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樹(學名:Ficus religiosa),又稱畢缽羅樹、菩提榕,是一種桑科榕屬(又稱無花果屬)植物。原產於印度也是印度的國樹,在中國西南部、以及中南半島也有。
菩提樹的別名有:神聖之樹、思維樹、天竺菩提樹、印度菩提樹、佛樹、覺樹、道樹、道場樹。是佛教三大聖樹之一,另外兩個是:無憂樹、沙羅雙樹。
天竺菩提樹是一種在乾燥季節落葉的半常青熱帶大型喬木,樹高可達30米,樹幹直徑可達3米。樹幹筆直,樹皮為灰色。樹冠為波狀圓形。具有懸垂氣根,在傷口處會分泌出乳汁。
葉子為濃綠色,網狀葉脈,表面平滑有光澤,心形,有一個明顯延伸的頂端尾尖,是熱帶植物排水的特徵,葉長10-17厘米,葉寬8-12厘米,尾尖長2-5厘米;葉柄纖細,長6-10厘米。托葉掉落後會在枝條上留下環狀的托葉環。
夏季時樹幹上成對出現無梗的扁球形隱花果。隱頭花序,雄花、雌花和不育花(癭花)均生長在同一榕果的內壁,但實際上菩提樹是會開花的。果實為直徑1-1.5厘米的小無花果,成熟時顏色由綠色變為紫色。
前庭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