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h, Hsiu-Ching, Yun-Cheng Lee, Hao-Yen Yang, Li-Heng Chen and Hwong-wen Ma (2025) Assessing car-sharing as a circular economy strategy:the case of Taiwan, Sustainability: Science, Practice and Policy, 21:1, 2475590 [pdf]
Shih, Hsiu-Ching, Yan-Ting Lai, Hao-Yen Yang,and Hwong-wen Ma(2024),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material competition modelling for evaluation of incentive policies on plastic waste,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Volume 434, 1, 140195 [pdf]
Lin, Shu-Ching, Shen-Yuan Chen, Hao-Yen Yang(2024), The Impact of ESG Scores on Firm Value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The Mediating Role of Green Finance and Green Economy,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197-229. [PDF]
Hua,chia-cheng, Hao-yen Yang, Su-Ling Peng(2022), Evaluating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revitalization vouchers -The case of Taiwan’s Triple Stimulus Vouchers, Pacific Economic Review, 27(4),319-339.[pdf]
楊浩彥、劉名寰(2022)科技創新政策經濟效益評估的可計算一般均衡分析:以臺灣資通訊產業研發投資為例,經濟研究,58:1, 1-58。[pdf]
林明仁、林常青、張俊仁、曹添旺、楊浩彥(2019),「經濟學門學術期刊評比更新: 2019 年」,經濟論文叢刊,第四十七輯第四卷,頁503-542,台北: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出版。[pdf]
卓金和、楊浩彥、陳中舜、張耀仁、洪紹平(2018),「我國能源轉型對電價與縣市產業之衝擊」, 臺灣能源期刊,第五卷第四期,頁367-393。[pdf]
Peng, Shi-Shu, Ming-Huan Liou, Hao-Yen Yang and Chih-Hai Yang (2018), RMB Revaluation and China’s Trade: Does RMB Have a Limited Effect on China’s Surplus?, Taiwan Economic Review,46(3), p.p. 333–362.[pdf]
Su, Yu-Wen, Hao-Yen Yang and Chih-Hsun Lin (2017), Increase of electricity price and energy efficiency: analysis using the macroeconomic interindustry model of Taiwan,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 29(3), p.p. 430-451.[T&F link][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Input-Output Association]
Chen, Ku-Hsieh, Hao-Yen Yang, Joe-Ming Lee and Ching-Fang Chi(2016), The impact of energy prices o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ergy efficiency: evidence from Taiwan, Energy Efficiency 9(6), p.p. 1329–1349.[Springer link]
劉光哲、王仁甫、楊浩彥(2015),「ICT投資對台灣GDP影響研析」,電子商務學報,17(2),頁139-182。[pdf]
Cho, Chin-Ho, Yun-Peng Chu and Hao-Yen Yang (2014), An Environment Kuznets curve for GHG emissions: A panel cointegration analysis, Energy Sources, 9, p.p.120-129.[T&F link]
Cho, Chin-Ho, Li-Jiun Yang, Yun-Peng Chu and Hao-Yen Yang (2013), Renewable energy and renewable R&D in EU country: A cointegration analysis, Asian Journal of Natural & Applied Sciences, 2(1), p.p. 10-16. [pdf].
Cho, Chin-Ho, Yun-Peng Chu and Hao-Yen Yang (2011), Oil demand and energy security in Asian countries, Journal of Energy Market, 4(2), p.p. 27-42 [pdf].
Chen, Ku-Hsieh and Hao-Yen Yang (2011), Revealing the International Spillovers Structure of Innovation for Asian Region, Global Economic Review, 40(1), p.p. 83-121.[T&F link]
Chen, Ku-Hsieh and Hao-Yen Yang (2011), A Cross-country Comparison of Productivity Growth Using a Generalized Metafrontier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 with Application to Banking Industries in Taiwan and China,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35(3), p.p. 197-212.[Springer link]
Chen, Ku-Hsieh, Ho-Ming Hsiao and Hao-Yen Yang (2010), Spillover Effects of Innovation: Taiwanese Evidence, Applied Economics, 42, 3417–3437 .[T&F link]
Chen, Ku-Hsieh and Hao-Yen Yang (2010), Appraising the economic impact of the 'opening-up to Mainland Chinese tourist arrivals' policy on Taiwan with a tourism-CGE model, Asia-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15(2), p.p. 156-175.[T&F link]
楊浩彥(2009),「能源稅的經濟效果:考慮參數不確定的可計算一般均衡分析」,台灣經濟預測與政策,40(1),頁79-125,台北: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出版。[全文pdf]
Yang, Hao-Yen and Chen, Ku-Hsieh(2009), A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Impact of a Tourism Crisis: A Case study of the SARS Epidemic in Taiwan, Journal of Research Policy in Tourism, Leisure and Events, 1(1), p.p. 37-60.[T&F link]
陳谷劦、楊浩彥 (2008),「共同邊界Malmquist生產力指數的再延伸,並以跨國總體資料為例」,經濟論文叢刊,36(4),頁551-580,台北: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出版。
呂紹榮、楊浩彥(2008),貿易垂直專業化與關稅效果之研究:台灣可計算一般均衡分析,台灣銀行季刊,59(2),頁79-125 。
楊浩彥(2007),「利用一般均衡模型評估觀光與旅遊活動的經濟效果:以「觀光客倍增計畫」為例」,戶外遊憩研究,20(3),頁75-83。
郭迺鋒、楊浩彥、朱真慧(2004),「海外專利活動與政經體制關聯之實證研究」,經濟情勢與評論,10(2),頁64-90。
陳麗瑛、郭迺鋒、楊浩彥、王思粵(2004),「兩岸三通對台灣產業之影響:總體經濟效果分析」,台灣銀行季刊,55(2),頁133-166。
Yang, Hao-Yen and To-Far Wang (2002), Social incidence and economic costs of carbon limits: a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for Taiwan,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Vol. 9, p.p. 185-189.
楊浩彥(2001),「台灣能源消費與經濟成長因果關係探討」,科技發展經典文獻,北京:中國科協科技報研究會。(簡體字)
Yang, Hao-Yen (2001), Carbon emissions control and trade liberalization: coordinated approaches to Taiwan’s trade and tax policy, Energy Policy, Vol.29, No.9, p.p. 725-734.[Elsevier]
Yang, Hao-Yen (2001),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pollution: A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n Taiwan, Economic Modelling, Vol.19, No.3, p.p. 435-454.[Elsevier]
Yang, Hao-Yen (2001), Fuel tax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in Taiwan, The Journal of Energy and Development, Vol. 26, No. 1, p.p. 1-18. [JSTOR]
Yang, Hao-Yen (2001), Energy-income causality and carbon-reducing policy in Taiwan, Pacific and Asian Journal of Energy,.
楊浩彥 (2000),臺灣地區與能源使用相關的二氧化碳減量成本估計:多目標規劃法之應用,中研院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十二卷第三期,頁459-454,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出版。[全文pdf]
Yang, Hao-Yen (2000), Carbon-reducing taxes and income inequality: General equilibrium evaluation of alternative energy taxation in Taiwan, Applied Economics, Vol. 32, p.p. 1213-1221.
Yang, Hao-Yen (2000), A note on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GDP in Taiwan, Energy Economics, Vol. 22, No. 3, p.p. 309-317. [pdf]
Yang, Hao-Yen (2000), Coal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aiwan, Energy Sources, Vol. 22, No. 2, p.p. 109-115.
Yang, Hao-Yen (1999), Will electricity shortages restrain the economic growth in NICs: An application of co-integration and causality techniques to the Taiwan economy, The Asian Economic Review, Vol. 41, No. 3, p.p. 514-22. [Indian Institute of Economics]
楊浩彥 (1998),「台灣能源消費與經濟成長因果關係探討」,能源季刊,第二十八卷第四期,頁16-29。
楊浩彥 (1998),「溫室氣體限量排放對臺灣經濟影響之研究—一般均衡分析」,世新大學學報,第八期,頁255-276。
楊浩彥 (1998),「溫室氣體減量成本之研究」,能源季刊,第二十八卷第三期,頁72-80。
蔡光第、楊浩彥(1996),「多層次巢覆式R&D外溢與其對台灣製造業不同科技部門之貢獻」,經濟論文叢刊,第二十四輯第一卷,頁445-473,台北: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出版。
楊浩彥、陳忠榮(1996),「生命刑罰嚇阻效果的貝氏分析」,經濟論文,第二十四卷第一期,頁115-133,台北: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出版。[pdf]
楊浩彥、王塗發(1995),「台灣經濟-環境-能源互動關係之研究」,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七卷第二期,頁223-275,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出版。[全文pdf]
楊浩彥、王塗發(1995),「整合環境--經濟多目標規劃模型之研究:臺灣實證分析」,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七卷第一期,頁27-63,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出版。[全文pdf]
陳忠榮、楊浩彥(1991),「創新技術的早期採用:光電技術之分析」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四卷第一期,頁277-307,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出版。[全文pdf]
楊浩彥(2020)COVID-19對台灣產業的影響(科技部人文司「新冠肺炎影響人文社會反思與治理」計畫項下的子計畫3-2),新冠肺炎影響之人文社會反思與治理研討會,主辦單位:科技部人文司,協辦單位:台灣大學生醫倫理中心、台大醫學院、台大醫院,台北:台大醫學院基礎醫學大樓104講堂。[PDF]
劉名寰、楊浩彥(2018), 科技創新政策經濟效益評估的可計算一般均衡分析-以臺灣資通訊產業研發投資為例,台灣經濟學會2018年年會/暨當代經濟議題學術研討會,台北:台灣經濟學會。
楊浩彥(2017),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及其在政策上的應用,「政策研究方法與應用」研討會,南港: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投影片)[主持人管校長]
劉名寰、林崑峯、楊浩彥(2017),科技創新政策經濟效益評估的可計算一般均衡分析,「政策研究方法與應用」研討會,南港: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吳易樺、劉子衙、洪明龍、楊浩彥(2014),能源稅之經濟衝擊評估:累進稅率與平滑稅率之比較, 台灣經濟學會、台灣效率與生產力學會2014年聯合年會暨東吳大學經濟學系60週年系慶研討會,台北:台灣經濟學會。
Su, Yu-Wen, Hao-Yen Yang, Yun-Hsun Huang, Chin-Hsun Lin and Yi-Lin Chang(2014), INFORTW: An interindustry forecasting model of the Taiwanese economy, The Twenty-Second Inforum World Conference in Alexandria, Virginia, USA.
楊浩彥(2012) ,CGE 模型的原理與架構,後京都時期節能減碳之經濟影響評估(2/3):TAIGEM -III 模型理論及研習,台北:清華大學全球化經濟研究中心。
諶香伶、葛復光、楊浩彥(2011),台灣電子電機產業基於出口增加後對未來之經濟能源與環境效益評估,2011兩岸新能源與溫室氣體減量策略研討會,台北:台灣經濟研究院。
郭迺鋒、楊浩彥、林政勳、方文秀(2011),鋰電池產業對台灣經濟發展影響的研究-投入產出方法的分析,綠能藍海系列研討會—技術與經濟篇,台北:遠東國際大飯店。
賴景昌和楊浩彥(2010),「臺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TSSCI)」資料庫發展歷程與建置經驗,第三屆兩岸四地學術名刊高層論壇:兩岸四地學術名刊的合作與交流,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郭迺鋒、彭素玲、楊浩彥、謝雨豆、詹智盛(2010) ,人力素質與人口組成對創意產業出口貿易的影響:配對國家引力模型的實證研究,人口變遷與社會發展聯合研討會,台北׃臺灣人口學會。
楊浩彥(2008),能源稅的經濟效果:考慮參數不確定的可計算一般均衡分析,2008總體經濟計量模型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與行政院主計處共同舉辦。
賴景昌、簡錦漢、楊浩彥(2008),TSSCI台灣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兩岸學術期刊評鑑暨出版產業發展學術研討會,台北:淡江大學、南京大學、金珊公司合辦。
陳谷劦、楊浩彥(2007),共同邊界Malmquist生產力指數的再延伸,並以跨國總體資料為例,台灣經濟學會年會,台北:台灣經濟學會。
秦朝俊、楊浩彥(2007),台灣股市投資人處份效果之研究,2007財政與金融發展學術研討會,頁1-15,台北:景文科技大學出版。
呂雨龍、王傳慶、楊浩彥(2005),國際油價變動與國內油品市場自由化對總體經濟與產業結構的影響--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的應用,台灣經濟學會與北美華人經濟學會2005年聯合年會,台北:台灣經濟學會。
李秉正、徐世勳、林國榮、楊浩彥(2003),一般均衡模型運用在競爭政策的可行性分析,第十一屆競爭政策與公平交易法學術研討會,台北: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pdf]
楊浩彥(2002),「綠稅稅制改革」,環境政策與收費制度立法院討論會,台北: 台灣環境與災害政策學會。
楊浩彥(2002),「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在競爭政策分析上的應用」,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應用在競爭政策分析之可行性研討會,台北: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
楊浩彥、郭迺鋒、朱澤民(2002),「以課徵碳稅抵減產業雇主健保負擔之綠色稅制改革的CGE實證研究:編制社會會計矩陣及減碳模擬分析」,第一屆農業與資源經濟學會研討會,台北: 台灣農業與資源經濟學會。
郭迺鋒、楊浩彥、朱澤民(2002),「以碳稅收入抵減產業雇主健保負擔的實證研究」,綠色租稅改革研討會,台北: 台灣經濟學會與台灣經濟研究院合辦。
郭迺鋒、楊浩彥 (2001),「台灣加入世貿、課徵碳稅與雙重紅利:考慮市場結構之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中華民國能源經濟學會研討論文,台北:中華民國能源經濟學會。
楊浩彥、郭迺鋒 (2001),「碳稅、市場結構與雙重紅利之實證分析:台灣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第五屆經濟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國立台北大學。
郭迺鋒、楊浩彥(1999),「實施市場導向碳排放減量政策對臺灣經濟的影響:整合經濟-能源-環境之CGE實證模型」,第一屆環境與能源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中興大學。
郭迺鋒、楊浩彥、溫麗棋(1999),「碳稅收入循環利用之雙重紅利效果:台灣多部門CGE實證模型」,1999東吳經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東吳大學。
楊浩彥、郭迺鋒 (1998),「貿易自由化下課徵碳稅與永續發展目標: 一般均衡分析」,第三屆經濟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國立中興大學。
許志義、柏雲昌、楊浩彥、郭迺鋒、蔡光第(1996),「課徵碳稅對台灣經濟影響之分析」,中華民國能源經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35-360,台北:中華民國能源經濟學會。
蔡光第、楊浩彥(1993),「多層次巢覆式R&D外溢與其對台灣製造業不同科技部門之貢獻」,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1993年研討會論文集,頁529-551,新竹: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
2025 台北市體育局 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賽會經濟效益與滿意度調查,台北市立大學。(協同主持人 )
2024-2025 台灣電力公司 台灣地區產業結構變遷與電業營運衝擊分析,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部分參與)
2023-2025 經濟部能源署 節約能源政策及技術策略規劃計畫,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部分參與)
2020~2022 臺北市體育局 臺北市運動產業發展暨經濟效益分析 - 運動產業衛星帳及後世大運經濟影響,國立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共同主持人 ) [PDF]
2020 科技部人文處 新冠肺炎影響人文社會反思與治理 (子計畫三-2): COVID-19的產業衝擊評估,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PDF][記疫][協同主持人]
2020 國家發展委員會 振興三倍券之經濟效益評估[PDF],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部分參與 )
2020 國家發展委員會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之經濟效益評估[PDF],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部分參與 )
2019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運輸部門溫室氣體減量策略成效研析,中興工程。(部分參與 )
2018 科技部 經濟學門學術期刊評比更新計畫(MOST 107-2420-H-001-005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共同主持人)。[pdf]
2016~2018 農業科技研究院 我國農業政策模擬評估可應用之模型。(主持人 )
2018~2019 中山科學院航太所 我國航太產業之投入產出模型建構與產業關聯暨經濟影響之實證研究。(部分參與 )
2018 中技社 我國醫療保健產業的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部分參與 )[pdf]
2017 ~2018 台灣造船公司與海軍潛艦發展中心 軍艦國造對增加國內就業機會暨提升經濟效益之研究。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共同主持人 )[PDF][link]
2017 中技社 貿易保護主義對於我國GDP、失業與產業結構的影響。(部分參與 )[pdf]
2016~2017 臺北市體育局 臺北市運動產業發展暨經濟效益分析 - 運動衛星帳及投入產出模型。(共同主持人 )[PDF]
2016 勞動部 全球供應鏈、網際網路科技發展趨勢對勞動市場影響與因應分析。(部分參與 )
2015 中華民國證券商業同業公會 探討如何提升我國證券商競爭能力-借鏡亞太地區經驗。(共同主持人 )[PDF]
2015 工研院 利用AIM模型評估我國能源政策對於社會與經濟之影響。
2014 工研院 建置AIM模型―能源稅之經濟衝擊評估:累進稅率與平滑稅率之比較。
2014 工研院 節約能源與效率提升整體策略研究(3/4)。(部分參與 )
2014 國發會 氣候變遷因應策略及影響評估。(部分參與 )
2013 工研院 節約能源與效率提升整體策略研究(2/4)。(部分參與 )
2013 觀光局 陸客觀光團及自由行陸客對觀光產業供應鏈經濟效益分析。(部分參與 )
2013 經建會經研處 氣候變遷調適對我國經濟之影響評估(3/3)。(部分參與 )
2013 經建會經研處 後京都時期節能減碳之經濟影響評估(3/3)。(部分參與 )
2012 工研院 氫能源系統與產業經濟模型整合分析研究-以汽電共生系統為例。
2012 金門縣政府(金門酒廠) 金門縣白酒產業發展規劃。(共同主持人 )
2012 高雄市政府 高雄綠能產業群聚發展推動計畫。(部分參與 )
2012 經建會經研處 氣候變遷調適對我國經濟之影響評估(2/3)。(部分參與 )
2012 經建會經研處 後京都時期節能減碳之經濟影響評估(2/3)。(部分參與 )
2012 台經院 經濟能源與環境(3E)政策評估模型之功能擴充維護與應用。(部分參與 )
2011 台灣金融研訓院 台灣金融情勢指數之編製與應用。(部分參與 )
2011 水利署 水足跡概念推廣與先期研究。[全文PDF](部分參與 )
2011 工研院 氫能源總體經濟關聯模式建立與應用。
2011 大陸委員會 人民幣長期趨勢之探討及其對兩岸貿易和區域與兩岸產業分工之影響。(部分參與 )
2011 財團法人長園基金會籌備處 氧化鋰鐵磷電池產業對台灣經濟發展影響的研究-投入產出方法的分析。[link]
2010 勞委會職訓局泰山職業訓練中心 勞動市場動態資料庫建置及空間計量的失業率變化與勞動力發展策略研發分析:勞動力發展決策平台。(部分參與 )
2010 環保署 水污染防治費徵收制度及衝擊研析計畫。(部分參與)
2010 中央健康保險局 酒品健康福利捐開徵之可行性及其影響層面之研究。(部分參與)
2010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 自由貿易港區設置管理條例第29條子法稅式支出評估研究。(部分參與)
2010 文建會 博物館法草案稅式支出評估研究計畫。(部分參與)
2009 經建會 創意經濟對台灣經濟的影響。(部分參與)
2009 文建會 文化機構之區域經濟效益評估-以臺中大都會歌劇院為例。(部分參與)
2008 健保局 健保費率及費基之變動對國內經濟影響之評估。(部分參與)
2007 農委會漁業署 台灣漁業政策之研究。(部分參與)
2006 外交部與經濟部國貿局 WTO新回合談判關稅減讓對我國財政收入之影響。(部分參與)
2006 農委會漁業署 台灣漁業產業政策及經濟分析之研究。(部分參與)
2006 中經院 京都議定書對台電公司之可能衝擊與因應對策。(部分參與)
2005 國科會 環境社會會計矩陣的編制及其在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上的應用。
2005 環保署 京都議定書對台灣經濟之可能衝擊與因應對策。(部分參與)
2004 教育部 企業診斷服務平台下之學程、教學活動與教師研究教學訓練整合計畫。(部分參與)
2004 經建會 國防徵兵制改為募兵制之經濟影響分析。(部分參與)
2004 經建會綜計處 台灣中期經濟成長、結構轉型與資源耗用—總體多部門計量模型之應用。[PDF]
2004 國科會 多重市場扭曲下的環境政策問題探討:以台灣地區二氧化碳排放為例。
2003 台經院 中油「高雄煉油廠轉型規劃」的效益分析。(部分參與)
2003 行政院(二代健保小組) 二代健保保費徵收新制的經濟效果分析。
2003 公平會 一般均衡模型運用在競爭政策的可行性分析。[全文pdf](部分參與)
2003 交通部電信總局 我國電信自由化經濟效益分析。(部分參與)
2003 國科會 碳排放減量、貿易政策與市場結構不完全競爭:台灣實證分析。
2002 行政院(二代健保小組) 雇主負擔健保保費方式變更對產業影響評估。(部分參與)
2002 經濟部工業局 開放三通對台灣產業的影響。(部分參與)
2002 國科會 電力市場不完全競爭結構與二氧化碳減量效果分析:台灣實證研究。
2001 國科會 碳排放減量與貿易自由化相關稅制的整合分析。
2001 經建會財務處 台灣地區綠色稅制設計之研究。(部分參與)
2000 農委會漁業署 因應我國漁產品貿易自由化漁業產銷結構之調整策略。(部分參與)
2000 國科會 貿易自由化對二氧化碳排放量影響效果分析。
1999 國科會 限制碳排放的經濟效果分析。
1998 環保署 因應京都議定書:臺灣能源與產業之政策環評研析與座談。(部分參與)
1998 國科會 臺灣地區與能源使用相關的碳稅估計。
1994 經建會都市及住宅發展處 台灣區域經濟指標估計。(部分參與)
1994 經建會綜計處 臺灣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之改進。(部分參與)
1993 經濟部科技顧問室 我國製造業各業別間R&D資本之外溢及其貢獻。(部分參與)
1992 經濟部科技顧問室 產業決策動態計量模型之建立與相關研究。 (部分參與)
1991 經濟部科技顧問室 科技發展與失業關係之研究:文獻回顧。(部分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