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選 這就是我的生活
四技商業設計管理系 1114B027 蔡君宜
四技商業設計管理系 1114B027 蔡君宜
這本書用像日記式的寫法來表達張西對時間的感受,於是我也想用像寫日記的方式來表達我對這本書內容的感想。以下用我最喜歡的九段話當作代表。
一、「想要把我煮的成熟,我卻只想做那一縷白煙,想要能夠輕易的逃出它的掌握。」
我在某些時候都會跟我的靈魂伴侶說,帶我逃吧,我不想面對這些東西,我讀我不愛的書,
畫我不喜歡的圖,扮演好多我不喜歡的角色。我們一輩子都會這樣嗎,我不能只感受到幸福就好了嗎。我記得他給我的答覆是:有疼痛才感受得到幸福。
二、「睡著時則讓身體自由地說他想說的話。」
我認為這句話應該是說夢境,我認為每個夢都有他的意思,就像我在分手後的三個月,我以為我已經徹底忘記他了,
因為想起他的時候也不會覺得疼痛,但是我的夢境卻很誠實。前幾天夢到他說過的話,那些我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覺得很噁心的話,才發現我沒有忘記,
我只是選擇性遺忘他,把這些話藏進深處了。
三、「在進步裡看見別人的影子。」
從高中就喜歡玩樂團,所以加入熱音社,但社團裡強者雲集,包括我的朋友,她唱得真的很好,所以我那時候只要她在我就不敢唱歌,算是自卑吧。
直到畢業後我們到了不同的學校,我才敢開口唱歌,後來我也去她之前學唱歌的地方學唱,我認為我進步好多,我很開心。
記得某天老師說,你進步很多,但我覺得你很像她,包括你唱歌共鳴的位置,或感情的代入。當下腦袋充斥了好多的聲音,
有開心也有難過,才發現妳已經在我心中有了不可撼動的地位,是夢魘也是目標。
四、「活著就是將靈魂剪開,去承受痛的感覺。」
就像前面說過的,他說有疼痛才感受得到幸福,但疼痛的過程真的很難熬吧,我想拿我的家庭為例,
我和我的家庭其實處得不好。我國中患有憂鬱症,原因除了課業外,大多是因為我的父母,我明白我愛他們,他們也愛我,
但他們脫口而出的話或做的事情往往讓我很受傷。十幾年來我都想著,我真的想走了,我不想看他們被我折磨,我痛苦他們亦是。
直到大學離家後才發現,曾經我以為沒有別的事能讓我更受傷了,但原來這種痛苦根本不算什麼,外面的世界比你想像的還要現實。
於是我想通了,活著就是感受疼痛,把自己慢慢磨成連止痛藥都不需要的人。
五、「只有被割傷的人才知道被割傷是什麼感覺。」
還記得拿到診斷單的時候,我轉手拿給我的母親看,上面的藥備著都是憂鬱症、焦慮適用,我想那很清楚的代表什麼。
但她的第一句話是:「這沒什麼啦,放輕鬆就好。」這對那時正處青春期的我無疑是雪上加霜,我憤怒又難過,
我只希望能感受到她的愛,也許在她的眼中我已經過的很幸福了吧,那時候我也是這麼想得,也許是我太矯情了。
但多年以後我想回去抱抱我自己,你沒有錯,你只是想感受溫暖而已;媽媽也沒錯,她只是希望你好起來。
六、「這是我最後一次參加比賽,我跟自己說,剛剛就是這條路的最後一段了,我要跑向
新的人生,我不要再活在這些榮耀裡,我要離開。」她邊哭邊說:「我不是傳奇了、再也不是了。」
我能明白說出這段話的感覺,就像從小到大親友們都說我成績好,會畫畫,以後一定會成大事吧。
這些話對兒時的我是讚美也是束縛,我以為這就是我,沒錯,完美的達成目標才是我會做得事,
於是我慢慢的將自己束之高閣,慢慢忘記自己也可以不用那麼完美,直到後來我了解我也是人,我不是只有這條路能走,
也許離開跑道需要勇氣吧,但我只想自由的逃跑,從零開始也沒關係。
七、「可是我好怕其實我並沒有匹配自己的年紀。」她說。
「只要沒有含含糊糊地長大,就配得上自己的年紀。」我說,我知道妳一直都並不含糊。所以並沒有什麼年紀應該如何如何的設定,不要害怕。」
某些時候給自己的壓力很大,尤其過了十八歲之後,覺得自己應該要成為更有用些的大人,所以就有點偏執吧,
拚命的想得到別人的認可,想從他們的稱讚中找尋我有用的證據。所以看到這句話的時候覺得好溫柔,你一直都不含糊,
一直都有在努力就好了吧,不要害怕自己會老去,年齡只是數字,心「齡」才是珍貴的寶物。
八、「所謂的契合到底是什麼啊。」
「以前我覺得是兩顆一樣願意的心,現在更多的是,除了願意的心,還有要跟自己感受愛和接收愛的方式相似。每個人心裡的程度都有差異,所以至少是要相似的。」
「其實妳是有理智的。」我說。
「但我也是有感情的。」她說。
我和前任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靈魂。我一直以為只要我努力,兩顆心就能完全重疊,人都是感性的吧,我如果為他付出這些那他應該也會懂我的。
但在時間更久以後,我發現我走不動了,我只是在讓自己看我想看的部分,但那些更大的傷口顯然已經遮蓋不住了,
我們不適合。他一直說我太感性了,但在收拾完眼淚後,提分手的卻是我。跟文章內容不同的是—「我是有感情的,但我也是理智的。」
我只是需要時間去建立離開的勇氣。
九、「生命是累積而成的。疏離也是。」
最後就是告別了,人從出生開始後的時候都是在做存檔的動作,就像遊戲打怪一樣慢慢的累積經驗,累積知識累積回憶等等,
但就像血量條一樣,只要慢慢地被傷害,直到血量歸零就代表著死亡。人之間的連結也是,
人很脆弱的,一個動作、表情、言語都牽動著之間的關係,而我特別有感覺,尤其是在原生家庭這方面,
經過數十年的積累,之間的信任在每一次的爭吵中逐漸瓦解,大概在高中吧,我甚至連在家和父母都像陌生人那樣,
一個禮拜可能說沒十句話,我認為不開口就不亂有傷害了,但事實是我們之間的關係愈發疏離了,
只是心中那條繫繩還是難以割斷吧,總覺得還想再努力一下,我現在也還在努力當中。
以上就是我對這本書最有印象的地方和感想,謝謝張西溫柔的文字帶給我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