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最夯訊息
親子天下 no.130
2024年是台灣教育史上中小學教育重大質變的一年。學校的數目、硬體和外觀看似沒有太大不同,但攤開看學校課表卻有了好多不一樣。 《親子天下》二〇二四年三月號季刊召集人潘乃欣和記者們,針對二十二縣市目前雙語學校的辦學狀況,分級制度做了完整調查,也深入分析雙語教育下半場應該要從衝量到支持教師。實驗教育已經邁入第十年,這十年的成果帶給現場什麼學習?為什麼成長開始趨緩?私立學校被家長關注的焦點是什麼?
天下雜誌 no.792
廣州直擊》全世界為何擋不住Shein「便宜貨」?
中國「下沉時尚」席捲全球
解密中美貿易戰下的奇兵大本營
像「紙糊」的衣服如何征服美國少女心?
專訪 Shein供應鏈「打得Zara沒還手之力」
對台影響 蝦皮、五分埔、電商衝擊解析
天下雜誌 no.793
不只熊本,台積日本四大基地
台積熊本廠JASM風光開幕,也揭開台日最強「三小時半導體島鏈」,串起台灣台積速度與精良技術,以及日本獨門全球的材料和設備群雄,在「半導體即國力」的未來,與美中較勁下一場晶片戰爭。
國家地理雜誌 no.268
法國攝影師賽德里克.波雷對樹皮的熱情始於1999年,當時他在英國學習景觀設計時邂逅了一棵古老的橡樹。「它歷經滄桑的樹幹讓我看見了樹皮的世界。」他說。從那時起,他便前往世界各地旅行,用相機拍下他所能找到最非凡奪目的樹皮。波雷希望他的照片能啟發觀者,不再只把樹皮看作一種商品或樹的外層。這種保護屏障具有許多作用,例如保持水分、隔絕極端溫度,以及防止昆蟲入侵。樹皮對於樹木、樹木所在的生態系,乃至於人類的生存都至關重要。
科學月刊 no.268
如何打造宜居並且與永續並進的智慧城市便成為各國目標。在本期的《科學月刊》,我們找了多位專家學者,從城市中的建築、能源、綠地發展等面向剖析未來城市形態。除了依照人們對城市的需求進行調適外,也從創新的低碳建材、綠色智慧交通、自駕&電動車等項目中,勾勒出城市轉型後的新樣貌。再加上大數據的整合與應用,或許能幫助我們改善現有的城市問題,進而協助城市中經濟、社會、生態的永續發展,啟動人類生活的全新篇章。
未來少年 no.159
打從動漫登上了歷史舞臺,技巧便不斷的進化。在漫畫中,畫面雖然靜止,卻能感受時間的流動,甚至聽見各種「音效」;在動畫影片,我們順著精心打造的動態畫面,更能沉浸在各種奇幻世界裡。
不論是日本漫畫之父手塚治虫的《原子小金剛》、在國際獲獎無數的《神隱少女》,以及風靡全世界的美國超級英雄漫畫、皮克斯動畫等等,究竟動漫如何創造迷人的角色與故事?一起來看看。
CNN 互動英語 no.282
The Year of Elections
Democracy Will Be Put to the Test Worldwide in 2024
2024可說是盛況空前的選舉年,逾50個國家要選出新領袖或國會成員,影響全球超過20億的人口。CNN彙整其中的關鍵選舉,並點出可能影響選情的因素。
LA Dodgers Acquire Star Player with Largest Sports Contract Ever Signed
美國職棒大聯盟的洛杉磯道奇隊以10年7億美元天價簽下球星大谷翔平,不僅締造運動史上最高的合約總金額,其中佛心的遞延支付條款也顯見大谷幫助球隊求勝的決心。
BBC Knowledge no.151
我們常常以為自己知道別人是否在說謊,但在測謊這件事情上,其實沒有想像中厲害。我們能夠正確分辨謊言的機率,或許就和錯誤解讀線索的機率差不多。
很多人認為說謊者會下意識地避開他人的眼神,但回顧眾多研究後會發現,這個想法的證據十分薄弱。同樣的,說謊者也不會比較緊張。更別提看起來「客觀」的測謊機、使用神經造影儀器進行大腦「指紋」分析等技術的爭議有多高了。
欺騙是相當複雜的行為,每個人說謊的方式都不一樣。如果過去的方法不管用,難道我們就對謊言束手無策?
新電子 no.456
6G將接棒5G在人工智慧(AI)方面的應用研究,帶動更多元且深入的智慧功能。虛實整合的熱潮,與行動網路的發展相輔相成。沉浸式體驗以及NB-IoT在微型裝置的應用,都可望延續5G世代的技術進一步發展。同時數位分身(Digital Twin)與智慧城市等應用,未來都可能在6G世代快速發展。6G的AI原生(AI Native)網路,有助於基地台管控資源,達到省電的目的。整合感測與傳輸的技術,則可望應用於建立城市的數位分身,提升基礎建設效率。
聯合文學 no.473
漫畫是圖像與文字的共生,是能跨越年齡與時間傳遞故事的媒介。本期專輯以「大人的漫畫」為題,規劃了三場跨界對談,分別討論懷舊的、成人的與私心推薦的作品,除此之外,我們也特別邀請到八位作家讀者,寫下心目中的大人系漫畫。以不同的方式,小說家與漫畫家同樣凝視著各種悲喜苦樂,在亦現實亦虛構的荒謬與如常裡,漫畫,是我們不可或缺的另一種文學養成。
La Vie no.239
近幾年的環境變遷、氣候異常加劇,親自然設計(Biophilic Design)和建築如何「與自然共生」已不是新話題,Frank Lloyd Wright早在《建築的事業》中提到建築的未來傾向於更有機的類型學。日本文化中人與自然的界線向來模糊,建築學者謝宗哲以「自然系」歸納日本當代建築的發展現況,如以森林般的建築打破內外分際的藤本壯介、探索建築嶄新尺度的石上純也,以及這次與o+h另一位主理人百田有希共同受訪、設計訴諸人體知覺感官的大西麻貴。
旅讀 no.145
〈北國人的大時代小時光──札幌黑與白〉
生活在副熱帶地區的你我,若非特意追「雪」,可能一生都不會有機會望見最極致對比的黑白世界。但札幌人卻天天處在極凍環境中,這座雪原形塑出他們觀看世界的方式。踏入札幌,將能尋找到人與自然共生的理想樣貌。
康健雜誌 no.303
一場疫情,讓人深刻體悟,單一種醫療無法解決愈來愈嚴峻的挑戰,合,才會有希望。
如今,中西醫合療是由中、西醫師主動提出、共同為患者尋思找出疾病治療的最佳解方,已成為國內外最夯的趨勢。
台灣採中西醫雙軌制,最有優勢發展中西醫合療。
這一次,我們將帶你展開一趟全新的旅程,探索中醫古老智慧,與西醫最新的治療理念結合,如何突破局限,做出更精準、有效的治療。
科學人 no.265
流淌在人煙罕至青翠綠地上的清澈河流,竟然出現鐵鏽而變成橘色。這件怪事發生在美國阿拉斯加,科學家想要釐清氣候變遷、永凍土以及哪些因素造成這場前所未見的污染。封面加上了磨砂材質,觸摸看看,你是否感受到河流因生鏽而變得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