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香港隊代表及前香港紀錄保持者 : 黎Sir (黎同昇)及 豹Sir (羅錦榮)為資深短跑運動員兼教練, 主要培育精英運動員, 有多年個別教授及執教名校校隊經驗。兩位資深教練訓練方法"重質不重量", 這對於成長中小朋友非常重要! 打好根基才是為學生鋪好「田徑之路」。
區Sir (區健輝)為前香港三級跳代表及資深跳遠教練, 有多年任教中,小學田徑隊經驗。精於改善學生跳遠技術, 因材施教。
Ms. Wong (王詠茵)為前香港跳高代表, 亦是多年中學學界D1冠軍, 對跳高有專項認識, 現任教小學田徑校隊。
另有其他資深田徑教練進行各項訓練。
從網上看到法國網球公開賽冠軍教練(Magnus Norman)的文章,他除了感謝外界對他們團隊的讚美及將Wawrinka奪冠功勞歸功於他外,他同時亦指出Wawrinka 的基礎教練才是關鍵人物。http://www.goodtogreatworld.com/en/2015/06/reflections-from-magnus-after-french-open/
我們可以說 Norman 很謙虛,或者是因為他也是基礎的教練, 所以他知道尊重基礎教練, 給基礎教練應得的稱讚。又或者, 他說的只不過是事實。這些高階的教練, 都知道基礎的重要 。
當一個好的基礎教練之所以不容易, 首先是你要知道怎樣才是好的基礎 - 甚麼年齡適合打哪些底 ? 怎樣循序漸進等...... 其次, 在這些基礎階段, 需要反反覆覆的苦功練習 。再來, 這些時候其實不會有多好的成績, 也不會有人來吹捧你是世界第一的教練, 沒有名, 當然,也有很大的可能就沒有利 。也就是說:基礎教練其實是投資回報率低, 需要知識水平卻高,播種時無人知, 收穫時也沒你事兒, 一種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一位基礎教練, 要忍受默默的付出, 但是成果都在選手已經離開你這邊之後才出現。 很多人是不幹這種笨蛋的事,所以, 假如基礎教練想要趕快收穫成果, 有很大的可能性, 就會變成揠苗助長了! 現在是贏了, 有名了, 可是日後的發展卻受限了!
現在最常會見到的幾個問題:
1. 厲害的教練去教高階, 初學反正不重要, 隨便教教就可以: 很多初學或啟蒙的教練, 根本是菜鳥教練擔任。 因為大家認為這階段不重要,很多這些啟蒙的教練, 可能連需要打好怎樣的基礎都搞不清楚。
2. 短視的基礎教練: 也許因為學校需要成績, 也許因為個人需要光芒,也許怕沒成績家長就帶人走 ... 就算知道應該要打好基礎,也還是只好以目前的成績做為第一優先。短期內看起來很風光 ,成人之後, 奇也! 小時虎虎生威, 長大卻怎麼打也打不上去? 悔之已晚 ...
3. 不願放手的教練: 基礎教練功成就可以身退, 讓運動員往下一個階段去 。假如運動員已經超過你可以帶的程度, 應該幫他找更好的地方, 或是至少放手讓他繼續高飛 。有些教練明知自己已經沒有東西可以給, 但是成績好的小朋友他就是不肯放手。照理說, 你應該給小朋友祝福, 希望他能繼續發展, 以後有所成就你也感到光榮。
假如有這些原因, 會導致很難培養出像Wawrinka這樣, 基礎功底很好的選手。不論之後的教練團隊有多厲害, 可能也很難讓他拿個大滿貫。
其實不僅僅網球,其他運動選手的培養,甚至擴展到一般小朋友的培育,均是同樣的道理。各位不妨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