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管理學─整合觀點與創新思維(初版)
參考文獻
CH1
Dessler, G.(2000).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h8 ed.,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Inc.
Hofstede, G.(2000).“Cultural Constraints in Management Theories”, Readings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h2 ed., McGraw-Hill International Editions.
Weihrich, Heinz., & Koontz, Harold.(1994). Management:A Global Perspective,1th0 ed., McGraw-Hill International Editions.
李田樹(2001年9月譯) 杜拉克精選管理篇 台北:天下文化
陳正芬譯 天才型組織 選評自Albrecht, Karl.(2002). The Power of Minds at Work. 大師輕鬆讀 No.53. 商智文化
貴陽網(2014),科技創新知識普及2014-07-25[引用日期2014-07-25]
中國城市低碳經濟網(2012),科技創新[引用日期2012-010-9]
CH2
Esor Huang,2016,Google日曆不是日曆,你沒想到的10種活用案例教學,https://www.playpcesor.com/2016/06/google-calendar-10-example.html
商周.COM,2018.12.28,2019年元旦新制懶人包!一次看懂「食衣住行育樂」民生須知,哪裡不一樣?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3522027
超優生活機能,人、事、時、地、物之管理 食、衣、住、行、育樂之實務個案 https://blog.xuite.net/gembox/house/11107878-步行可達=超優生活機能
周偉航,2014.01.28,大學生都該完成的5個人生目標,人、事、時、地、物五視角,帶你活出有目標的大學生活!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aspx?id=6078&type=Blog&p=0
周偉航,2014.01.28,大學生都該完成的5個人生目標,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aspx?id=6078&type=Blog&p=0
焦漢文,2014/02/17,大學生5項必做!「人事時地物」增競爭力,news.tvbs.com.tw/entry/521475?from=Copy_content
MBA智庫百科(2019),5W1H分析法分析的四種技巧─ECRS原則
MBA智庫百科(2019),5W1H分析法(Five Ws and one H)也稱六何分析法
CH3
Alba J., John L., Barton W., Chris J., Richard L., Alan S. and Stacy W.,(1997). Interactive home shopping : Consumer , Retailer, and manufacturer incentives to participate in electronic marketplaces , Journal of Marketing,July1997,61,35-53.
Bitner, Mary Jo (1992), “Service: The Impact of Physical Surroundings on Customers and Employees," Journal of marketing, 56(April), 57-71.
Chavez, R. , Leiter, M. , Kiely, T.(2000) ,”Should You Spin Off Your Internet Business”, Business Strategy Review , Vol.11 , No.2 , pp.19-31
Gulati, Ranjay and Jason Garino(2000). Get the Right Mix of Bricks and Click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p 107-114.
Mehrabian, Albert and James A. Russell (1974), An Approach to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Cambridge, MA: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bermiller, Carl and Mary Jo Bitner (1984), “Store Atmosphere: A Peripheral Cue for Product Evaluation," in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nnual Conference Proceedings, Consumer Psychology Division, David C. Stewart, ed.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52-53.
Porter, M. E. (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The Free Press, New York 16. Sanchz,R.and
王嘉珮(1998),「網路商店功能設計與消費者購買意願關係之研究」,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浚維(2002),「虛實企業整合之策略規劃行銷通路協商導向」,國立中正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南蘋(2011),「台北市單身女性生活型態與網路消費行為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林仁宗(2000),「實體通路與虛擬通路競合關係與發展契機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明璋(2001),「實體商店跨入虛擬商店之資源延伸與建構」,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侯惠雯(2009),「網路商店創業模式對創業精神、創業動機與經營績效之影響」,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黃華泰(2000),「網站經營模式與企業實體價值鏈整合之探討」,銘傳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宜娟、李淑慧、楊雅雯、溫俊育(2009),「影響消費者網路購物意願之關鍵因素調查」,2009 年海峽兩岸創新與永續經營學術研討會暨 2009 管理創新與科際整合學術研討會。
陳鈺婷(2007),「實體與虛擬通路顧客購物價值之比較及其對通路選擇之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文雄、廖佳琦、劉師杰、盧彥哲、吳青芬(2005),「虛擬化實體商店實務探討」,致理技術學院資訊管理系,2005 年物流暨資訊應用學術研討會。
謝松齡(2006),「網路商店進行網路口碑管理之研究:以網路化妝品商店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汯佑(2011),「網路商店創業之關鍵成功因素分析」,國立嘉義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蘇偉仁、黃振嘉(1997),「網路商店以小博大企業上網開店經營技術探討」,資策會推廣服務處。
鄒景平(1999)「徒有科技不足以自行,體貼顧客的心重要」,管理雜誌,(305),P26-30
財團法人資訊工程策進會 MIC(2010),「統計 2010 台灣線上購物市場規模3,583 億元」,10 月 18 日http://www.iii.org.tw/service/3_1_4_c.aspx?id=127&AspxAutoDetectCookieSupport=1#here
鄭亦雯(2011),「網拍結合實體通路發揮利潤最大值」,電子商務時報,8月 9 日http://www.ectimes.org.tw/Shownews.aspx?id=110819000445
鍾榮峰(2012),「網路商店虛實雙通路漸成主流」,中央通訊社,11 月 21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12/11/21/n3734770.htm
楊璧瑜(2012) 線上購物之現況與未來趨勢-商業發展研究院http://ciis.cdri.org.tw/files/attachment/0C194614908977601850/%E7%B7%9A%E4%B8%8A%E8%B3%BC%E7%89%A9%E4%B9%8B%E7%8F%BE%E6%B3%81%E8%88%87%E6%9C%AA%E4%BE%86%E8%B6%A8%E5%8B%A2.pdf
經濟部商業司(2012),101 年度新網路時代電子商務發展計畫-我國 B2C 電子商店調查結案報告- http://ecommerce.org.tw/knowledge_research_list.php?ctype=1
曹文瑜、楊惠貞(2003),「顧客評等之探討: 以虛擬網路商店為例」。勤益學報第二十一卷第二期。http://ir.lib.ncut.edu.tw/bitstream/987654321/2332/2/%E9%A1%A7%E5%AE%A2%E8%A9%95%E7%AD%89%E4%B9%8B%E6%8E%A2%E8%A8%8E.pdf
數位時代網站,「eMarketer:2013 年全球 B2C 電子商務銷售金額可望達1.2 萬億美元」,鄭緯筌 ,2013/07/01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28407
台北國際網購暨電子商務展-展覽介紹http://www.chanchao.com.tw/ishopping/about.asp
莊沛穎(2012),2012 年台灣電子商務 B2C 網路商店調查報告-相關報導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CnlID=10&Cat=35&Cat1=&id=311367
曾玟瑜(2010),「商店實跨虛、虛跨實?成功訣竅大大不同」,電子商務時報,1 月 4 日http://www.ectimes.org.tw/Shownews.aspx?id=100104010357
汪琳姝(2004),企業虛擬化經營的三大策略.企業活力.2004年08期
CH4
Baker, H.(1979), Chinese family and kinship.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Bentler, P.M.(2001), EQS 6 Structural equations programs manual. Encino, CA:Multivariate Software, Inc.
Hsu, F.L.K.(1953), Americans and Chinese:Two ways of life. New York: Henry Schuman.
Hsu, F.L.K.(1971), Kinship and culture. Chicago: Aldine Publishing Co...
Liang, J., Liu, X., Chang, M., Lin, H., Chuang, Y., & Wu, S.(1996),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mortality among older people in Taiwan.
Tsai, T. M.,(蔡勇美)& Yi, C. C.(伊慶春)(1997), Persistence and changes in Chinese family values: The Taiwanese case.
文崇一(1991)台灣工業化與家庭關係的轉變。見喬健主編,中國家庭及其社會變遷。香港: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暨亞太研究所。
文崇一、章英華、張苙雲、朱瑞玲(1989)家庭結構及其相關變項之分析:台北市的例子。伊慶春、朱瑞玲編,台灣社會現象的分析,頁 1-24。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王德睦、陳寬政(1996)台灣地區家戶組成之推計。台灣社會學刊 19:9-33。
伊慶春、高淑貴、賴爾柔(1988)已婚職業婦女子女照顧問題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朱瑞玲(1986)社會變遷中的子女教養問題之探討。中國社會學刊 10:115-136。
朱瑞玲(1993)親子關係的現代化。1993 年中國現代化研討會論文。台北:促進中國現代化學術研究基金會。
朱瑞玲(1994)子女教養問題之變遷探討。未發表之論文。
行政院主計處(1992)台灣地區人口老人狀況調查報告。
利翠珊(1993)已婚婦女代間互動與婚姻滿意度之關係。輔仁學誌 27:81-98。
吳綺雲(1992)中國妾制在香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之法律地位。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呂玉瑕(1983)婦女就業與家庭角色,權力結構之關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56:113-143。
李亦園(1978)信仰與文化。台北:巨流出版公司。
周麗端(1998)中等學校學生家庭價值觀分析研究。中華家政學刊:2745-67。
胡幼慧(1988)臺灣地區婚姻別自殺死亡率之型態與趨勢分析。中華心理衛生學刊4(1):43-56。
孫得雄(1991)社會變遷中的中國家庭:以台灣為例。見喬健主編,中國家庭及其社會變遷。香港: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暨亞太研究所。
梁漱溟(1963)中國文化要義。台北:正中書局。
陳俐伶(1988)已婚職業婦女之角色期望、現代與傳統取向,與其角色衝突的關係之探討。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媛嬿(1988)已婚職業婦女的家人關係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肇男(1993)台灣地區鰥寡老人之居住安排。中國社會學刊 17:163-79。
陳肇男(1996)晚年離子獨居─台灣的例子。台灣社會學刊 19:57-93。
陳寬政、王德睦與陳文玲(1986)台灣地區人口老化與退休制度之檢討。台銀季刊37(4):166-74。
陳顧遠(1936)中國的法制史。台北:商務印書館。
章英華(1993)家戶組成與家庭價值的變遷:台灣的例子。1993 年第四屆現代化與中國文化研討會論文。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
章英華(2001)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簡介。2001 年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中央研究院經濟學研究所。
章英華、齊力(1991)台灣家戶型態的變遷:從日據到光復後。思與言,29(4):85-113。
費孝通(1947)鄉土中國。香港:鳳凰出版社。
楊文山(1994)台灣地區人口老化與死因別變化趨勢之研究。1994 年人口變遷、國民健康與社會安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楊國樞(1992)傳統價值觀與現代價值觀能否並存?。中國人的價值觀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 漢學研究中心。
楊靜俐、曾毅(2000)台灣的家戶推計。台灣社會學刊 24:239-279。
葉光輝(1992)孝道認知的類型、發展及其相關因素。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葉光輝(1997)台灣民眾之孝道觀念的變遷情形。張苙雲、呂玉瑕、王甫昌主編,九0年代的台灣社會: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研究系列二,頁 170-214。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詹火生(1989)台北都會地區老人福利需求與家庭結構間關係之研究。台灣社會現象的分析,頁 57-88。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熊瑞梅(1994)影響情感與財務支持連繫的因素。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集刊 6(2)。
賴澤涵、陳寬政(1986)台灣的社會變遷與家庭制度。加強家庭教育促進社會和諧學術研研討會論文集,頁 15-42。
瞿海源(1991)台灣地區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劃:第二期第一、二次調查計劃執行報告。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羅紀瓊(1987)近十年來台灣地區老人家庭結構變遷的研究。台灣經濟預測 18(2):83-107。
楊文山主編,人口變遷、國民健康與社會安全,頁 321-362。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張苙雲、呂玉瑕、王甫昌主編,九0年代的台灣社會: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研究系列二,頁 170-214。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朱瑞玲、章英華(2001),「華人社會的家庭倫理與家人互動:文化及社會的變遷效果」,Panel Study of Family Dynamics 華人家庭資料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經濟學研究所。
李其芳、吳秉恩1999 〈企業倫理政策、倫理氣候與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管理學報》,第16期第2卷,頁201-230。
李瑋2004 〈企業新倫理運動:全球開跑〉,《遠見雜誌》,第 216 期,頁 212-215。
吳成豐2005 《企業倫理的實踐》,台北:前程文化事業。
吳成豐、林瑞嘉2000 〈服務業行銷人員企業倫理觀與工作滿足之相關研究:以多層次傳銷與人壽保險業為例〉,《全球企業》,第 9 期,頁 1-12。
林宜諄2005 〈台灣企業最需要的獎〉,《遠見雜誌》,第 228 期,頁 144-145。
徐木蘭、余坤東、沈介文1997 〈傳統文化中企業倫理之探討:中國古籍之研究〉,《中山管理評論》,第 5 期第 1 卷,頁 49-74。
徐木蘭、楊君琦1998 〈企業倫理研究趨勢之內容分析及其意涵知探討〉,「現代化與實踐倫理學術研討會」。南投縣:暨南國際大學。
許士軍1995 〈新管理典範下的企業倫理〉,《世界經理文摘》,第 101 期,54-67。
蕭國鐘1993 〈企業倫理〉,《逢甲學報》,第 26 期,143-159。
張秀雄,(2000年12月), 校園倫理,教育大辭書
梁福鎮,(2016),當前我國校園倫理的挑戰與對策,http://web.nchu.edu.tw/~fliang/schoolethics.pdf
CH5
MT編輯部 (2007-01-08),麥肯錫解決問題的7步驟,《經理人月刊》
吳如意,(2006),最受器重的核心職能: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工研技術研究院學習服務網。
i平方創新學院,2017-01-30,要快速解決問題,先從問題分解開始,https://i2academy.com/3597
玉琳,2016-10-17,10個不同國家解決問題的方式,https://life.tw/?app=view&no=500228
Murphy的書房(2013),麥肯錫寫作技術與邏輯思考: 展開具有說服力「故事」的步驟,https://murphymind.blogspot.com/2013/08/story.telling.html
文及元(2015-12-02),完全圖解!1分鐘搞懂麥肯錫思考架構,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51650
壹讀 (2017/06/04) ,20%的人掌握世上80%的財富,80%的人掌握世上20%的財富,https://read01.com/zh-tw/5Ge302.html#.XVOTb-gzZ1s
CH6
顏長川, 2014 / 11,左右腦革命 誰革誰的命?經營廣場 第 520 期,https://www.aurora.com.tw/aurora-monthly/520/0h296563404896856710
桃樂希‧李歐納 Dorothy Leonard,史特勞斯 Susaan Straus,2007/1/1,左右腦並用, 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0137.html
賴志宏,2015-11-03,全腦思考模型在專案管理流程架構的運用,Kris專案管理學院
郭泰,2018/08/07,怎樣成為企劃高手,出版社:時報出版
https://kknews.cc/news/bpo2oa6.html
http://dcsbrain.com/course/
CH7
經濟部工業局iTalent 產業人才發展資訊網(2019),迎接數位經濟培養兒童數位智商(DQ)及技能發展,https://www.italent.org.tw/ePaperD/35/ePaper20190200002
kknews (2017-12-26),智商、情緒智商和逆向智商決定人生未來三要素,https://kknews.cc/zh-tw/career/62gq85m.html
黃敦晴,(2019-05-29),繼IQ、EQ之後,你知道孩子的DQ嗎?親子天下,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5409
iThome,(2014-12-26),高創意智商的5項能力https://www.ithome.com.tw/article/93112
布魯斯 • 納思邦(Bruce Nussbaum)/著;譚平/譯,快!找出你的創新產值(Creative Intelligence),原點出版
鄭少凡,(2014/10/26),企業CEO導師教你三招增加「正向智商」,發揮你的職場潛力The Sky of Gene,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545
黃佳興,(2008/8/17),人脈--人生的救生圈https://e122063.pixnet.net/blog/post/28143052-人脈-人生的救生圈
洪懿妍 (2012-05-01),我的人脈智商(NQ)有多高?,Cheers雜誌第140期
CH8
Alt, R., Puschmann, T. (2012), The rise of customer-oriented banking - electronic markets are paving the way for change in the financial industry. Electronic Markets, 22(4), 203-2015.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January 2015), FinTech heats up competition with the youngest and fittest.
Damanpour, F. and W. M. Evan (1984),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 The Problem of Organizational Lag.”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9, No.3, pp.392-409.
Damanpour, Fariborz (1991),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 Meta-Analysis of Effects of Determinants and Moderator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34, No.3, pp.555-590.
Douglas W. Arner, Janos Barberis, Ross P. Buckley(October 2015), The Evolution of FinTech: A New post Crisis Paradigm?
Forbes(February 2015), FinTech Innovation Lab in Hong Kong Launches With Eight Firms.
Henderson R. M., & K. B. Clark, (1990). Architectural Innovation: The Reconfiguration of Exiting Product Technologies and the Failure of Established Firm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35(1): 9-30.
Hot Topics(July 2014), What is FinTech and why does it matter to all entrepreneurs? [9 December 2014].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3218/what-is-fintech-the-future-of-fintech-from-global-10-fintech-company
Moore, W. L. eds. Readind in the Management Innovation, Pitman, Mass.
National Digital Research Centre(March 2014), So what is FinTech?. [26 November 2014].
Schueffel, Patrick(2017-03-09), Taming the Beast: A Scientific Definition of Fintech.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4 (4): 32–54. ISSN 2183-0606
Stockholm Business Region(June 2015),Stockholm FinTech: An overview of the FinTech sector in the greater Stockholm Region.
TechOrange ( 2016/03/09),2016 金融科技三大趨勢:電子支付、API 經濟、IOE 應用,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6/03/09/2016-fintech-payment-api-ioe/
Toptal(2017-05-18), The State of Fintech in 2017.
Tushman, M. and D. Nadler (1986), “Organizing for Innov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28, No.3, pp.74-92
Philip Kotler, (2000). Market Management, millennium ed. Retrieved September 24, 2012, from http://dl.ueb.edu.vn/bitstream/1247/2250/1/Marketing_Management_-_Millenium_Edition.pdf.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2012). About the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Retrieved September 24, 2012, from http://www.marketingpower.com/AboutAMA/Pages/default.aspx.
What’s Next?: After Stage-Gate Progressive companies are developing a new generation of idea-to-launch processes Reference Paper #52 by Robert G. Cooper
IEObserve國際經濟觀察(2017),FinTech是什麼?從全球十大FinTech公司看金融科技未來,金融科技(FinTech)來襲 四大領域迎來發展良機.中國投資咨詢網.2017
什麼是金融科技?.中國產經新聞.2016
《行銷理論的演變:4P、4C、4R | PM Tone 產品通》
《行銷4P、4C、4S、4R、4V、4I完整版 — dcplus數位行銷實戰家》
《4C 和 4P,你分的清楚嗎? — dcplus數位行銷實戰家》
孫長學,羅丹編著.中國農業知識化問題研究[M].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2
張仲良,張健生著.迎接挑戰[M].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王強主編.從第一步起:讓你的管理步伐愈加清晰[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年07月第1版
陳飴(2017-05-05),無得避的智能金融科技,立場新聞,Stand News.
蔡啟通(民 86),組織因素、組織成員整體創造性與組織創新之關係,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錢學森(2007),開放複雜巨系統理論視角下的科技創新體系,http://www.mgov.cn/complexity/complexity18.htm。
盧崇仁( 2017/01/26) 從精實生產到精實創新(上)
銀河數位行銷領航員(2017-09-13),O2O電商行銷重新定義,從線下創造線上聲量。HTTP://WWW.IWANT-IN.NET/TW/IMARKETING/?M=20170913) in 數位行銷
菲利普,(2018-08-28),AI時代來臨,跟人資有什麼關係?人資真的會被取代?人資4.0 vs. AI大時代,菲大專欄, https://www.jobforum.tw/discussTopic.asp?cat=hrfriend&id=161850
經濟部工業局,( 2018-03-06),研發與創新是企業成長及永續經營的驅動力,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393/post/201803050020/研發與創新是企業成長及永續經營的驅動力
CH9
European Commission(2013). Horizon 2020 Work Programme 2014 – 2015. Retrieved Oct. 22, 2017, from: http://ec.europa.eu/research/participants/data/ref/h2020/wp/2014_2015/main/h2020-wp1415-swfs_en.pdf#14
European Commission(2014a). RO-cKETs: Roadmap For Cross-Cutting KETs Activities in Horizon 2020. Retrieve Oct. 29, 2017, from: https://ec.europa.eu/growth/sites/growth/files/docs/body/cross-cutting-kets-roadmap-brochure_en.pdf
European Parliament(2017). European Parliament Report. Retrieved Nov. 3, 2017, from: http://www.europarl.europa.eu/sides/getDoc.do?pubRef=-//EP//NONSGML+REPORT+A8-2017-0005+0+DOC+PDF+V0//EN
拓墣產業研究院(2018)。工業4.0趨勢下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及其應用發展。上網日期:2018年11月21日,取自:https://www.topology.com.tw/DataContent/report/工業工業4.0趨勢下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及其應用發展/14797
科技部(2015)。中華民國科學技術白皮書(民國104年至107年)。上網日期:2017年10月03日,取自:https://www.most.gov.tw/most/attachments/58c59f7e-a989-47bc-81cb-33c3587ef435
陳鐵元(2016),從智慧製造趨勢看台灣產業的機會與挑戰,工業技術研究院IEK簡報,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
周正,陳楓(2013).“大數據時代”來了——專訪國防信息學院研究所所長孟寶巨集.解放軍報.2013.1.17.
趙繼海(2012).大數據時代圖書館面臨的挑戰機遇與對策.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
羅凱揚、蘇宇暉(2018),https://medium.com/marketingdatascience/大數據的五大管理挑戰-14d4dcc63982
張玉琦(2016-04-06),《大數據的獲利模式》,經濟新潮社出版;《大數據的關鍵思考》,天下雜誌出版;工研院產經中心IEK跨領域研究小組)
SEMI Taiwan ( 2019), 物聯網,工業4.0的轉型關鍵!
DIGITIMES(2018-11-13),物聯網新創智慧專輯,https://www.digitimes.com.tw/iot/package_show.asp?cat=158&id=546356&packageid=13117
Oracle Taiwan (2019),Oracle 人工智慧 (AI)—什麼是 AI?https://www.oracle.com/tw/artificial-intelligence/what-is-artificial-intelligence.html
翁至威(2018-08-06),經濟日報,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8944/3292260;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7644.html
陳昇瑋,溫怡玲(2019-07-12),《人工智慧在台灣》,天下雜誌出版
DIGITIMES (2018-11-14),IOT裝置進入5G世代的主流應用,https://goo.gl/MMJaGw
李柏毅(2013),認識雲端服務與安全,https://www.k12ea.gov.tw/files/common_unit/.../認識雲端服務與安全.pdf
CH10
蘇拾忠(1996),《策略規劃指南》出版社:遠流,出版日期:1996/07/01
賈曉東(2015),企業戰略規劃二十一步法。
北大縱橫(2014/09/10) ,網址:http://wtt.wzaobao.com/p/1b9YUq.html
黃河明(2010),策略規劃與價值創造,http://www.atelligent.com/view_show.php?l=zh&id=35
張寶誠(2010/09/23),談策略規劃,中國生產力中心
科技產業資訊室(2015),企業策略規劃標準流程與步驟
Charles W. L. Hill、Gareth R. Jones(2014),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10e,South-Western Pub.
林群貿(2009),外商銀行於台灣經營之策略分析-以台灣花旗銀行為例,中興大學高階經理人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CH11
Barnard, Chester I. 1968. The Functions of the Executive, Cambrige, MA:Harvard Univ. Press.
Davis, Keith 1985. Human Relation in Business, N. Y.: McGraw-Hill Inc., 253.
Dessler, Gray 1977.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Inc.
Forgotson, J. 1960. Communication in the Library. Wilson Library Bulletin, 24, 425.
Goldhaber, G. M., et al. 1979. Information Strategies : New Pathways to Corporate Power, 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Hall.
Luthans, F. , R. M. Hodgetts, and S. A. Rosenkrantz. 1988. Real Managers, Cambridge, Mass:Vallinger, p.68.
Rogers, E. M. & R. Agarwala-Rogers 1975.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Massachusetts:Addison-Wesley Pub. Co.
Simon, H. A. 1976. Administrative behavior, N.Y.:The free Press.
Steven, E. 1983. Communication through libraries, Metuchen, N. J.:The Scarecrow, 35.
李元墩(July 1999) ,組織溝通研究之回顧與展望,中華管理評論Vol.2, No.5, pp.121~131
徐立德,(民國63年),人群關係與管理(初版),台北:中華企管中心,120。
陳海鳴(2003),管理概論:理論與台灣實證,台北:華泰。
郭宣靆(2003) ,虛擬組織、關係網絡與出版:從虛擬文化之生產看出版的動態網絡組織,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29期,2003年03月15日。
秦夢群(1997) ,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市:五南。
林孟彥、林均妍(2014/09/16) ,管理學,出版社:華泰文化。
MBA智庫百科(2019),組織設計。
陳金城(2019),企業概論與管理學,千華數位文化。
知識百科(2019),組織結構。
CH12
Clark J. and K. Guy (1998),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A Review.” 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 10, No.3, pp.363-95.
Daft, R. L. (1978), “A Dual-Core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1, No.2, pp.193-210.
Damanpour, F. and W. M. Evan (1984),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 The Problem of Organizational Lag.”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9, No.3, pp.392-409.
Geoffrey A. Moore (May 2006), Dealing With Darwin: How Great Companies Innovate at Every Phase of Their Evolution, John Wiley & Sons, Capstone.
Tushman, M. and D. Nadler (1986), “Organizing for Innov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28, No.3, pp.74-92
IT時代周刊(2015),變革管理10大原則,IT時代周刊。
John Kotter(1996),《領導變革》,天下文化出版公司。
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2012),管理學:整合觀點與創新思維2/e,前程文化。
尹一丁(2012),商業模式創新的四種方法(A),銷售與管理,8:106~107
呂愛麗(2010-07-01),五大管理趨勢,以變革應萬變未來遠見雜誌2010年7月號。
汪大海,唐德龍,王生衛編(2004),公共管理碩士(MPA)系列教材 變革管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周杉(2009),企業管理的發展趨勢—變革管理,《商場現代化》,2009年第08期。
林義屏(2001),市場導向、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組織績效間關係之研究─以科學園區資訊電子產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邱淑芬、張莉慧及陳雲隆(民 92),「組織文化、組織知識創造情境與組織創新之間關連性研究-以台灣資訊硬體產業為例」,第十卷第四期,頁389-410。
喬為國(2009),商業模式創新興起緣由,含義與特點,工作論文。
彭俊,高萍萍(2012),商業模式創新淺析(A),經濟論壇,10:155~157
楊瑪利(2012-06-25),變革管理就是創新,天下雜誌218期。
董小英,周玲(2011),高新技術開發區知識創新能力初探。
蔡啟通(民 86),組織因素、組織成員整體創造性與組織創新之關係,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楸晴(2019.07.24),企業推重大變革,成功率只有30%...8個步驟,改變員工行為,商周,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aspx?id=26396&type=Blog
CH13
Bass(1985). Leadership and Performance Beyond Exception. New York:The Free Press.
Bass,B. M. & Avolio, B. J.(1994). Improvenment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through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Thousand Oaks, Californian: Sage Publications, Inc.
Burns, J. M.(1978). Leadership. New York:Harper and Row.
Bensimon, E. M. & Neumann, A & Birnbaum, R .(1989). Making sense of administrative leadership:The”L”word in higher education. ASTE-ERIC Higher Eucation Report 1.
Bryman, A.(1992). Charisma and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Lomdon:Sage.
Lussier, R. N., & Achua, C. F.(2001). Leadership:Theory, application, skill building. Ohio:South-Western colleage publishing.
林明山 (2019),人力資源的激發、管理,台肥月刊,http://www.taifer.com.tw/taifer/tf/043002/13.htm
林睿宏(2004)我國文官體系中公務人員激勵制度之研究—以我國司法院所屬司法行政人員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定、張潤書、陳德禹(民 78) 。行政學(上冊)。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李莉莉(2003)。台北市國民小學激勵策略與教師效能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旭宏(2005)。醫護人員的領導型態、激勵以及工作滿意度:實證及模式建立。私立元智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孫寶蓮(2004)。初任期國中教師工作激勵、角色相對重要性與職業倦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郭為希(2004)。校長激勵教師士氣作為之研究—以明日國中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瑋恩(2001)。激勵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私立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儷馨(2004)。高中職學校職員激勵認知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定國(2003)現代企業管理。三民書局。
鄭增財(1994)。從學校行政領導論教師教學熱忱的激勵因素。商業職業教育季刊,83,P.56-63。
鄭彩鳳(1998)。學校行政-理論與實務。高雄:麗文。
蔡得雄(民 90) 。工作認知與激勵因素對工作績效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市區公所里幹事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
蔡培村、武文瑛(2004)。領導學-理論、實務與研究。高雄:麗文。
謝文全(2004)。教育行政學。台北:高等。
CH14
Baysinger, B. and R. E. Hoskisson,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and R&D Intensity in Multiproduct Firm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2, 1989, pp. 310-332.
Benton-Kupper, J. (2001). The microteaching experience: Student perspectives. Education, 121(4), 830-835.
Danneels, E., & Kleinschmidt, E. J. (2001). Product innovativeness from the firm’s perspective: Its dimensions and their elation with project selection a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18, 357-373.
Gadrey, J., Gallouj, F., & Weinstein, O. (1995). New modes of innovation: How services benefit indust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3), 4-16
Gallouj, F. (2002), “Innovation in the service economy: The new wealth of nations”, Cheltenham: Edward Elgar
Goold, M. and J. J. Quinn, “The Paradox of Strategic Control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0, pp. 43-57.
Goold, M., Campbell, A. and M. Alexander, “Corporate-level Strategy: Creating Value in the Multibusiness Company”, Wiley, New York, 1994.
Halpern, C. T., Oslak, S. G., Young, M. I., Martin, S. L., & Kupper, L. L. (2001). Partner violence in clinical samples. Violence Against Women, 8,1301–1331.
Hill, C. W. L. and R. E. Hoskisson, “ Strategy and Structure in the Multiproduct Firm”,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2, 1987, pp. 331-341.
Jaeger, A. M. and B. R. Baliga, “Control Systems and Strategic Adaptation: Lessons from the Japanese Experienc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6(2), 1985, pp.115-134.
Olsen, M. E., “The Process of Social Organization”, Holt, Rinehart & Winston, Chicago, IL., 1978.
Ouchi, W. G. (1975), Organizational control : Two function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0, 559-569.
Ouchi, W. G. (1979),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he design of organization control mechanisms, Management Science, 25(9), 833-848.
Ouchi, W. G. (1984), The M-form society, MA :Anderson-Wiley.
Ouchi, W.G. (197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 control,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2, 95-113.
Ouchi, W.G. (1980), Market, bureaucracies, and clan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5, 129-141.
Tannenbaum, A. S.,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Work Organization”, Brookscole, Belmont, CA., 1968.
吳振維(2011)。組織學習、策略導向、創新與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台灣首府大學學報,2,97-124。
吳萬益(1996)。中美日在台企業經營環境、組織結構及策略運作互動關係之研究,管理科學學報,13(1),1-19。
汪美伶、李山田(2007)組織創新、員工心理安全與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商業銀行為主。東吳經濟學報,59,1-28。
林逸甄(2004)。服務創新與組織能力關係之研究-以台灣銀行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台北。
柯以諾(2013)。影響組織績效因素之研究—以醫院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佛光大學管理學系,高雄。
莊文忠(民97年)績效衡量與指標設計:方法論上的討論公共行政學報‧第二十九期〈研究論文〉頁61-91。
許金水(1991)。集團企業總部對所屬分子企業控制型態之研究-以臺灣區集團企業為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北。
郭昱瑩(2005)。施政績效評估制度探討。公務人員月刊,116,32-50
陳元倫(2000)。專案團隊控制制度與新產品開發績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桃園。
陳佛圓(2011)。組織氣候、管理控制系統與經營績效之研究-以 A、B公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高雄。
傅衡宇(2012)。組織控制、組織信任與角色外行為相關性之研究-以台灣第三方物流為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台北。
楊錦洲(2001)。顧客服務創新價值。台北:中衛發展中心。
熊東亮(2002)。多國際企業正式化控制與外派人員工作疏離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北。
蔡秉宏(2013)。台鐵服務創新對旅客再惠顧意願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台中。
盧廷羲 (2018-04-11) ,一次讀懂 Google、Linkedin 都在用的 OKR 目標管理法,《經理人月刊》,116 期。
CH 15
Barton G.. (2007), “Conquering your 2 biggest CRM challenges,” Sales & Marketing Management, No3, 159.
Julia,C.(2007), "Hitting the CRM mark,” Sales Mark Manage, 159 NO1 Ja/F, 24-27.
Kalakota R.M. (2001), “e-Business: Roadmap for Success”, 2nd Ed Addison Wesley.
Peppers, et al. (1999), “Is your company ready for one-to-one marketing?”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Feb, 151-160.
Counseling Center at University of Illinois-Champaign (2009). Stress management. Retrieved September 2, 2009, from http://www.counselingcenter.illinois.edu/?page_id=194.
01. Davenport, T. H. (1998). Putting the enterprise into the enterprise system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6(4), 121-131.
02. Gould, L. (1997). Planning and scheduling today’s automotive enterprises, Automative Manufacturing & Production, 109(4), 62-66.
03. Mabert, V .A., Soni, A.,& Venkataraman, M.A. (2000).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urvey of US manufacturing firms. 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Management, 41(2),52-58.
李傑(2016 )。工業大數據:工業 4.0 時代的智慧轉型與價值創新。臺北市: 天下雜誌。
韋康博(2018)。工業 4.0:從製造業到「智」造業,下一波產業革命如何顛覆全世界?出版社:商周出版。
鄧敏、李現民(譯)(2015)。工業4.0:即將來襲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原作者:Ulrich Sendler)。大陸:機械工業。
劉欣(譯)(2015)。工業4.0:結合物聯網與大數據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原作者:Alfons Botthof & Ernst Andreas Hartmann)。臺北市::四塊玉文創。
王寶苑(2017年9月13)。中小企業轉型工業4.0,德國政府設培能中心助攻。天下雜誌,特刊193,33--35。
汪建南、馬雲龍(2016)。工業4.0的國際發展趨勢與台灣因應之道。國際金融參考資料,69。
曾冠倫(2017)。以工業4.0為基礎之智慧工廠大數據平台建置。中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賀桂芬(2017年9月13)。工業4.0-- 58秒的競爭。天下雜誌,特刊193,16--17。
楊東榮(2017)。機器人系統服務商在工業4.0時代的商業模式。國立清華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楊川沛(2017)。工業4.0趨勢下對製造業的影響分析--以富士集團代工製造廠為例。元智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蔡紀眉(2017年10月)。工業4.0在世界各國的定位。數位時代,281,54--55。
蔡紀眉(2017年10月)。八大關鍵技術,11個經典使用場景。數位時代,281, 58--59。。
呂明山(2018)。工業4.0時代來臨∶機械工業4.0。科技大觀園。2018年10月11日,取自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c/sgTm.htm
韋樞(2017)。智慧機械助6大產業進軍工業4.0。中時電子報。2018年9月8日,取自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0325002963
產經觀測站(2016)。十分鐘了解什麼是工業4.0。2018年9月28,取自http://www.srido.org.tw/masterblog/10#
痞客邦(2016)。德國發起的“工業4.0”(Industry 4.0)”,從起源到未來,到台灣的生產力4.0。2018年9月10日,取自http://benevo.pixnet.net/blog/post/48351000
維基百科(2018)。工業4.0。2018年9月3日,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7%A5%E6
iT邦(2018)。工業4.0核心靈魂在哪裡?不是技術,而是整合思維。2018年9月22日,取自https://ithelp.ithome.com.tw/articles/10198101
張鴻(2012.12),設定目標讓員工現在就想行動!,TRADE MAGAZINE Special Report 特別企劃,no.258 39。
李杰(2014),新製造革命,Forbes China pp.72-83, 2014年10月。
李杰(2014/10/24) ,”大数据时代中的制造业转型与工业4.0趋势”, http://www.amdaily.com/zjxl/2822.html
先進製造業(2014/10/24),網址:http://www.amdaily.com/zjxl/2822.html。
以顧客關係管理服務中心開創核心競爭優勢,網址:http://gcis.nat.gov.tw/Moderncom/past.asp?Page=81c1.htm&Style=2&Topic=%B1M%AEa%BD%D7%BE%C2。
伊芸(2001),"顧客關係管理的三大難題",e 天下,第 004 期。
洪登貴(2002),"導入 CRM 系統的成功關鍵",網址:http://www.my-gd.com/gdweb/ePaper/doc_3002.asp。
徐茂鍊, (2006),"顧客關係管理",全華科技圖書。
莫乃健(2000),"贏得顧客一世忠誠",天下雜誌,第224期。
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電力企業員工通用能力培訓教材. 2007.11.
羅桂成(2009).個人管理技術研究.科技创业月刊
馬雪編著(2002).搶手人物.大眾文藝出版社,2002年01月第1版.
楊吉編(2011).營銷高手必讀的55本書.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09.
蔡秀玲、楊智馨(2013),情緒管理,揚智文化出版。
黃惠惠(2002),情緒與壓力管理,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Matheny, K.B. ,& McCarthy, C. J. (2002)。寫自己的壓力處方(王美華譯)。台北:張老師。(原著出版 2001)
朱海成(2016/07/12),電子商務概論與前瞻,出版社:碁峰。
朱海成(2017),管理資訊系統(電子書),出版社:碁峰。
行政院研考會(九十年四月十一日),電子化政府推動方案(九十至九十三年度)行政院。
潘國才(2018),國家發展委員會:「智慧政府規劃」報告,行政院第3632次會議
張笑恆(2003),作人必須堅守七道防線
圓神書活網(2017),當你不知道自己的未來要做什麼「能力規劃」比「職業規劃」更重要,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407/post/201712050021/當你不知道自己的未來要做什麼%E3%80%80「能力規劃」比「職業規劃」更重要
鄭閔聲(2018),斜槓人生真的適合你嗎?Cheers雜誌第215期 2018-07-30
kknews(2016-08-02),少做職業規劃,多做能力規劃,https://.cc/zh-tw/career/2vkx3y.html
林文怡(2011 年 06 月 29 日)興趣之外?─談能力與價值觀在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學生輔導中心
葉丙成 (2019-05-28),台灣教育真正的挑戰,是根本沒時間讓孩子「自我探索」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5373
Matheny, K.B. , & McCarthy, C. J. , 王美華譯,(2002); 壓力管理 Counseling Center at University of Illinois-Champaign, 2009
科技產業資訊室,(2015年3月18日),工業4.0探討工業4.0方程式:6C+6M
陳端武,(2018-07-09),工業5.0將重新引入人性化元素 https://www.digitimes.com.tw/iot/article.asp?cat=158&id=0000535874_GFI987AQ699ZCO5MAI796
kknews, (2017-10-12), 「工業5.0」是個什麼樣的概念呢?https://kknews.cc/zh-tw/tech/8byjzyl.html
行政院,(2019),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https://www.ey.gov.tw/Goals/5EF730EBAFCFFD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