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規劃兼顧閩客原族群間之相互尊重及學習
「火旁龍活動」是專屬於苗栗、客家人的一種元宵節慶文化活動,清朝自大陸客家原鄉流傳至臺灣後,四、五○年代盛極一時。 表演時一邊舞龍一邊燃放鞕炮,極具客家特色,是珍貴的傳統民俗文化。 根據地方耆老指出,元宵節期間火旁龍,鞭炮火旁的越多,來年就會更旺,因此逐漸形成苗栗客家地區每年最熱鬧、也最獨特的活動。藉由課程,老師帶領學童認識客家族群,學會相互尊重及學習不同族群間的文化特色。
結合藝術課程製作龍頭
火旁龍慶元宵-吉祥話祝福
學生體驗火旁龍遶境活動
結合鄉土廟宇-遶境活動
結合資訊課程,利用canva做出自己的火旁龍圖案
從早年唐山師傅渡海帶來的傳統籠底戲,到現今經由傳播媒體無遠弗屆的影視布袋戲,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布袋戲已成為臺灣文化意象的代表。其樣貌今昔相異,但並非驟然而變,而是伴隨著臺灣社會變遷,由演戲人、看戲人與相關職人交織相容的過程,遂而發展出台灣本地閩南文化獨有的強烈風格。藉由課程,透過外聘講師的展演,帶領學童認識本土在地文化,並實際體驗、操作及口白,讓學童感受閩南語濃厚的親切感。
掌中乾坤到校示範教學
學生上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