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一甲教室前
別名:番石榴
型態特徵:
為灌木或小喬木,通常有10公尺高,偶爾高達20公尺。根部淺;樹皮光滑,淡紅褐色,樹皮會大片剝落,暴露樹皮下綠色層;主幹通常直徑約25公分,最大可達60公分,外表骨質嶙峋;,嫩枝4角有柔毛;樹葉對生,卵形,長得像花椰菜,橢圓形或長圓形,葉背面有柔毛,往往相當易脆,葉脈明顯,暗綠色,壓碎後有香味;果實為漿果,形狀及顏色依品種而異,果肉甜、酸或酸甜,果肉中央汁較多;種子小而多,聚集於果肉中央,為淡黃色或白色,呈卵形或腎形。未成熟時果實硬,綠色,黏和澀。番石榴可以存活30至40年。
栽培方式:
除豪雨季節外均可種植,植前整地作畦,畦寬4 -4.5公尺 , 50公分 為排水溝,每畦種一行,株距 3公尺 ,初期空間很大,可撒播綠肥或其他短期作物。 以免雜草叢生。 如栽植密度過高,產生光照不足,通風不良,作業不便,病蟲害發生嚴重,必須作適當的間拔,才能符合經濟栽培原則。
用途:
番石榴經改良或突變選種,品種繁多,果實依用途可分為甜味種、酸味種兩大類;前者糖度
高,果肉甜脆,適合鮮食;後者可加工製果汁、果醬,及鹽漬、甘草漬、製罐、製蜜餞、果乾和製
酒。
其他:
成熟的番石榴果實,味道香甜可口。果皮為淺綠色,脆薄,食用時一般不用削皮,但可能會去籽。果肉厚、甜。含有豐富維生素C,為低熱量、高纖維、水分高,易有飽足感之水果,是非常好的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