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如何表現愛?從顏崑陽曾昭旭的兩篇散文談起》
《你會如何表現愛?從顏崑陽曾昭旭的兩篇散文談起》
講座:你會如何表現愛?從顏崑陽曾昭旭的兩篇散文談起
講者:宏國德霖科技大學 陳秀美老師
時間:112 年 05月 29 日18:30-20:30
【活動內容】
演講的核心關懷在討論愛的本質,通過莊子<德充符>與孔子盍各言爾志兩篇原典,兩位作者的詮釋,引導同學思考愛是甚麼?
首先愛之前要先學會愛自己,其次<莊子‧德充符>: 所愛其母者,非愛其形也,愛使其形者也。」 小豬們所愛的母親,不是母豬的形體,而是外在形體所承載的內在精神。愛的主體是內在精神,形體只是精神所依托的軀殼,接受精神的支使。形體本身的物質結構,卻沒有所謂慈藹與美麗。慈藹和美麗是人的精神所給出來,而也由人的精神所感受到的東西呀!因此我們會以心靈之眼去感受與傳達愛,而不是以肉眼去理解愛。學習「心靈之眼」去感受他內在人格的種種表現 ──待人接物,一言一行。
所謂成長?「成長,就是保住「心靈之眼」而使它更明亮,不但能超越自己的形貌,看到自己的人格與真愛,而顯發內在美。同時,也能超越別人的形貌,看到他們的人格之美,而真心去愛他們。 」
愛的本願問題
曾昭旭先生闡述孔子這段話
曰:『盍各(何不)言爾(你) 志(志願)?』子路曰:『願車馬,衣(一、動詞, 穿衣)輕裘,與朋友共(共享),蔽(破損)之而無憾(指不生氣)。』顔淵曰:『願無(不)伐善(誇大自己的才幹),無施勞(誇張自己的功勞)。』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愛護)之。』」
每個生命都必然會願望順著自己的本性去生活、成長,能夠將自己的潛能充分發揮。這就稱為人的「本願」或「人生的基本意願」。 所以,愛人的目的自然也就應該是幫助人去實現他的本性本願,讓人人都能充分做他自己才是,而不該一廂情願用自己的願望或想法投射到對方身上,名為愛他或「為了他好」,其實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想像或安自己的心。
因此愛的本願就是無私,愛本質上只是一分純淨無私之善意的隨機流露,它不必著在事物上,不必著在他人或自我上,它就在天地之間隨時為我們擷取、領略與踐行,此之謂無私。
【參與者回饋意見】
學生對老師的演講非常滿意,認為從傳統經典出發扣合它們關心的議題:愛,講者深入淺出的詮釋,設計問題的引導讓他們可以反思,對愛的功課有更多的思考。演講引用了寇乃馨在網路的愛的真諦之短講以及社會新聞案件的情殺與報導作為議題的補充連結,加上講者口語表達流暢活動生動,相當引人入勝。整體而言這場演講可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