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僑孝

學校的由來

僑孝國小在民國四十九年創立,數一數,它現在幾歲了?過去和現在有什麼不一樣?

住在本地區的小朋友,以前 都要到幾公里遠的北屯國民小學上學,每天往返上課非常辛苦。鄉黨賢達於是建議擇地建校,民國四十四年,由舊社鄉賢林新發、郭盛國、林丁炎、盧坤諸先生與北 屯國校林丁松校長磋商,向臺中市政府爭取預算於同年九月一日建教室二間,廁所一幢於舊社裡南興宮院內,成立北屯國校舊社分班,招收低年級學童二班,由郭福 全任分班主任,主持班務,這是本校的創始。民國四十八年八月七日,本省中南部豪雨成災,災情嚴重,海外僑胞聽到了這個消息,紛紛捐獻,響應救災運動,教育 廳以該款擴充災區建校之用,本校就是當時建校的其中一所。

僑孝的命名

本校成立於

民國四十四年九月一日,原名為北屯國民學校舊社分校。

民國四十九年十月十日奉准獨立為僑孝國民學校,

民國五十七年七月一日更改校名為僑孝國民小學

組織編制圖

校徽的象徵

1.外型是五瓣的梅花,象徵著堅忍不拔的精神,同時也代表我們的教育是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

2.最上面的圖形是臺中市的市徽。

3.深綠色的圖形代表老師的雙手在僑孝的園地裡,孕育國家未來的幼苗,希望幼苗成長茁壯。

4.湛藍色的"QXES",代表僑孝國小的英文縮寫。

關於「舊社」-金谷橋

抗日義軍溝背古戰場—舊社里「金谷橋」

溝背古戰場遺址


現 址:臺中市北屯區北屯路舊社金谷橋附近

沿 革:溝背在臺中市北屯區舊社里中豐公路、縱貫鐵路東旁,為一小聚落(今碧柳巷附近)。光緒二十一年(1895),日軍自澳底登陸後,一路南下,8月25、26 日, 在臺中市交頭家厝附近,遇到抗日義軍頑強的抵抗,是為中部八卦山戰役的前哨戰,因義軍以濃密竹林為天然掩堡,民居土墼外圍極厚,子彈無法穿透,日軍傷 亡慘重,並折損中村中尉及三名決死隊仍無法攻破義軍防線。之後,日軍由松山隆志少尉率領十五名下士以下工兵為決死隊,冒死於牆內裝置棉花火藥,並放火燒毀 民房,攻破防線後,義軍乃逃往大坑方向。至今北屯路上仍留有金谷橋一座,為昔時日軍為紀念而名之,此次戰役,日軍稱為頭家厝戰役,我方義軍主要戌守溝背一 帶,故名「溝背戰役」,據日方資料,在兩日交戰中,日軍戰死二十名,受傷七名,義軍之傷亡約二百餘名,我方並無正式紀錄。

建築特色:交通橋樑金谷橋及水利設施雷公汴為主要建築,金谷橋目前仍為主要交通要衢、雷公汴為農業灌溉水利建設。

現 況:目前仍留有日軍金谷士兵紀念橋樑「金谷橋」一座,原金谷墓地亦在今北屯路附近田園內,據地方人士口述,約民國42年左右,家屬將墓園移回日本安葬,主要戰場在雷公汴附近,位於柳川(舊社溝)源頭,遇雨季水流仍大,水聲隆隆有如雷公,居民設汴將水分流灌溉故名「雷公汴」。

資料來源:http://www.lanchu.com.tw/village/military/NtG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