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簡介

藍韻國樂團歷史悠久,主要演出者為明道中學在學學生組成之「藍韻國樂社」及歷屆畢業校友組成之「藍韻校友團」,合稱「明道中學藍韻國樂團」。

二十三年前由黃偉恩學長將國樂團定名為「藍韻」。藍韻是個有著師長提攜社員、學長姐扶持學弟妹、同儕相互砥礪的家。自故宮表演、與新加坡萊佛士華樂團交流切磋,至與哈薩客薩克斯風樂團合作演出,都是我們以國樂和他人交流的經歷。除此之外,在每年的五月,我們皆會舉辦年度音樂會,一年一年地把藍韻人的情感,傳遞給各位觀眾。

為了延續藍韻精神,在2005年由第三屆社長張舜欽成立了「藍韻校友團」,在汪大久校長及歷任校友團團長的努力下,校友團日漸龐大,他們藉由音符,聯繫國樂、校友與母校的情誼。

明道向來注重學生的藝術、文化等各項素養,以人才、人格、人文營造多元學習環境,學生利用有限的時間,積極拓展學習角度與觸角,而涵括校友團與在校團的「國樂團」,更是讓莘莘學子坐擁一方音樂的美麗苗圃,以音樂的渲染力,牽動著國樂大家庭中更多人與人的互動。在明道,青年學子們們為國樂團所灌注的心力與熱情,全心投入演奏,真摯的情感躍動具生命力的音符,只要您用心聆聽,我們將爲您獻上一場音樂與心靈的饗宴。

◆ 演出團體—藍韻國樂社

明道國樂團歷史悠久,熱愛國樂的同學們,總能在這裡找到同好。在二十四年前,由黃偉恩學長正式定名「藍韻」。成員來自明道高中部、技高部以及國中部,與合唱團、管樂社並列三大音樂性社團。除了每周兩次的團練之外,寒暑假也有行程豐富的藍韻營,玩得開心之餘琴藝也有長足的進步。開學的社團博覽會直到歲末耶誕周,藍韻從不曾缺席。每年三月的成年禮出任重要的樂隊伴奏,也常有不定期的演出,如接待外賓等等。除此之外,重頭戲就是每年的成果發表,從剛開始三大音樂性社團合演的「樂音飛揚」音樂會,直到第四屆的「仲夏憶春」終於有了屬於我們自己的音樂會,年度音樂會成了藍韻永續的傳承儘管迫於疫情阻撓,我們依舊無畏前行,笙笙不息。

一路走來,跌跌撞撞,也有許多的困難與瓶頸,但我們依然堅持,因為心裡一直都割捨不下那份只有在大音才找得到的溫暖。悠悠的笛聲越過髮梢,穿入耳中化成血液,溫暖身上每一個細胞;陣陣節奏猶如電流觸動每一條敏感的神經。指揮棒在空中畫出優美的弧線,帶領每一個獨立的音符合出磅礡的樂章。此時此刻,我們融入其中,對於能身為樂團的一份子感到無比的驕傲。我們傳承的就是這份與眾不同的溫暖,所以把藍韻當成第二個家。我們像珍惜自己的家人一樣對待彼此,不僅在音樂上互相扶持成長,也分享生活上的點點滴滴。我們感恩,繁重的課業之外我們有音樂調劑;青澀的高中歲月也因為藍韻而多采多姿。即使未來我們的琴盒覆滿了灰塵,彼此的情誼也不會就此結束,我們是一輩子的朋友,這就是我們藍韻的精神、藍韻的驕傲。

未來或許會有各自的道路,但我們知道,藍韻不僅僅是一個樂團,更是一個共同追求卓越與溫暖的家。這份團結與熱愛,將伴隨他們走向更遠的天際,成為一生的美好回憶,永遠散發著那份與眾不同的光芒。

◆ 演出團體—藍韻校友團

藍韻國樂團為了延續藍韻的精神, 讓每一個在不同人生階段的校友們延續國樂的熱情,並給與校內團員更多的經驗傳承,在經過多年的醞釀之後,終於在民國94年,在校長與學校的支持下,由第三屆社長張舜欽發起成立,也希望能藉由音樂的力量,並聯繫校友與明道的感情。大學的生活,忙碌而充實;各式各樣的活動,多采多姿。但即使散布各地,藍韻人仍忘不了當時的悸動。從台北到花蓮,從北京到約旦,我們仍然心繫大音,只因為那方小小的角落蘊滿深刻的回憶。午夜夢迴,揮不去「家」的旋律;嘴角不自覺上揚,只因憶起團練時的笑語。我們都想再重溫一起練琴的感動,都想回去看看大音是否一如往昔。2005,校友團於焉成立,讓已經畢業的藍韻人仍有重溫舊夢的機會,還能聚聚聊聊近況,聯絡感情。為了延續往日的夢想,即使犧牲假日、南北奔波也在所不惜。


◆ 指揮—陳加南 老師

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主修音樂學,師事顏綠芬教授。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國樂組,主修笙,師事李志群、蘇文慶教授。第二主修理論作曲,師事范光治教授。副修鋼琴,師事韋佩純、卓甫見教授。現任明道中學音樂科專任教師及藍韻國樂團指導老師、音樂素養班指導老師、音樂科召集人。

獲獎:

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