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流域整合計畫」是明道中學ㄧ年一度的藝文特展,從2008年~2014年與廣達文教基金會合作,展出米勒、KAGAYA、梵谷、夏卡爾、畢卡索、米羅等世界級大師複製畫,到2015年起企劃「大師在明道」系列特展,展出明道老師、校友及學生作品,詮釋「大師在明道」傳承之意義2020年起文創處全新策劃:故事列車 那些人很"有事"」、「台灣電影120年—光與影的故事」 、舌尖上舞動的記憶 x 多元飲食文化特展 」、「職人的手感記憶 」等主題,以圖像方式展現不一樣的在地記憶、多元族群及時代所造就的深度內涵,邀請大家跟著我們一同關心生活,認識台灣這片土地的文化與歷史。 

「藝文流域整合計畫」藝文特展已持續15年,整合了國際、人文、藝術三大領域,並透過走讀的活動,實踐「閱讀、思辨、表達」的教育意義。透過一系列閱讀活動,從「共讀、導讀、走讀」連貫性的主題,整體企劃超過一年的時間,並號召上百位學生志工及PTA志工家長,化身傳遞知識的天使,為所有預約參觀的小學生導覽解說,期望透過「藝文流域整合計畫」提升學生美學素養與心靈成長,創造優質校園學習氛圍。

2023〈職人的手感記憶 

在人類的歷史中,社會發展會經歷各種不同的時期和文化階段,與文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社會文明的發展需要各種因素促成,其中,「職人」就是不可替代的因素之一。職人的技能對改進社會基礎設施和提高生活水平至關重要,同時,職人的存在也是繼承傳統文化的一個機會。而「手感」是由觸覺主導的感官體驗,且同時可以牽引您的其他感官記憶,曾經摸過的、看過的、聞過的,都會藏在您的記憶深處。

本展從《明道文藝》雜誌489期「文化脈動」專欄【致匠心,無法取代的手感記憶】中,精選了六項臺灣傳統職人的技藝與記憶,包含:傳承三代的「手工製香」技術、復興苗栗苑裡300年的「藺草編織」產業、跨海來臺的傳統廟宇「交趾陶工藝」、阿美族原住民的「樹皮布藝術」、金門戰地下的獨特產業「手工鍛刀」和老街的「傳統燈籠」,並延伸「職人的風采」影音區及DIY「小燈籠手作區」。您將除了視覺以外,更以觸覺、嗅覺、聽覺為媒介,深度了解這些職人傳承難得的技藝,及其特殊的歷史背景、文化傳統,和無可取代的五感體驗,邀請大家跟著我們一同關心生活文化,體會當下!