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教育

祖父母節

祖父母節由來

我國人口結構早已成為高齡少子女化社會,在此社會結構下「祖孫」世代間的互動應該是很親密的,然而工商社會及家庭結構改變, 卻讓祖孫世代缺乏接觸的機會,形成隔閡與疏離,99 年由國立中正 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所發表的「跨世代互動關係調查」結果亦顯示:有 80.1%的祖父母可以把每個孫子女的名字記得一清二楚,但只有 36.8%的孫子女清楚祖父母的名字;有 39.3%的祖父母清楚記得孫子女的生日,但清楚記得祖父母生日的孫子女僅有 5.8%,顯見現代祖孫關係確實有待加強。

為喚起國人更加重視家庭世代關係,落實傳統核心價值之家庭倫理與品德教育,彰顯祖父母對家庭社會的貢獻與重要性,鼓勵年輕世代更樂於接近長者,分享他們的生命經驗及人生智慧,以發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想社會,進而達成建構無年齡歧視的社會願景,教育部首次於 99 年 8 月 29 日(星期日)發起我國的第一屆「祖父母節」, 爾後則固定於每年 8 月的第 4 個星期日慶祝該節日。

祖父母節的理念與意涵

  1. 倡導正向老化態度

  2. 促進家庭世代傳承

  3. 建立悅納老人之和諧社會

祖父母節之願景

「孝親尊長」、「敬老尊賢」是中華文化延續數千年的傳統價值與美德,冀望藉由教育的管道與推動,發起及訂定「祖父母節」, 讓國民從小培養此美德,喚起民眾重視目前逐漸式微的家庭世代關係。並以「教育」搭起世代橋樑,透過祖父母連結傳統與創新,讓年 輕世代認識老化、悅納老人,也讓祖父母在晚年生活與家人更親密, 使我們社會上每位長者都能讓年輕世代更樂於接近,達成建構無年齡 歧視的社會願景。

(以上資料取自教育部樂齡學習網。《我國祖父母節之由來及意涵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