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來,世代觀念差異,造成彼此間的衝突與隔閡,面對世代間在金錢使用習慣、職場態度、生活價值觀的不同,該如何避免衝突,建立兩者間相互理解和對話的可能?央主題將以「世代對話」為題,透過節目開啟兩代對談。





.

臺灣經濟的兩代衝突

  如何開啟對話?經濟問題往往是造成對話衝突的原因之一,根據〈時勢造英雄:台灣個人所得的世代不平等,1992-2017〉調查中發現,戰後到1972年以前出生的嬰兒潮世代, 享有經濟成長時期所帶來的所得優勢,而1978年後出生的年輕世代則普遍所得較低。 究竟臺灣青年在這世代所面對的是什麼樣的經濟困境?又或者對於現代青年來說,生涯規劃的想像是什麼?我們將從臺灣經濟展開世代對話。

資產分配不均 80年後生不逢時

求穩定還是追夢想?青年族群的生活觀

資產分配不均 80年後生不逢時

〈時勢造英雄:台灣個人所得的世代不平等,1992-2017〉研究中指出,1977年後出生的青年世代面臨平均收入比前幾代低,可以預見2030年後臺灣所面臨的崩世代。台灣勞工陣線工作貧窮研究室主任洪敬舒表示,世代的不均可以從幾個政策與趨勢看出端倪:

22K政策 大學薪資定錨現象

  2009年四月政府推出22K政策,初期因為沒有要求企業額外增加薪資,促使許多企業都直接以政府補助22000元任用新人,但是該薪資低於當時大專畢業生平均薪資。方案實施後,出現許多企業在聘用大專畢業生時將薪資訂在22000元,形成定錨效應。

就業結構改變  「愛拚就會贏」難實現

  洪敬舒說,兩岸經濟貿易局勢,改變了臺灣產業結構,臺灣財團不斷外移廠房,臺灣青年失去在臺就業機會,反觀中國產業蓬勃發展下,形成磁吸效應 資本與青年人才持續外移。

非典型就業 企業大量雇用派遣人力

  90年代早期臺灣以派遣方式雇用專業人才,但是1997年後,企業卻大量增加派遣方式雇用作業員,減少長期聘用的人力成本,但是派遣勞工卻無法長期累積工作經驗,造成派遣勞工越弱勢。

世代資源不均 買房得靠爸

  經濟海嘯時期,政府為振興經濟,因此以減低稅收方式,吸引企業回臺投資產業,但事與願違,依據央行統計,有四成企業回臺轉投資房地產, 造成臺灣房產高漲,青年人更無法靠自己購入房產。

就業博覽會新人求職現場。圖/中央社。

科技產業薪資平均較其他行業高。圖/ATP

科技產業薪資平均較其他行業高。圖/ATP

求穩定還是追夢想?青年族群的生活觀

  網路上流傳一篇文章比較月薪25萬及3萬的差異,引發網友熱議,討論間顯示出不同年輕人的價值觀,因為於世代經濟困境,造成不同使用金錢的生活方式。

理工VS.人文 年薪大不同

  導演廖建華說大學畢業幾年後,理工相關工作,確實可以在就業職場達到年薪80~100萬的條件,相對於人文藝術的工作者來說,年薪卻僅有理工工作者的一半。但是對人文藝術者來說,薪水不一定是作為工作的衡量標準。

年薪百萬 青年買房仍不易

  就算在竹科工作,年薪高達百萬,對於青年來說,買房仍非易事,廖建華說自己在竹科擔任工程師的同學 ,雖然還是買得起房,但是往往會選擇二手、蛋白區、父母資助頭期款的方式減輕經濟壓力。

求穩定還是追夢想?青年與世代間的工作抉擇

  薪資變薄,青年能夠存下來的錢有限,過去臺灣白手起家、自買土地自蓋住家的成功經驗,現在這一代難以再複製。因此工作的追求,常常是夢想實踐與穩定薪資做抗衡,這不僅是青年族群工作所面臨的抉擇,也同樣反應世代間的價值觀。

·

傳承開啟兩代對談

  如果經濟是造成兩代衝突的來源,那麼倚靠「文化」是否是兩代展開對話的開始?世代對話,透過年輕一代傳承傳統技藝,讓文化傳承作為媒介,讓兩代開始對談。

傳藝接班人計劃 開啟兩代樂手的互動

22歲施勝騰 開創神將骨架收藏市場

傳藝接班人計劃 開啟兩代樂手的互動

  為協助傳統藝術人才延續及發展,並向大眾推廣珍貴而美好的臺灣文化,傳藝中心於106年起規劃「傳統藝術接班人-駐園演出計畫」系列演出,公開邀請國家登錄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或團體以演代訓,從固定演出中,達到精進技藝以及傳統表演藝術實質傳承、培養接班人的目標,其中北管樂手邱火榮老師就是業師之一。

結業藝生林永志 看北管樂師邱火榮

  邱火榮老師在舞臺下非常尊重藝術表演,甚至他常告誡晚輩:如果樂手自己不尊重藝術,別人也不會尊重你。表演藝術就是一門工作,我們對工作敬業的表現,就是把表演做好。

結業藝生吳聲杰 看北管樂師邱火榮

  即便老師每次教的都是同樣的樂器,可是每次傳達的樂曲情緒和意境都不一樣。唯有一定的底蘊,學生才能聽出樂曲演奏的不同。他也學到樂手必須了解自己的身段,演出最適合自己能力的表演。

資深樂手手把手 傳授表演經驗與反應

  吳聲杰表示,與邱火榮老師身上學到的,除了樂曲的演奏技巧,最難得的是可以了解到老一輩樂手的表演經驗,以及表演的臨場反應,這是年輕一代樂手比較難學到。

新世代的創新 奠基在上一代的傳統上

  年輕一代的樂手,會想要吸引更多年輕人喜歡北管,因此極力在表演上創新,但是吳聲杰、林永志兩人皆表示,所謂的創新,不是毫無邊際,創新必須要奠基在傳統上。所以傳統的表現手法上,仍需要繼續向上一代的老樂手學習。

傳藝進駐團體「楊秀卿說唱藝術團」圖/傳藝中心

神將作品。圖嘉邑施家神將工作室

22歲施勝騰 開創神將骨架收藏市場

  嘉義縣水上鄉「嘉邑施家神將工作室」傳承百年的手工神將骨架竹製技藝,第四代傳人22歲青年施勝騰傳承技藝,年紀雖輕,卻有著老一輩擁有的職人手作精神,期盼將竹製骨架技藝發揚光大,讓更多人瞭解這項在地技藝。

接手家業 22歲施勝騰發揚傳統手藝

  嘉邑施家神將工作室傳到施勝騰已經是第四代了,會接手家業,是認為如果自己沒有接手,這項傳統技藝就會流失,而且從幼稚園開始施勝騰就跟著父親學習神將的竹製骨架,16歲就可獨自製作,22歲就能完全接手家業。

製作骨架高工時 年輕人有興趣就不怕辛苦

  當外人說年輕人無法吃苦耐勞,但是看著施勝騰按部就班的從剖竹,曬乾組裝編製的辛苦製作過程,問累不累?施勝騰卻說不累,他還說,年輕人就是要經過辛苦的歷練。他說,有時候他接到神將骨架的訂單,一忙就是一天十二小時的工作時數,但有興趣就能撐下去。

年少想放棄 「傳承」成堅持下去的使命

  施勝騰曾經一度想要放棄這項技藝,因為他看見同儕間的朋友,下課後常常結伴出遊,自己卻只能回到家中,繼續幫忙家業,讓他覺得不自由想放棄,但是為何會堅持下來?施勝騰記得爸爸曾經說過,做事要有始有終,既然有心要接手家業,就要堅持下去,畢竟這項功夫也是屬於自己家族的技藝。

.

新舊世代譜出新榮景

  舊世代有許多經驗與傳統,新世代則有創新和不設限的想法,如果新舊兩個世代能夠對話、合作,或許能找出兩代間和諧共榮的新景色。

圖為「戲春大稻埕」活動,企圖以活動,重新擦亮大稻埕「戲窟」的魅力。記者/江昭倫攝影

大稻埕年貨大街。圖/中央社

大稻埕 新舊混搭的新風味

  政壇出身的周奕成,40歲時淡出政壇,投身大稻埕,從事輔導創業和推動文化產業的工作。周奕成的進駐,讓老街添增年輕氣息。

  周奕成會選擇大稻埕作為創新產業的基地,是因為他認為這裡的歷史充滿了人文痕跡,過去大稻埕雖然作為熱鬧的商區,卻也是人文雅士聚集聊天的場所,憑著它的豐富底蘊,選擇在此做為文創的出發點。

老街年輕不在 百年商行帶動發展潛力

  周奕成2008年進駐大稻埕時發現,大稻埕街景市容相當老舊,少了年輕活潑的氣息,但是周奕成卻看出,大稻埕明明有幾間經營好幾代優秀的商行,非常有發展的潛力。

翻新大稻埕 歷史文化+創意

  老舊的大稻埕也曾年輕,周奕成說,他不是要百分百重現大稻埕年輕的榮景,否則這就只是拿著「懷舊」來當作特色,並不能維持大稻埕的商機。

  周奕成說,想要在大稻埕發展,就要萃取大稻埕年輕時期的精神,所以他一直鼓勵年輕人來大稻埕創業,也期許年輕創業者,在這個充滿歷史人文精神大稻埕街道上,發揮年輕人的創意。於是大稻埕有了如今的老街新風貌。


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臺 臺北市104中山區北安路55號 TEL:886-2-28856168 FAX:886-2-28855423

本網站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Edge、Safari 等電腦或行動裝置瀏覽器閱讀,本站不支援舊版 IE 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