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圓夢頒獎典禮隊伍發表
大同我最行
滿星疊村長期面臨臨時人力不足與資訊不對等問題,活動與餐飲加工常因缺工受阻,而村中許多居民卻無法獲得即時訊息。企劃「在地幫幫工」旨在建立簡單媒合系統,串連需求與人力,不僅解決急迫工作,更創造靈活收入,促進資源流通與社區互助。
本研究探討馬來西亞亂丟垃圾問題,從居民態度、環保意識與行為關聯出發,分析法律執行、社會文化與教育不足等影響因素。並評估現行政策成效,檢視垃圾對環境與健康的威脅,進一步提出提升大眾環保意識與政策優化的建議,期望促進永續發展。
宜蘭新住民近萬人,多在語言與就業上面臨挑戰;同時社區亦存在食物浪費與高齡化問題。計畫以「越南果凍花」為核心,結合惜食理念,將即期食材轉化為藝術甜點,兼具環保、文化交流與社區關懷。目標是促進文化融合、培力新住民、提升惜食意識,並建立跨界合作模式,推動永續社區發展。
新竹雖為高所得與人口增長地區,卻是全台觀光資源最少的縣市,景點與遊程點閱率低落。巨城成為多數人對新竹的唯一印象,傳統「竹塹八景」亦逐漸失去吸引力。如何結合歷史文化與現代需求,活化在地景點,正是本研究希望探索的方向。
烏日九德社區為台中重要生活聚落,人口密集且交通需求龐大,明道中學每日人車流更加劇道路壅塞與步行危險。學生與居民常因人行道不足、違停占道而被迫與車爭道,捷運九德站啟用後問題更為嚴峻。本研究旨在透過觀察與踏查,提出改善街道與人本交通的具體方案,提升通學與社區行走安全,兼顧居民生活品質與城市發展。
北港溪孕育雲林農業與文化,但近年卻因大量塑膠垃圾而形成「漂漂河」,威脅生態與海洋環境。身為在地青年,我們希望以實地調查、垃圾地圖、淨溪行動與環境教育,喚起居民重視這條生命之河。今年將持續追蹤垃圾熱點與水質,並透過營隊深化孩童對北港溪的情感,讓保護行動得以延續。
東港以漁業聞名,但背後有許多辛苦付出的外籍漁工,他們常面臨生活資源不足與社會偏見。我們希望透過資源合作舉辦展覽與體驗活動,讓學生了解漁工來台的原因與艱辛,聆聽他們的人生故事,進而培養對漁工的包容與同理心,提升社會對移工人權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