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辦公室前
別名:羊齒、球蕨、腎蕨、鐵雞蛋、腎鱗蕨、圓羊齒、鳳凰蛋、雉雞蛋、夜明吐珠
型態特徵:
在台灣是相當普遍的蕨類,從平地原野的竹木間隙陰溼地到海拔二、三千公尺的山林道路邊坡上都有它的蹤跡,有地生性的,也有著生的,包括腎蕨、毛葉腎蕨、長葉腎蕨等原生種;另外也從國外引進波斯頓腎蕨、皺葉腎蕨等園藝改良種。
腎蕨初生時通常先形成短而直立的莖,葉叢生其上,為一回羽狀複葉,長達30 ~ 60公分,小葉約30對,腎臟形或長橢圓形,硬革質或紙質,有光澤;生長一段時期後由直立短莖長出匍匐莖,向四周伸展蔓延,匍匐莖的莖節點又可生根發芽,長出直立短莖和葉叢,形成新株,最後變成整片成群叢生態。
原產地:熱帶亞洲、非洲
栽培方式:
春、秋季節可掘取,以三、五株為一單位切開分株繁殖;成熟葉形成孢子也可用於繁殖,但孢子繁殖需有設備,時間又長,較少使用。
用途:
1.是重要的取水植物,於野外可補充水份。
2.嫩芽及球莖可食 。
3.是良好的插花材料,俗稱羊齒。
其他:
多年生的草本蕨類,岩生、附生或地生。分布於熱帶亞洲、非洲,在全臺灣平地至中海拔山地皆常見,生長在向陽開闊地或溪邊林下潮濕空曠處,也常長在樹幹上、大石頭、石砌駁坎等處,有些原住民會用來當作花環、頭飾和遮陽的材料,並認為經過不潔之處,可為遮煞。嫩葉及根莖上的球莖具有貯藏水份與養分功用,可以生食,是野外求生時解渴的良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