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效主動式災難協尋系統中具感知功能的救援規劃之研製

Design of a context-aware rescue plan with active assistance for search-and-rescue tasks

  • 計畫編號: MOST 104-2221-E-151-019-

  • 中文關鍵字:合作式網路、指向性天線、媒體存取控制協定、NS2模組

  • 英文關鍵字:cooperative networks, directional antenna, media access control (MAC) protocol, NS2 modules

動機:

根據內政部消防署之研究,在初步地震災害混亂時期,災情傳遞情報的管理重點是「與人命安危相關情報有效的收集與活用」,災害應變中心的指揮官應有輕重緩急之分讓救災人員進行災情蒐集工作。 地震救災運作初期應以收集「人命安危相關情報」工作為主,所有災情回傳到地震災害應變中心後,由消防單位進駐人員,進行情報的收集、分析彙整向救災指揮官及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報告,然而重大地震災害發生時往往伴隨日常使用的通訊設備的損壞且搶救不易,導致救災人員對於受困者乃至整個救災環境的安全無法掌握,故在72小時的救難黃金期中,如果利用感測設備搭配無線與有線的通訊,將能提高救災人員對於受困者與環境的了解,進一步訂定有效的救援規劃。

簡介:

本系統基於實驗室先前所建構之「長時效主動式協尋系統」的基礎上,加入環境感知與生理感測等感知功能,並且利用無線節點間的轉傳,建構一個應用於台灣地區地震災害搜救,具感知功能救援規劃的長時效主動式協尋系統,本計畫將著重於感測節點之製作與感測資料的傳遞,所提出的系統建構分成兩個階段來進行:第一階段目標是基於原有系統,重新建置「發報控制與資料擷取節點」(A類節點)、「可控制之感測與發報節點」(B類節點),完成長時效主動式以及具備感知功能的受困者網路;採用主動式控制與80/20管理原則,希望能在成本獲得控制下,具備容易建置與後續維護的特色。 第二階段目標是建立傳輸通訊的現場救災網路,因此加入重新建置的「發報收取與資料匯集節點」(C類節點)讓搜救單位與受災單位可以傳遞重要訊息,應用無線感測網路技術,把受災區域的重大環境資訊傳遞給災害處理中心,藉以訂立具備優先順序的搜救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