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 夢想與實現
五專會計資訊科一甲
11151032 彭愛佳
五專會計資訊科一甲
11151032 彭愛佳
「阿姨的名字很漂亮。」
難得的周末,和男友去了木城轉角的書店約會,本是想安靜地聽交響曲、看書,結果偶然遇
上當紅作家的簽書會,人潮圍繞在附近,我們心想時間也多著,就在一旁的椅子坐了下來,
一探簽書會的魅力。
大大的海報上印著瀟灑的軟筆字,歪斜的寫著《在夢想與現實中, 讓天秤傾向左邊》搭配著
高雅的金黃色天秤,左邊的秤盤對應著「夢想」二字,右邊秤盤則盛著「現實」,一個黑色火
柴人坐在左邊秤盤上翹著腳,一手托著下巴,一手放在膝上自然垂下。
接著作家開始激昂的闡釋他的觀點,說著「只要用對方法,肯努力,實現夢想也只是早晚問
題!」、「除卻那百分之一的天才,其實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智商都差不多,那麼為什麼實現夢
想的人卻屈指可數,多數人卻得向現實屈服呢?就差在努力啊!」等早已見過上百遍的道理,
一群粉絲像信徒似專注地聽著,場面著實有些詭異。
我和男友不知所措的望了望對方,不知道現在離席會不會有點無禮。
我思慮了一番,降低音量跟男友說:「欸,我帶你去一個地方。」
「你要去哪裡?」
「去台南,看我媽。」
喃喃的數了三、二、一,就抓著他的手腕往外跑。
「我想當家庭主婦。」
這是一次我與我媽的閒聊中她告訴我的。
她當時讓我猜她小時候的夢想,給了我很多提示,說這個夢想很平凡,很無聊,說我一定猜
不到。我陸續說了清潔阿姨、烘焙師傅、早餐店阿姨和夜市攤販,她說都不對。
她年輕時候的夢想有兩個,一是自由,不必為道德規範所禁錮,能去任何想去的地方,成為
任何想成為的人;二是家庭的溫暖,被珍貴的人需要著,每逢佳節能和親近的人吃上一頓簡
單的飽飯、遇到難以釋懷的事時,能有人陪伴,遇到只有她覺得有趣的事情時,有人肯停下
來欣賞。
這也是她為何想成為家庭主婦的原因吧。
說起來也無奈,可一個再渺小不過的人類,怎能在渴望自由的同時又貪戀家庭的溫暖呢?如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所描繪的「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
的不幸。」在我媽近五十年的一生中,充斥的太多渾沌的變因,致使夢想有如老舊的牆壁般,
一點一點,不著痕跡的隨著現實剝落。
想來我對她的了解也不多,她不願講,我也不敢聽,因為實在太過殘忍。就算是我這樣討厭
她的人都沒有勇氣多聽,就是害怕被那段悲傷的過往感染,從而步上她的後塵,和她一起溺
水而無力自救。但總有幾個不眠夜,她容易失眠,我偏好熬夜,就這麼碰到了一起,她蹲在
我的房門口跟我說起她的陳年舊事。
民國六十四年三月二十八日,故事從這裡開始。
她是她父母的孩子,也是她哥哥的妹妹,是她國中朋友的同學,是十七歲男朋友的前女友,
是學校教授的一個學生,是食品加工廠的幹部,是我爸的前妻,是我阿嬤的前媳婦,是電子
廠的一個員工,是樓下早餐店的常客,是現在丈夫的妻子,是我媽,也是莊純樂 。
她說她自小開始就不太會念書,一直以來都是「放牛班」。在沒多少人能念大學的年代,倚仗
著那個年紀獨有的意志力,三餐吃吐司以節省時間念書,拚了命才考上大學,盲選了一個科
系。
可惜命運從未偏袒過她,不論再怎麼努力,最終還是沒能考取執業證明。而這又恰好是個極
需執照的科系。於是就業路上一直不太順遂。說是找不到工作嗎?也並非如此。
更準確地說,是她不想做。比如在電子廠工作太累太苦,或是食品加工廠的主管太嚴格,時
常在雞蛋裡挑骨頭等的,從來沒有哪個工作待逾一年。
她又說她很怨她的媽媽,如果當時在她的媽媽嫁至韓國時,沒有把南部的房子給她住,沒有
讓她管理二樓的租客,幫忙收房租,沒有將她綁住,而是強迫她到外獨立生活,許在經濟的
壓力下,她就能夠忍受住挑剔的主管,難搞的同事,不合理的薪水和辛勞的工作,或許後來
就不會一事無成了。
提到她的媽媽,她還跟我說了許多。
說她小學的時候還沒有營養午餐的政策,需要每天請家人送來,而她的媽媽老是忘記,時常
都是別的同學已經吃飽了,她和哥哥還在校門口等待;說她上國中的那一年,剛好撞上髮禁
放寬,可她的媽媽什麼都不懂,直接把她的頭髮修成耳下三公分,她到了學校發現大家都已
經開始留長髮,只有她一個「西瓜皮」,為此被嘲笑了好久,她也難過了好久。
她還告訴我,她好像很愛記仇,同樣的生活環境下,哥哥就只記得媽媽好的那一面,她卻不
記得媽媽有什麼好。
還有,她的爸爸很年輕就去世了,是一個很好很好的人。有次借給了一家人一萬元的積蓄,
給他們治病,但後來怎麼樣也討不回來, 一萬在那時是多大的錢啊。說爸爸就是太善良了,
才總被欺負。
她老是覺得自己很對不起她的爸爸,說他很可憐,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跟著國民政府來到台
灣,後來的生活也不富裕,為了養活一家還遠到阿拉伯做採集礦產的粗活。說她的爸爸一直
都很努力供她念書,可她卻連書都讀不好。
大學四年如果真的要說,其實有一門科目是她習來易如反掌的——動物行為學。
她告訴我她本科系的東西怎樣都學不好,當時也不曉得可以轉系之類的,偶然修得這堂課,
每周兩小時,兩個學分。她說這堂課是這輩子最喜歡的課。
或許就是俗稱的天賦吧,這門課程的教授其實不怎麼有趣,上課方式也無非是照著 ppt 講課,
偶爾補充些冷知識,準時上下課,整個學期也只有兩份報告與期中末考。但她玩得不亦樂呼。
那個學期每天往圖書館跑,把當時能翻閱到關於動物行為學的書都看了不下三遍,報告甚至
被當眾表揚,筆試也是最高分,她說她真的很享受那段時光。我問她「後來呢?」
我見她笑了笑,眼裡的神采漸漸無光。
「後來就開始忙國考了。」她說。
「那考完國考之後呢?」我問。她搖了搖頭,沒有再說什麼。
我後來才知道,其實國考後她也才二十幾,還沒結婚、生我,也沒什麼其他要忙碌的,就只
是那段耀眼的日子過了就是過了。也許是因為各方面條件導致她不能繼續研讀她喜歡的,也
可能純粹只是因為懶惰,又或者說熱情不再。
她又說覺得很可惜,過了二十多年,早就記不得當初厚重原文書上的內容,腦海中關於動物
的一切也幾乎消失。停頓了一會兒,她有點惋惜地看著我,說當時的轉系制度其實沒有那麼
嚴格,同科系的許多人都轉到更有前景或更感興趣的的領域,其實她也可以轉的。
只是她太傻了,待在了原來的地方。
關於「讀書時期」的一切,也並非全然的不美好。她說她在念書的時候,交過一個男朋友,
是相同科系的同學,那段時光真的很開心,很幸福,兩人每天一起讀書,一起吃一個便當,
相處得很好。在一起五、六年有吧,甚至已經論及婚嫁,最後卻以男方母親覺得她配不上自
己兒子收場。
當然,這也只是我媽單方面的說詞,具體情況我也不可能全部了解,只記得當我聽到她這麼
說的之後,我的心抽痛了一下。
她和我爸的關係素來不好,我年紀還不大時,常常會想,如果她當初如願嫁給了他,現在心
中對我爸一家的怨懟還會存在嗎?如果那些怨懟從未存在過,她現在會不會更幸福?
後來沒過幾年,得知對方分手不久後就結婚了,就像兩人從未在一起過一樣,就像那五六年
只是一場夢一般,他們沒有再聯絡過。
她還說過她不喜歡孤單,但卻一直不招人喜歡。記得國中和一個朋友相約逛街,對方逛到一
半卻突然失蹤,傳簡訊和她說「跟你逛街很無聊,你還是自己逛吧。」
然後過了幾個春夏秋冬,本以為隨著年齡增長,遇見的人都會更加成熟,誰能料想大學生還
是會皂白不分的去看待一件事。
一次班上一位女同學不見了一本筆記,當下很生氣的指認她,說就是她偷的,沒有人在意她
看來蒼白的解釋,即便最後發現是另一位同學借了那本筆記而沒有歸還。
她說她當時真的很難過,期待了那麼久卻被丟下,明明沒有做過的事卻被誤會。過了很久才
想明白,原來自己真的只適合一個人生活。
而她與哥哥的關係素來普通,說好嗎?倒也不怎麼熱絡,婚喪喜慶也鮮少聚在一起。
比如她爸爸過世的那幾天,哥哥只待了一天便離開,媽媽也只待了兩天不到,剩下她一個人
留在荒僻的老家,守著冰櫃裡的爸爸,她說她那個時候還很年輕,什麼鬼神的她也會怕,可
是她真的不想爸爸一個人待在那;再比如她說她二十幾歲的幾次過年,那陣子正接近立春,
家家戶戶熱鬧得很,貼春聯、吃團圓飯。只有她一人騎著車去市場買油飯,再獨自回老家過
一個人的年。
因為彼時她的爸爸早已過世,媽媽遠在韓國,哥哥也有自己的家庭,而她只有她自己。
但跟哥哥的關係說是不好嗎?彼此倒也客氣。總歸的來說,還是不如小時那樣親近了。
後來哥哥先成了家,生了一對兒女,姑姑的身分並沒有驚擾到原來的生活,日子還是這樣過,
普通而乏味,悲傷而後悔,無奈中帶點怨恨。
直到認識我爸。
一年不到的婚姻卻留下了一輩子的憎恨,她很偶爾會激動地告訴我,我爸薪水有多麼的少,
待她有多麼的糟糕,多麼的過份,還有論壇上常見的婆媳糾紛,一個不漏地都發生在了她的
身上。
小時候以為兩個人結婚的前提是相愛,長大後發現並不全然。縱使撇除物質上的誘惑,再去
掉柴米油鹽的推磨,能摧毀一場婚姻的事,還是剩下了太多。
小時候也覺得,我爸爸我阿嬤多好啊,他們會買好吃的給我,選漂亮的衣服給我穿,反觀媽
媽來見我時卻只愛問我「要不要跟媽媽一起生活?要不要搬來跟媽媽住?」
後來接觸到了更多的人,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才發現原來人的一生會有很多角色。
爸爸與阿嬤的愛固然不假,他們都是很好的爸爸與阿嬤。但他們未必是個好丈夫、好婆婆。
她其實沒怎麼跟我細談過她和我爸的婚姻,我甚至連他們是怎麼相識相愛的,都不清楚。
但是我能夠確定,身分證上的配偶欄,哪怕只存在了一年,於她而言都是眾多不幸的其中之一。
大概在我九歲的時候,有天她到我爸爸家見我,帶我出去逛逛。我已經忘記當時發生了什麼,
只記得她很憤怒地告訴我「我跟另一個叔叔要結婚了,我們早就認識很多年了。」
其實我很替她高興,當時腦中還沒有結婚、離婚、再婚的觀念,但我真的覺得很高興,老是
一人來往的媽媽終於有伴了。
可是我始終不明白她為什麼要那麼生氣地告訴我,我當時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情嗎?我記不起來了。
後來大概十二歲吧,我爸過世了,就搬到媽媽家一起生活,但由於國高中都是讀寄宿學校,
對於她和那個叔叔,其實我也不怎麼了解,她也沒怎麼跟我說。
然而,即便她很少跟我談論那個叔叔,我卻在大一春節返鄉期間,發現她的床頭櫃上有很多
精神疾病的藥物,也發現她照著三餐吃,我沒開口問她,想著給她一些私人空間,過段時間
在關心她,準確地說,其實是我根本不知道麼開口。
可時間哪會等人?大二的中秋連假,我在返家的火車上接到那個叔叔的電話,當下我全身雞
皮疙瘩都起了,因為叔叔雖待我不差,但我和他也沒有熟到會相互打電話的程度。
「霏霏,你現在在火車上嗎?」
「嗯,怎麼了嗎叔叔?」
「叔叔先跟你說,你不要慌好嗎?」我淡淡的應了聲。
「你媽媽過世了。早上我買完早餐回家,想叫她吃飯,怎麼叫她都不醒。我馬上叫了救護車,
他們說她已經過世一小時以上了,說是心因性猝死。他們說你媽媽走之前沒有經歷太多痛苦,
所以你不要太傷心。」
「嗯,我知道了。我快到了,見面再說,叔叔謝謝你。」
「好,你路上小心知道嗎。」
後來我跟學校請了十天的假,三天處理後事,七天消耗自己的情緒。按她生前跟我說的,簡
單的辦了場葬禮,跟叔叔商談了點繼承事宜,然後給她燒了三間房子,兩台摩托車,一台汽
車,兩百件她很喜歡的衣服,一大堆泡麵和零食,五台 iphone,還有很多很多的黃金。
之所以燒那麼多,是因為我根本不確定到底有沒有陰間這種地方,要是有呢?吃不飽怎麼辦?
沒辦法穿好看的衣服怎麼辦?錢不夠用怎麼辦?
剩下的七天,我回學校,把自己關在宿舍,細細地回想關於她的一切。她是我的媽媽,身為
一個母親,她不算太糟糕,也不算太優秀。
她會跟我說要好好讀書,但真的讀不起來也沒關係;她會說裕春路上九十元的咖哩飯太貴,
但還是會買給我吃;她也很頻繁的對我說,生下我這件事讓她覺得很幸福,她從來沒有後悔
過;她還總告訴我,以後出社會不用給她孝親費,自己過好就好了。
但我還是很討厭她。因為她總是對著我抱怨,抱怨世界帶給她的不公,抱怨她的工作不好,
抱怨她的媽媽不稱職,抱怨她的前夫太糟糕,抱怨樓下早餐店環境不乾淨,抱怨麵店的外籍
移工動作太慢,抱怨股票一直跌,抱怨美金匯率不佳,抱怨醫院門診不專業,抱怨一切能抱
怨的,而不願費心改善。
她忍受不了辛苦的工作,於是持續待業了好久好久,總告訴我,等這個月過完就去找工作,
等你暑假過完就去找工作,等過完年就去找工作;她總是說她的媽媽在她小時候多不好、多
不用心,總說她的媽媽年紀大了後都是她在照顧,哥哥總以「自己有家庭要顧」為由,不肯
付出心力。可她卻從未明確拒絕過,也從來沒有把自己的內心想法告訴媽媽和哥哥。
她總對著我說我爸爸的不好,卻不曾考慮我只是十歲不到的孩子。
她總抱怨樓下早餐店,但明明多走幾步路就有三、四家環境更好的早餐店,她卻告訴我,那
太遠了;她總說那家麵店的員工動作太慢,但明明那條路上有不下四十家賣食物的店。
她早晨總會轉到股市新聞台,說玩股票、美金一直虧錢,一次好奇之下向她問道什麼是「走
勢區」,她卻告訴我她不知道。我隨即打開手機,輸入作為密碼的生日,在搜尋欄上找尋相關
資料,三分鐘的時間就看懂了何謂走勢區。告訴她,她只悠悠地跟我講「原來是這樣,我都
不知道,謝謝你告訴我。」我總是很不明白,她為什麼連打開手機的時間都沒有。
她總會告訴我,市區那家醫院心臟內科劉醫師很不專業,讓我以後不舒服不要找他,可是她
明明可以換一位醫師,更可以換一家醫院,她卻告訴我,那樣太麻煩了,冗長的檢查要在重
新做,要再等上一段時間,所以不了吧。
她還總是在陽台抽菸,菸味會透過拉門跑進來,我很認真的告訴她,我不喜歡,希望她能夠
下樓到戶外抽,她跟我說「好,我下次一定去樓下抽。」可是她不曾兌現過,也可惜我很重承諾。
這就是我討厭她的所有原因。
想了又想,唯獨漏了一點,這些都是她的現實阿。
我說她拚命念書才考上大學,可是什麼叫「拚命」?我可曾經拚命過?
我說她老是抱怨錢,老是說股票跌了、美金不好,可是錢的意義又是什麼?我可曾經窮過?
我說討厭她只會抱怨,連動動手指查詢的力氣都沒有,可那是因為我自有印象起就握著手機
啊,我閱讀紙本書籍的時間肯定小過盯著電子螢幕,可她是到了三十幾歲才接觸到第一台智
慧型手機的問世。
我說討厭她的煙味,卻也不曾思考過,她為什麼開始抽菸?要是一路順遂,總遇良人,還會開始抽菸嗎?
當然,說她全然沒有錯誤也不對。畢竟她從上一代擷取給我的種種傷痛,也還扎扎實實的烙
在我心上。但自從她離開後,我發現我願意讓時間悄悄的帶走它們了,雖然很慢很慢,但至少不是像她那樣,死死抓著過去不放了。
有人生而自信熱情,有人生而自卑敏感;有人生性靈動有趣,自己就能填滿自己的內心,有
人卻生性憂鬱悲觀,需要外界大量的善意才得以安然活下去。
你說,她有認認真真的追逐過當初的夢想嗎?我想是沒有的。因為光是被生下來,活下去,
死掉,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也足夠了不起了。她確實不是一個太好的人,至少不是一個太好
的母親,但我願意相信她不是故意變成那樣的。
她的人生就像那場簽書會,我們之所以覺得詭異,無非是因為那位作家的理念不符合我們所
認識的世界,現實不是光有努力就能圓滿,加乘了數不清的因與果,都不是非黑即白的。甚
至沒有所謂的命運,事情就是這麼發生了,她就是活成了這樣的人。
「阿姨的名字很漂亮。」
「我跟你說這些,不是讓你看我媽名字的。」
「是因為你是一個很好的人,所以假使你不能接受這樣的人是我媽,不能接受我身上一定會
有她遺留下來的缺點,那我們走到這裡就好。不要像我爸媽一樣,耗盡一切的記恨彼此。」我說。
他嘆了一口氣,說道「你又知道我在想什麼?你老是這樣,都說我是很好的人了,卻還擔心
我會因為這麼小的原因就跟你分手,老是把結局想成最壞的。」
我的眼神有點無所適從。
「阿姨,妳女兒就交給我了。我一定好好對待她,請您放心。」他趁我不注意,迅速的將藏
在口袋裡好久的銀色迴旋樣戒指拿出,再快速的套到我手上,緊握著我的手,跟我媽說了這些。
我茫然地望向他,「我什麼時候說要嫁給你了?」
他一臉得逞的說:「不然你把戒指脫下來還我。」
「晚餐吃什麼?」我發現自己爭不過他,轉了話題。
「早就找好了,桓希路上有一家新開的無菜單料理,評價很不錯,我們去吃。」
我抬頭看了看他,朝他露出明媚的笑容,拉著他往前跑。
「欸!你慢一點啦!」
媽,我要結婚了。雖然不曉得未來會發生什麼,不曉得能不能成為童話故事裡的王子公主,
但我答應你,假使有一天,我和他的愛變成過去式,我們也會好聚好散,我還是會繼續好好
的長大,好好的過日子。
而且啊而且,你還記得那個很小隻的王同學嗎,你很久以前見過她,我跟她現在還是很要好,
我們還打算創業了。她不是學設計的嗎,我們打算合開一家產品設計工作室。
還有還有,我一直都有很努力在記得你,而且我都挑好的記,沒有故意記得你不好的地方。
所以你不要再回頭望了,不要再那麼擔心我,要記得往前走,知道嗎?
希望你下一次能再幸運一點點。
評語:
全文以《在夢想與現實中,讓天秤傾向左邊》的簽書會起始,透過「我」的口吻
主角,對於簽書會上作家肯定夢想必然實現的觀點,感到質疑,因而想起母親的一生。透過無數瑣碎的「她告訴我」的記憶片段,架構起母親一生遠離夢想的現實。
母親的夢想就像老舊的牆壁一般,隨著現實而剝落。年輕時的夢想是「自由」與「家庭溫暖」,能成為任何想成為的人、能被珍貴的人需要著。但一生都事與願
違,本來就學時有興趣的「動物行為學」,沒有再深入研究;年輕時論及婚嫁的男友,也因對方母親反對而作罷。被殘酷的現實枷索綑綁,一生不得自由。就家
庭而言,母親的原生家庭沒有溫暖,她的父親人很好卻早逝、她的母親總是做出錯誤的決定、她和哥哥的關係冷淡疏離;至於自己建立的家庭,更是維持不到一
年就離婚了。此後,母親後來的夢想變成「當家庭主婦」,雖然再嫁,但似乎也沒有實現這個夢想,「我」與母親只同住一小段時間,因求學關係,幾乎不在家
裏,母親罹患精神疾病,最後猝死。文中女兒身分的「我」,本來是極度討厭母親的,因為母親有種種缺點,
如只會抱怨而不願改善、不願說出自己的想法、不考慮她的立場、不想學習、不曾兌現承諾......等等,但是在回憶的同時,「我」發現,忽略了母親所處的「現實」,故
試著以母親的立場去思考,對母親開始產生了同情的理解,終於可以體諒母親想理破滅的一生。最後,「我」對母親的觀點完全轉變,願意記得母親好的地方,
希望母親安心往前走,不要擔心自己,下輩子能幸運一點。「我」發現,自己終究是愛母親的,不但讓自己停止抱怨、也撫平了母親沒有家庭溫暖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