmodem
.tar
解包: tar xvf FileName.tar
打包:tar cvf FileName.tar DirName
(注:tar是打包,不是压缩!)
---------------------------------------------
.gz
解压1:gunzip FileName.gz
解压2:gzip -d FileName.gz
压缩:gzip FileName
.tar.gz
解压:tar zxvf FileName.tar.gz
压缩:tar zcvf FileName.tar.gz DirName
---------------------------------------------
.bz2
解压1:bzip2 -d FileName.bz2
解压2:bunzip2 FileName.bz2
压缩: bzip2 -z FileName
.tar.bz2
解压:tar jxvf FileName.tar.bz2
压缩:tar jcvf FileName.tar.bz2 DirName
---------------------------------------------
.bz
解压1:bzip2 -d FileName.bz
解压2:bunzip2 FileName.bz
压缩:未知
.tar.bz
解压:tar jxvf FileName.tar.bz
压缩:未知
---------------------------------------------
.Z
解压:uncompress FileName.Z
压缩:compress FileName
.tar.Z
解压:tar Zxvf FileName.tar.Z
压缩:tar Zcvf FileName.tar.Z DirName
---------------------------------------------
.tgz
解压:tar zxvf FileName.tgz
压缩:未知
.tar.tgz
解压:tar zxvf FileName.tar.tgz
压缩:tar zcvf FileName.tar.tgz FileName
---------------------------------------------
.zip
解压:unzip FileName.zip
压缩:zip FileName.zip DirName
---------------------------------------------
.rar
解压:rar a FileName.rar
压缩:r ar e FileName.rar
rar请到:http://www.rarsoft.com/download.htm 下载!
解压后请将rar_static拷贝到/usr/bin目录(其他由$PATH环境变量指定的目录也可以):
[root@www2 tmp]# cp rar_static /usr/bin/rar
---------------------------------------------
.lha
解压:lha -e FileName.lha
压缩:lha -a FileName.lha FileName
lha请到:http://www.infor.kanazawa-it.ac.jp/.../lhaunix/下载!
>解压后请将lha拷贝到/usr/bin目录(其他由$PATH环境变量指定的目录也可以):
[root@www2 tmp]# cp lha /usr/bin/
---------------------------------------------
.rpm
解包:rpm2cpio FileName.rpm | cpio -div
---------------------------------------------
.tar .tgz .tar.gz .tar.Z .tar.bz .tar.bz2 .zip .cpio .rpm .deb .slp .arj .rar .ace .lha .lzh
.lzx .lzs .arc .sda .sfx .lnx .zoo .cab .kar .cpt .pit .sit .sea
解压:sEx x FileName.*
压缩:sEx a FileName.* FileName
sEx只是调用相关程序,本身并无压缩、解压功能,请注意!
sEx请到: 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sex下载!
解压后请将sEx拷贝到/usr/bin目录(其他由$PATH环境变量指定的目录也可以):
[root@www2 tmp]# cp sEx /usr/b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